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古老絲路煥發全新活力
每天都有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踏上河西走廊的旅程,而張掖以其悠久的歷史、多元的文化、秀麗的山川、淳樸的民風構成了獨具西部特色的絢麗畫卷,成了每一位走河西遊客的必經之地。
如果說“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的武威彰顯了大漢帝國的軍功武威,那“張國臂掖,以通西域”的張掖,則代表着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開拓進取的精神;如果說兩千多年前,大漢開通西域皆爲溝通東西方文化、經貿交流往來,那今天在“一帶一路”倡議構想下的甘肅,則再一次承擔起了溝通世界的重任,這是歷史賦予河西走廊的新機遇。
地處祁連山北麓的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分爲七彩丹霞和冰溝丹霞兩個景區,不僅是中國丹霞地貌發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也是彩色丹霞和窗櫺狀宮殿式丹霞的典型代表。褐紅、灰、白、青、紫、灰黑、灰藍七種顏色的礫石、砂岩和泥岩構成的山地丘陵色彩斑斕、氣勢磅礴,獨特的造型吸引了無數攝影愛好者紛至沓來。
觀賞丹霞需要運氣,或是雨後,或日出日落。清晨的朝陽被天空中的雲朵掩映,失去了陽光照射的丹霞地貌也失去了斑斕的色彩,大地顯得有點晦暗,所有本該亮麗的色彩變成了深沉的憂鬱。不過憂鬱也有憂鬱的好處,腳下憂鬱的紅色、青色綿延至天邊,起伏的山巒與耳旁不停呼嘯的風,組成了西部特有的荒涼和壯美。色調順着山勢起伏呈現波浪狀,也有從斜刺裡殺出的色彩如同一柄劍般從山頂斜插到山腳。
突然太陽穿過雲朵,將明媚的晨光灑落大地,七彩丹霞在這晨光照射下,終於顯露出原本的色彩,如同一幅畫卷般,緩緩張開了它的懷抱。丹霞地貌如同滔滔海浪一般在西北蒼涼的天空下跌宕起伏,羣峰如林,疏密相生,高低參差不齊的山巒經過太陽的照射顯得溫暖而濃烈,單調的礫石與砂岩被漫長的歲月洗刷出繽紛的色彩。大地如同披着一條紅色的輕紗,熠熠泛光,色彩異常豔麗,又如一條條彩虹般絢爛多彩,奪人眼目。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體現得淋漓盡致,也許上帝真的在這裡打翻了調色盤,然後就勢爲這羣山繪就了七彩之色。
站在山頂眺望,遠方山脊上的紋路如同樹木的枝丫一般清晰可見,層次交錯的色彩就伴隨着這些線條不斷向前綿延,西北獨有的自然風光伴隨着景區內循環播放的《河西走廊之夢》,讓人仿似穿越千年前的絲綢之路。音樂聲響起的時候,馬蹄聲、駝鈴聲、琵琶聲響起,刀劍陣陣,旌旗獵獵,披甲策馬,喋血沙場。狼煙散盡,胭脂山外一片哀鳴;硝煙不復,河西走廊終歸寧靜。隻身打馬過草原,欲將輕騎逐;單車欲問陽關雪,龍鍾滿弓刀。
斗轉星移,時隔千年,許多兵家英雄往事、許多生靈悲歡離合,早已被掩埋在歷史的塵埃中,只有這亙古不變的壯闊天地依舊孤獨佇立,如同注視着千年之前每一個踏上絲路的行人一般,也在注視着“一帶一路”的偉大倡議如何聯通世界,讓古老的絲路煥發出全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