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甫:澎湃十年,縱橫四海

十年前,《東方早報》蛻變,澎湃新聞起跑,率先裸跳奔向互聯網大潮的紙媒。這一激進的改革動作,當時並不被外界乃至同行普遍看好,澎湃自身也難以料想,十年後的澎湃是什麼一個模樣,甚至連五年後的樣子亦難以想象,只知道,改革必須往前走,沒有退路,雖然面對明日以及明天覆明天的路況,誰都不敢有把握,但有一個信念,只要朝東走,不管路有多長,遭遇多少關山阻隔,一定能找到大海。

當年,越來越多的媒體人意識到,整個傳媒業水體溫度越來越高,“溫水煮青蛙”,坐等下去,等到水深火熱,即是等着被煮。《東方早報》沒有戀棧,果斷從溫水中跳出來,一頭扎進海天一線的互聯網大海。澎湃起跳的時機很好,不早不晚,沒等到熱辣滾燙,它就跳了出去。澎湃起跑,正好趕上了政治紅利“及時雨”,受惠於中央對傳媒改革的強大託舉,受益於上海決策層的置頂加持,同時離不開上報集團極富前瞻性的戰略佈局。天時地利人和,內因外因裡應外合,幾乎攢足了所有的積極因素,形成最大的正向合力成就了澎湃的騰空一躍,高難度轉身,加速度起跑。

良好的開局是成功的一半。對於澎湃新聞而言,後續的每一步都不是一馬平川,而是負重前行。傳統媒體向新型主流媒體轉型,是一場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這場撼及靈魂的革命,需要清理超重的存量包袱,打碎此前固化的思維定勢、板結的組織結構,其難度是空前的。如果說,做傳統媒體是在陸地上建城堡,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則是要在海上建航母,建立海上戰鬥羣。這是兩種傳播生態和媒介場景,習慣於陸上作戰、不習慣海上作業的傳統媒體,必須跨出這一步,面向大海。

澎湃十年所承受的重力和阻力、遭遇的艱難困苦,非外人可道也。若不是體制託舉、社會期待、理想堅挺、內心強大等多力牽引,恐怕頂不住壓頂之重,澎湃不可能成功。澎湃十年長途跋涉,每一步都有千鈞的力量,無數次的引體向上,難以計數的改革創新,三千六百多個日日夜夜,全天候守望和奔走。“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十年辛苦不尋常。澎湃從原先的傳統媒體“孤島”成功轉型,成爲連接中國輿論場的樞紐性媒體,成爲新型主流媒體的頭部力量。緊隨澎湃之後的,一大批的傳統媒體紛紛踏上轉型之路,形成了千帆競渡、百舸爭流的盛況。經過這爲期十年的逆水行舟,中國傳播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媒體融合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戰績,主流媒體的被動局面得到了扭轉,新型主流媒體戰鬥羣基本成型。

向澎湃致敬!澎湃作爲中國傳媒改革的探路者,其成功對於一大批身處改革轉型深水區的同道者而言,形成了巨大的激勵,提振了主流媒體人的信心,澎湃經驗得到了越來越同行的呼應,每年,澎湃接受無數的同行絡繹不絕的學習、參訪,也成爲學界研究的經典案例。業界學習澎湃,學界研究澎湃,說明澎湃的影響已經超出了局部和個案,已經成爲中國傳媒業界和學界的共同關注和致敬的典型樣本。

澎湃十年改革的啓示非常豐富,概括起來,可用“四海”加以概括:入海、領海、探海、遠海。

入海:主動擁抱新傳播技術革命

澎湃改革的一個重要啓示:在迎接互聯網以及新媒體技術方面沒有半點猶疑、觀望,沒有半推半就,修修補補,在老城區兜兜轉轉,而是直接換車開上高速路。十年前,澎湃起步,正值移動互聯網和客戶端的潮涌之時,他們及時把握這一波新傳播技術迭代的關鍵節點,勇敢一搏,成爲中國“首個持牌的新聞客戶端”,趕上這一波傳播技術革命的紅利,截至2023年底,澎湃客戶端用戶數已超2.5億,各平臺新媒體賬號超過110個;在AI技術應用內容建設上,澎湃已躋身國內媒體第一方陣,將澎湃推上了中國媒體影響力的頭部位列。新傳播技術革命仍然在路上,技術迭代無窮期,上了新媒體技術這趟沒有終點站的快車,意味着就得像無足鳥一樣一種保持飛行狀態,成爲國內主流新聞客戶端的持續領跑者。今年6月,澎湃新聞研發的傳播大模型算法獲國家網信辦備案,即將成立“派生萬物”AI技術公司,持續研發和優化內容傳播領域垂直大模型,致力爲更多媒體機構和內容創作者賦能。值得稱道的是,澎湃擁抱新媒體技術,並不是長着一副新媒體“戀愛腦”,放棄自身主格立場,而是爲我所用,藉助新媒體技術,重新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平臺,編織一張新型主流媒體天網,把此前被新媒體阻斷的社會節點重新打通,暢通傳播渠道,重建社會連接。

