這份來自3022年的中秋觀察報告,說透了世事浮沉人生圓缺
2022年9月9日,騰訊新聞與碧桂園聯合共創的中秋公益微電影《中秋觀察報告》正式上線。影片以一個千年之後的未來人視角,站在未來的時空、以高階文明的維度,通過對不同時代中國人與中秋節的觀察和記錄,表達了對“圓滿”的美好追求,同時接納“不圓滿”的中華哲學智慧,邀請每個人共赴“圓滿”。
來自3022年高階文明的中秋觀察報告
1000年之後,也就是3022年,未來人0815特意選擇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降臨月球,他帶着最先進的超時空望遠鏡,獨自執行一項特別的任務——觀察並記錄新生代第四紀人類文明,破解“月亮崇拜之謎”。
隨着望遠鏡刻度和角度的調整,他看到了遠古、西周、唐朝、宋代和現代五個不同時空片段,記錄下不同時代的人類與月亮的關係變化,並最終被人類先輩的“團圓文化”深深感動。
上古時,先民在月圓時拜月,表達他們敬畏自然與生命的初心;西周時,天子率羣臣在秋分祭祀彎月,表達對豐收的感恩;到了唐朝,壯志未酬的李白正月下獨酌,他舉杯邀明月,以灑脫掃去失落與陰霾;而在北宋,蘇軾因爲思念弟弟正對月賦詞,“千里共嬋娟”的真情讓0815若有所思;到了現代,一個用望遠鏡望月的孩子眼中映出了月亮,也映出了闔家歡樂的中秋團圓飯,幸福溫馨的畫面令0815對中秋節心生嚮往,在原地沉思良久。
這部《中秋觀察報告》另闢蹊徑,創新性地採用了科幻手法,站在未來的高階文明視角科普了中秋的演變,大開腦洞的同時不失文化沉澱。同時,從月球出發的“第三視角”也帶給觀衆更多的啓發。而從一開始的冷峻與不耐煩,到最後被人類的團圓文化感動,未來人0815對中秋的態度轉變,也傳達出中秋這個節日所蘊含的情感力量。
在短短4分多鐘的篇幅裡,微電影串聯起5個不同時空的中秋故事,爲人類的優秀傳統文化做出新穎的解讀,更在細節上細心考究,彷彿身臨其境與先輩們進行“隔空對話”。片中每一時代過中秋的方式、每一幕的場景都根據典籍記載復原,有記可查,有載可考。無論是中秋這個節日的日期演變,還是節日承載的功能與儀式的演變,亦或是片中的服裝、化妝與道具,這些細節背後都蘊含了出品方的匠心,更增強了影片的真實感染力與代入感,使人們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增強文化自信。
在畫面視覺上,微電影刻意採取了上下分屏的設計將畫面一分爲二,通過上下的互動深化主題。上方的畫面呈現月球場景,代表着高維視角,也是旁觀者視角,暗喻着用超越時空之外的視角來看待中國節日。下方畫面則呈現地球場景,這種視角是當局者視角,代表着正常時間流動之下的視角,也暗喻着以“過程”的方式看待中國節日。當畫面的上下邊界越來越淡、畫面色調逐漸變暖之時,全片的情感也隨之推向高潮。
陰晴圓缺之中,“身在棲息之所,心有安放之處”
藉助中秋這個特殊的節點,基於當下的社會環境與大衆情緒,《中秋觀察報告》表達的核心主題是對“圓滿”的美好追求。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無論是一次旅行計劃的取消,還是一位親朋故友的逝去,人生不如意之事有十之八九纔是常態。
當明白“圓”不是輕而易舉,對“圓"的追求才更顯珍貴。實際上,接受“不圓滿”、追求“圓滿”也是中國哲學的智慧,是世世代代傳遞的價值觀——哪怕處在陰晴圓缺中的世事變化之下,人們依然盼望“花好,月圓,人常在”,期盼家庭美滿、永遠心懷美好團圓——“身在棲息之所,心有安放之處”。
未來人0815起初只知道完成任務,爲了儘快獲得結果顯得不耐煩,最終卻被過程中遇到的幸福與美好治癒。影片通過以千年爲尺度的時間跨度,以及千年之後未來人觀測的過程,讓處在快速發展時代的我們體會過程與初心的美好。行業變革、企業轉型、個人境遇改變.......時代洪流,泥沙俱下,爲了不被時代拋棄,人們不得不快,爲了效率只追求結果。這也從另一個角度提醒人們,不要因爲結果“有缺”,就放棄追求“圓滿”的過程。
影片也試圖探討傳統節日對於現代人的意義。未來人0815需要執行這個《中秋觀察報告》,暗示着節日在他所在的時代已經消亡,節日的情感與內核已經丟失。反觀當下,年復一年的節日似乎也變得越來越“無感",氛圍一點點變談,價值更多體現在假期和促銷,節日在未來是否會像未來人的世界那樣最終“失傳”?
對此,影片也嘗試給出自己的答案。冷峻的未來人最終被打動的前提,是他透過觀察與記錄,重拾了中秋節背後的內涵和情感。對於今人而言,結合今時今日的處境傳承節日的內涵和情感,或許是讓節日繼續流傳的最佳途徑。從這個意義而言,騰訊新聞與碧桂園共創這部公益微電影本身,就是傳承傳統節日的一次絕佳示範。
與450萬業主共赴美滿團圓
從古至今,每個時代的人面對的處境不盡相同,但都同樣面對着月亮的陰晴圓缺。而樂觀的中國人不改追尋盡善盡美的初心,對美好家園的經營也永無止境,這從影片中居住環境的演變就可見一斑。
遠古時代的先民居住在山洞中,身着獸皮茅草。周天子祭祀的祭壇由兩個方形的土堆疊起,城外莊稼豐收,遠處建築若隱若現。蘇軾所在的宋代,喜歡把園林意趣融入室內,書畫、傢俱、文房器具、陶瓷、尊彝、賞石等組合陳設,呈現出清新雅緻的意境。而現代樓房,則是碧桂園的專業領域。
從山洞、茅草屋、木屋再到現代樓房,房屋居住環境隨時代而變化。時代發展、科技進步,人類居住的環境越來越舒適,背後的推動力是人們對家、對棲息之所的美好追求。
“家圓團圓碧桂園”是碧桂園倡導的品牌主張。以領先科技實力,爲人們營造舒適氛圍,提升服務品質,這是碧桂園對家和團圓的態度。不同時代的人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一直在變化,碧桂園始終爲“讓社會變得更美好”做着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攜手450萬業主共赴美滿團圓。
中秋節是中國人處理人和自然規律關係的一個縮影,對天象的敬畏、對豐收的慶祝、對情感的寄託......萬千心境都在那一輪圓月中。2022年的中秋節,騰訊新聞與碧桂園聯合共創《中秋觀察報告》,致敬奉獻、致敬收穫、致敬成就,致敬每一時代下的奮鬥與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