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新勢力激辯窗口期:要做“鯊魚”不做“鮎魚”
(原標題:造車新勢力激辯窗口期:要做“鯊魚”不做“鮎魚”)
日前,有關新能源生產資質審批或趨嚴的消息甚囂塵上。對此,業內普遍認爲,新能源生產行業門檻會提高將是必然趨勢。這不免讓很多尚未取得資質的新造車企業心存擔憂。
據記者瞭解,2016年3月至今,短短一年多時間,已有15家企業獲得了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
在此背景下,造車新勢力們是否能真正起到“鮎魚”的作用?傳統車企正加速向新能源等方向轉型,新創企業是否還有機會?如何利用智能、電動趨勢與傳統車企形成差異化競爭?這些問題都成了業內關注的焦點。
在日前舉行的2017第八屆全球汽車論壇上,來自蔚來、威馬、前途等多家新興造車企業的人士和業內專家,就此展開了激烈討論。
焦點:造車新勢力有無機會?
FMC總裁兼聯合創始人戴雷:正是由於電動化、智能化、無人駕駛、共享經濟等同時出現,纔給中國創業公司帶來了巨大機會。傳統車企的挑戰在於缺少互聯網DNA,這正是我們的機會,未來3~5年是真正的窗口期;在5~10年後,中國會出現2~3家像特斯拉那樣的智能電動車企。
前途汽車董事長陸羣: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新能源車企的主要競爭者依舊是傳統車企,尤其是跨國公司,當然機會肯定有。或許在大家看來,造車新勢力的進入是爲刺激傳統車商,讓他們活躍起來,屆時我們的歷史使命也就完成了。其實不然,我們並不是做“鮎魚”,而是要做“鯊魚”,做市場競爭的參與者。
蔚來汽車聯合創始人兼總裁秦力洪:過去100多年,汽車行業一直在迭代進化,一直有新力量加入,以及垂老企業的倒下。現在新能源、智能化、智慧交通浪潮興起。在此大潮裡,出身不重要,要看最後誰能存活下來,誰能佔領一席之地。
愛馳億維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谷峰:與傳統燃油車企的區別是我們屬於背水一戰,要破釜沉舟。如果沒認識到電動化的大趨勢,不努力前行,未來5~10年,被淘汰的可能就是傳統車企。
路徑:與傳統車企如何競爭?
威馬汽車董事長兼CEO沈暉:基本上,我們這類企業在歐美是沒辦法生存的。在中國市場有三類汽車企業:跨國企業、國企和民企。對我們威脅最大的是民企,經過這麼多年的積累,他們該犯的錯都犯了,都很牛。傳統車企積累得越多,反而可能是包袱,或是限制。在此情況下,我們只要下足功夫,願意在團隊、資金、技術投入等方面形成差異化,是可以慢慢發展並生存下來的。
秦力洪:造車新勢力所造的車必須非常好,這是基礎。此外,圍繞車的使用,以及展開的服務也十分關鍵。不只是車本身需具備智能功能,還要促進車人、車車互聯,把所有的服務組織起來,圍繞着車主而存在。
戴雷:過去100年,汽車強調的是性能、速度,隨着智能化、電動化到來,我們一定要改變用戶在車裡的體驗。此外,除了好產品,一定還要在商業模式上有所創新。比如FMC,我們致力於開發面向未來的個人出行解決方案,在前期會讓消費者參與進來,並在工廠實現個性化定製生產。
谷峰:客戶體驗如何落地至關重要,我們要做的是真正解決消費者痛點,需要好好考慮如何用更成熟的技術、更好的性價比,來切實解決消費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