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未來,減重手術量或持續增加
新京報訊(記者張兆慧)“未來,減重手術量或許會持續增加。”在近日舉行的2024年中國肥胖大會媒體見面會上,中國肥胖大會執行主席、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減重與代謝外科主任張鵬向記者介紹了減重手術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人們都知道,減重成功的關鍵,80%靠飲食,20%靠運動。非手術治療方法一般可減少肥胖患者5%-10%的體重,缺點是易反彈,重度肥胖的個體僅靠飲食和行爲干預很難達到顯著長期有效的減重效果。
一般來說,BMI≥37.5kg/㎡的肥胖患者,建議積極手術;32.5≤BMI<37.5kg/㎡的患者,推薦手術;27.5≤BMI<32.5kg/㎡的患者,經改變生活方式難以控制,合併肥胖相關代謝綜合徵,如高血壓、2型糖尿病、高血脂、骨關節炎、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脂肪肝、痛風、內分泌紊亂等,綜合評估可考慮手術。此外,2型糖尿病患者,BMI≥32.5kg/㎡的患者,建議積極手術;27.5≤BMI<32.5kg/㎡的患者,推薦手術;25≤BMI<27.5kg/㎡的患者,經改變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難以控制血糖或存在糖尿病併發症,經嚴格評估後也可考慮手術。
據悉,減重手術最早起源於1954年。早期的中國人很少有肥胖問題,直到2000年,第一例減重手術纔在上海進行。2012年以前,減重手術在我國處於萌芽狀態,2012年後,減重手術在我國快速發展。2022年,全國完成約3萬例減重手術,隨着病例越來越多以及醫生的科普,人們逐漸意識到減重手術的優勢。
“目前全球每年大概進行80萬例減重手術,約佔全球人口的1/10000,美國有3億多人口,一年可以進行近30萬例減重手術,約佔美國人口的8/10000。我國近14億人口,去年進行了3.7萬例減重手術,約佔全部人口的0.3/10000。”張鵬介紹,我國減重手術和全球平均水平相比尚處於較低狀態,從未來手術量發展來看,減重手術會繼續發展。
張鵬表示,目前一些新型減重藥物達到了很好的療效,很多人更願意選擇藥物治療,但藥物治療存在其自身的問題。首先,藥物治療不是對每個人都有效,並不能通過其達到健康狀態的目的;其次,減重藥物容易引起一些不適,人們很難堅持下來;再次,研究發現,堅持兩年使用減重藥物的患者並不多,藥物很難持續發揮效果。因此,選擇藥物治療的患者容易出現反彈或減重不足的情況,這些人藥物治療失敗後會考慮再接受減重手術。
“此外,減重藥物問世後,加劇了人們對自己肥胖問題的關注,部分人在嘗試過減重藥物之後,如果未達到預期效果,也會考慮減重手術。”張鵬認爲,總體判斷,減重手術量未來或許會持續增加。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