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看見硬頸精神 成拚命三郎

來臺三年的侯奕愷,看到臺灣員工有「硬頸精神」,做事憑着一股衝勁,讓每件事都能順利做好,也深受這種精神感染。CIP臺灣區開發長許乃文就說,侯奕愷本身就是最賣命的「拚命三郎」。

侯奕愷本身是環境工程背景,對於離岸風電興趣也是因爲酸雨對環境造成災害,同時全球溫室氣體對環境有負面影響,在這樣的境況下,若是可以投身地球維持美好的工作,尤其是開發綠色能源,就能替環境盡一份心力

「就因同事間有這樣的大目標理想,有志一同分享信念團隊纔可以往前邁進」侯奕愷這樣說。

爲了建設風場,他接觸許多不同國籍的員工,談起對臺灣的印象,他認爲臺灣的員工「最賣命」,平日工作會爲了讓工作告一段落而加班,甚至週末假日也會進入公司處理公務,過去數月爲了拚融資到位,直到現在風場施工興建階段,「臺灣團隊是個很好的team」。

「苦幹實幹,以身作則」,是CIP臺灣開發長許乃文對侯奕愷的印象。許乃文與侯奕愷結緣在2016年,當時許乃文正爲丹麥政府駐臺辦事處效力,從當時到現在,她對侯奕愷的印象4年來都沒有改變。

許乃文回憶,當時是在招商大會上遇見侯奕愷,希望能引進更多丹麥企業來臺投資,也在招商會上向侯奕愷介紹臺灣,當時侯提出很多犀利問題,並希望儘快締結合作關係,當下就決定要來臺灣看一看。

侯奕愷在2016年8月首次來到臺灣,接下來1年內來臺16次,以每個月訪臺一至二次的高密度,探索與觀察臺灣後,最終敲定CIP要進入臺灣市場,成爲臺灣首批的離岸風電先鋒部隊

「離岸風電對臺灣來說很新概念,過去並沒有設置相關法規制度,且小至風機規格到職安、港務調度等,仍需要有更完善的法規。」侯奕愷以多時對臺灣的觀察說,他看見臺灣人潛力,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成長因應環境變化,相信未來臺灣離岸風電之路,可以走得更好、更穩、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