領海:堅守主流、主場、主業

澎湃改革發展的首要目標:新型主流媒體。澎湃匯入新媒體大海,既要守住主流媒體的領海不被侵佔,又要在走向深海的過程中,扮演先行者和引領者的角色。澎湃擁抱互聯網、新媒體技術大趨勢,不是爲了片面追求空心的流量,追名逐利,而是爲了把主流媒體的影響力做大,引導力做強。澎湃進入互聯網大海,不只是爲了成爲無數流量新媒體的一員,而是要在海潮奔涌的新媒體大海中重建新型主流媒體的航母。澎湃堅持主流價值引領,立足主責主業,堅守主場陣地,始終把國家和人民的所期所盼放在心上,把社會責任扛在肩上。保持優質內容的持續供給,每日生產原創全媒體內容超500條。爲了保持內容的優質、優產、優效,澎湃主動放棄那些可以輕易帶來潑天流量的選題和內容,給被廉價流量大面積稀釋的網上內容源源不斷地注入清流和正能量,對衝口水、泡沫,淨化網絡空間。值得注意的是,專注於時政和思想的澎湃新聞也將官宣面向未來的全新內容戰略,在各機構媒體都在高舉高打“內容爲王”的戰略下,澎湃的內容戰略如何迴歸到最本原的層面迴應做新聞、做傳播、做平臺、做生態等方向性問題,令外界期待。

探海:探索傳媒產業發展新路

十年來,澎湃一直在探索一條不同於傳統媒體時代,也不同於新媒體平臺的市場變現新路。在傳統媒體時代,影響力變現通過廣告這一市場媒介予以變現,這種機制在新媒體時代依然有效。澎湃沒有一味鑽在錢眼裡,盲目追求市場變現和資本套利,但它並沒有鄙視市場的回饋。澎湃作爲優質內容的頭部供應商,其內容流向社會,形成廣泛的社會影響,社會影響順勢轉變爲市場反應。其影響所及,是消費者注意力的顆粒歸倉。澎湃在新媒體場景下,一直保持穩健的市場回饋。此外,澎湃還通過版權變現、政務服務、業務輸出、技術服務、資本投融資等方式,多路進發,爲新型主流媒體市場化、產業化探索新路,取得了可觀的實績。從十年前的新媒體客戶端到如今的新型主流媒體平臺,如何在“新聞+”上展開更大想象,努力向“文化+”上進行更多探索,這需要創業者們、改革者們作出更大的探索。

遠海:全球輿論場的中國之聲

誰掌控了傳播的入口,誰就能夠掌控世界。歷史上從未有過像今天這樣:世界秩序重組是由“媒介化”來主導的。國際輿論場受到新媒體技術革命的影響之巨也是歷史空前的。近年來,美國出於對國際格局“東昇西降”的極度焦慮,將中國定位爲 “最嚴峻的競爭對手”,糾集盟友構築“價值觀聯盟”,發動網絡空間“認知戰”,在這種國際傳播語境之下,繼續中國媒體躋身全球輿論場,積極發聲,傳播中國聲音,對衝由美西方主導的嚴重失衡的國際傳播格局。澎湃作爲中國國際傳播生力軍,一直在探索輿論出海之路。比如,2021年,澎湃開始佈局全球領域的事實覈查,重點打造出覆蓋面更廣、更具專業性的全球事實覈查平臺——澎湃明查。比如,嘗試以小切口真實故事,向世界展示真實且有活力的中國,並用海外受衆喜聞樂見的傳播方式,做有效力的國際傳播,在臉書、推特、優兔、照片牆等國外社交媒體的全渠道內容分發。遠海作業,客場作戰,國際傳播實踐難度超出想象,澎湃作了彌足珍貴的嘗試。事實證明,澎湃以其持續深耕的內容影響力和品牌影響力,一舉一動從一開始便引來國際主流媒體和知識界的高度關注,其國際傳播直面西方知識精英和公衆的關切,實現了官方和民間的有來有往,無論是大國外交的發佈和提問現場,還是西方主流媒體報道有關核心觀點援引上,我們都欣喜地看到了澎湃的身影,這一點尤其難得。

眼下,新傳播技術革命仍在路上,傳媒生態格局還存在很多變數。新媒體力量對於中國社會的塑造力仍然強勁。值得關注的是,平臺媒體出現了“反向融合”的趨勢,主流媒體的一些優勢能力正在被平臺媒體替代和超越,主流媒體與新媒體平臺的關係不是此消彼長,而是此長彼長,交錯競爭。如何進一步推動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順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趨勢?這是接下來以澎湃爲代表的新型主流媒體所面臨的新任務、新挑戰。(作者爲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復旦大學全球傳播全媒體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