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時代落幕 蔡崇信能否讓阿里變得更好

這兩年,互聯網行業似乎迎來了組織變革潮,只是誰也沒想到,阿里的來得這麼快,這麼徹底。

9月10日晚,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蔡崇信發佈全員信,宣佈已按計劃完成集團管理職務交接,由他接任集團董事會主席職務,吳泳銘出任集團CEO。同時提到,阿里董事會接受了張勇卸任阿里雲董事長與CEO職務的請求,該職務將由集團CEO吳泳銘兼任。

從今年3月馬雲再次出現在公衆面前開始,阿里的組織架構調整就一直不停,而且頗有一代迴歸,重掌大權的意味。作爲二代掌門的張勇,此前已卸任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CEO,成爲了阿里雲董事長與CEO。沒想到,最後他徹底離開了。

好在,阿里用10億美金支撐他做科技投資。十多年的辛苦與付出,到底不是一場空,逍遙子到底逍遙。

張勇的16年

對張勇和阿里巴巴來說,2007年都是一個關鍵的年份。

這一年,還是盛大網絡副總裁和CFO的張勇7月在香港與馬雲見了一面,一個月後,他加入了阿里巴巴。

這一年,阿里巴巴有兩件大事:空降了三位高管,8月上任的張勇就是其中之一;11月在香港成功上市,開盤當日股價最高漲到了35.75港元(4.58美元),比Google和百度的股價還高,市值高達250億美元,成爲全球第五大互聯網公司。

如今的阿里巴巴,市值已超過2000億美元。從250億到2000億,這其中就有當時“空降兵”張勇的功勞。剛進入阿里,張勇的頭銜是淘寶網CFO,不過很快他就開始負責具體管理運營,先後擔任淘寶網COO、天貓總裁、阿里巴巴COO等職務。

評價這段時間的張勇,他爲人稱道的功績有兩個:一個是打造了天貓雙11,一個是帶領阿里完成了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的轉型,邁入無線時代。

再後來,張勇一路向上:2015年成爲阿里巴巴CEO,上任不久就主導了後來引發中國互聯網追隨浪潮的“大中臺、小前臺”變革,提升運行效率;2018年,馬雲表示一年後張勇將接任阿里集團董事長;2019年9月,馬雲正式退休,張勇正式接棒。

同張勇一樣,他所創辦的天貓雙11在當年也達到頂峰。當年,天貓雙11創下兩個紀錄:雙11當晚,訂單創建峰值達到 54.4萬筆/秒,創下新的世界紀錄;全天成交總額最終定格在2684億元,再創商業歷史上的新紀錄。

可到了山頂,所有的路都向下,張勇是,阿里也是。阿里巴巴的市值在2019年10月迅猛上漲,2021年2月到達頂峰,之後一路下跌;張勇也越來越少地出現於公衆面前,而是在幕後作爲一個掌舵人、維穩者出現。

能持續領航一艘巨輪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張勇在任期間阿里發展比較穩定。近五年來,阿里巴巴營收從2019財年的3768.44億元一路上漲至2023財年的8686.85億元,淨利潤則出現了波動。

數據顯示,阿里巴巴的淨利潤從2019財年上漲至2020財年的1492.63億元、2021財年的1503.08億元,之後下滑,2022財年爲619.59億元,2023財年爲725.09億元。

張勇在任期間,是阿里業務的急速擴張期,掌門人的職責更多的是維穩,讓各業務在各自發展的同時,實現相互協同發展。但在中國互聯網領域,外界環境就不允許你穩,因爲後面有無數追趕者從這裡那裡地要趕上來。

今年3月,張勇和馬雲被目擊在一輛車中聊天,此後也傳出了馬雲在張勇陪同下於阿里杭州園區的照片。一天後,張勇主動打破阿里大鍋飯式組織架構,將阿里拆分爲“1+6+N”,從之後來看,這爲他的離開埋下了伏筆。

5月,阿里宣佈六大業務集團董事會人選,張勇兼任阿里雲智能集團CEO;6月,張勇通過全員信宣佈自己將卸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專職擔任阿里雲智能集團董事長兼CEO:9月,張勇卸任阿里雲董事長和CEO。

至此,張勇在阿里的十六年正式宣告結束。

故人迴歸

2019年9月,在那場馬雲宣告退休的party中,張勇陪着馬雲玩起了搖滾,兩人先後合唱了《怒放的生命》、《You Raise Me Up》。頗有宿命感地,據說張勇由蔡崇信介紹給馬雲,如今接替張勇成爲阿里掌門人也是蔡崇信,託舉人變換就在一瞬間。

在上任首日的公開信中,蔡崇信說:“四年前的今天,馬老師把董事會主席的接力棒交給CEO逍遙子,開啓了一家期望百年的企業傳承體系的第一步。時隔四年,逍遙子把棒交到我和吳泳銘手裡,繼續延續阿里的傳承體系。”

蔡崇信、吳泳銘都是阿里著名的“十八羅漢”之一,蔡崇信對接資本市場,吳泳銘是一號程序員,是阿里最早的核心技術人員。從這個角度來看,阿里的傳承一直沒斷,兩人中途的離開,或許是爲了給當時的張勇讓路,畢竟企業的頭腦永遠只有一個。

現在也是如此,只是企業可以有6個。

日後回過頭來看,想必阿里的1+6+N變革將是它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外界有人將其解讀爲分拆。對大企業來說,企業分拆並不少見,出發點與原因各不相同,不過都是爲了企業自身更好的發展,或者是爲了各業務更好上市;或許是爲了不再吃大鍋飯,提升各業務運營效率;或許是爲了突出核心業務,發展戰略業務,等等。

對於阿里來說,這家至今三十多年的公司,在中國互聯網領域已經堪稱“元老”,經歷多個時代變遷,從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到AI時代,見證一輪又一輪的潮起潮落,如今已成爲龐然大物,一個由不同時期創新而聚成的龐然大物。

阿里拆分的“6”是阿里雲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菜鳥、數字商業、大文娛等六大業務集團,而這六大集團有各自的發展階段、行業地位,需要不同的發展策略。

比如,從發展階段來說,淘寶天貓商業是過去、現在,阿里雲智能是阿里要全力以赴的未來;從行業地位來說,阿里雲、淘寶天貓、菜鳥在中國是老大,在全球都名列前茅,本地生活、大文娛等則仍需發力。

1+6+N架構,讓阿里集團從一個頭腦變成阿里雲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菜鳥、數字商業、大文娛等六個頭腦,每個頭腦都在思考自己如何更好發展,更好爲用戶、客戶、投資者服務,相互之間不再掣肘,當然也可以通過那個“1”相互協同。

這樣的情況下,阿里巴巴集團的角色就發生了變化,從過去對旗下業務、人、財、事的全面管理,變成一個控股資本集團。此時,阿里巴巴集團需要的不再是張勇那種可以到處滅火,可以高效統籌各業務的協調者,而是更懂資本的投資者,蔡崇信無疑正是這樣的角色。

雖然與張勇同樣有CFO經歷,但蔡崇信律師和投行出身,更懂資本,他在一次對外採訪中曾透露,“我知道自己擁有其他人沒有的知識,所以他們在那方面很信任我。在我擅長的世界裡,我感到非常自信、非常自在。我沒有想過大包大攬,我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什麼。”

與之相比,十多年的業務和管理經歷,讓張勇更適合戰略導向和具體的企業事務。這或許也是他卸任集團職務,曾要接管阿里雲董事長和CEO的原因。

但阿里雲與張勇曾經負責過的淘寶天貓不同。

IDC發佈的2022年全球雲計算追蹤數據顯示,全球雲計算IaaS市場規模增長至1154.96億美元,同比去年上漲26.2%,其中阿里雲以6.2%份額位居全球第三。這些數據透露出兩個信息:第一,雲計算仍然在快速發展;第二,阿里雲有機會借雲計算搶灘下一個時代。

阿里雲的重要性,讓它必須有一個最適合的領導者,而不只是合適、更合適。

當下的阿里雲發展仍然屬於初級階段,需要技術+商業兩條腿走路,技術仍要投入,商業也要跟進,領頭人也必須既懂技術,也要懂商業。對阿里雲來說,張勇合適,但不是最合適。反而是程序員出身、經歷商海沉浮的吳泳銘,是那個最合適的人。

作爲這艘巨輪曾經的領航者,張勇在阿里集團的完全卸職,相信是他個人和阿里集團共同的考量。

巧合的是,無論是蔡崇信、吳泳銘,還是張勇,離開阿里後從事的都是投資,對蔡崇信這是老本行,吳泳銘創辦了元璟資本,現在的張勇也將投身科技投資。離開,也許不過是爲了又一次相逢。

阿里重啓

這幾年,互聯網已經習慣了“迴歸”,疫情艱難時刻,樑建章再度代表攜程站在公衆視野中;今年,馬雲和他的“十八羅漢”們再度出山。

阿里面臨的情況可能像攜程那樣艱難,但在又一個時代變遷來臨的背景下,阿里也來到了自己的關鍵時刻:

一邊,淘寶天貓等支撐它稱王中國互聯網的電商正在面臨衝擊,經濟增速的放緩以及居民消費意願的降低、消費的K型分化,以及拼多多、抖音等後來者的衝擊,爲它的增長前景蒙上陰影;

另一邊,AI和雲計算正蓬勃發展,憑藉阿里雲,阿里有機會像搶灘移動互聯網一樣,搶灘AI和雲計算時代。

在複雜的現實、複雜的集團生態面前,阿里必須重啓。只是重啓時,不一定有每一個人的位置。

蔡崇信那封公開信發出後,有媒體評價:“時隔四年,阿里巴巴再次展現教科書式的傳承。”在《一點財經》看來,張勇的離任,更重要的是體現了阿里巴巴一直以來的思想和文化傳承。

2015年,阿里巴巴也曾出現過瓶頸,那一次主刀改革的還是剛上任不久的張勇,他在一次演講中提到“讓組織變得敏捷”,隨後阿里展開了“大中臺、小前臺”的調整。後來“敏捷組織”被張勇多次提及,2021年阿里再度推行了多元化治理下的經營責任制,“做薄中臺”。

今年的1+6+N進一步延續了張勇“敏捷組織”的思想,只是在這一次的調整中,沒有了張勇的位置。

中國互聯網經歷幾次峰谷,阿里巴巴也經歷了多次主動調整。這一次,或許不過是它日後百年曆史上的又一個節點。組織永存,而人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