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醫療三法 帶動五大效益
圖左起爲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巫康熙醫師、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眼科部馬惠康教授、訊聯生技技術研發長Dr. Martin Sieber、訊聯生技董事長蔡政憲博士、臺灣獸醫再生醫學會理事長林升全醫師、臺北榮民總醫院口腔外科主任羅文良。◎圖/訊聯生技提供
座談主持人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巫康熙樂觀表示,再生醫學從幫助病人到幫助動物,堪稱全方位的治療。政府再加把勁,再生醫學將成爲臺灣的另一座護國神山。
訊聯生技董事長蔡政憲博士認爲,「3+1」的架構對臺灣非常重要,是讓再生醫學進入新紀元的重要法案。可從醫事、藥事、稅法、資金、人才等5大構面,一起建立一個非常重要的系統,並帶動5大效益,包括:費用大幅下降、銜接新藥、量產化、擴大科別適應症,以及呼應高齡與寵物、運動、顏值經濟等廣大社會需求,對產業與民衆產生更多元的助益。
蔡政憲進一步說明,細胞治療技術銜接新藥申請,一旦成爲藥物,可立即取用,讓醫師快速用於療程,不像自體細胞需要再花一定時間的培養。細胞新藥對於有黃金救援期的急重症治療,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譬如COVID-19重症病患、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羣(ARDS)、燒燙傷,都要搶在短時間內馬上治療。
蔡政憲指出,呼應再生醫療三法,訊聯也將成立新公司專攻五大適應症的細胞治療新藥開發,項目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羣(ARDS)、肺部纖維化、急性/糖尿病潰瘍之傷口癒合、退化性關節炎(OA),以及慢性腎衰竭。
再生醫療三法上路後,醫界也期待納進更多科別,開啓更多元的再生醫學應用。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眼科部教授馬惠康說,表皮的幹細胞在體外培養再移植,第一個成功的便是眼科,始於1997年義大利團隊首創。此後臨牀上有不少成功案例。眼睛其實是非常好實施幹細胞治療的器官,主要是「看得到」,包括術後眼角膜、視網膜的狀況都能觀察得到。此外,年紀增長黃斑部的退化、眼睛表皮傷害,以及「角膜內皮細胞營養失調症」是更大宗的需求。其實目前手術已不難,但問題是嚴重缺乏捐贈的眼角膜,因爲一個角膜只能提供給一個病患移植,如果能大量培養內皮細胞、冷凍保存,並進行HLA配對,讓病患移植,影響相當大!
臺北榮民總醫院口腔外科主任羅文良談到,95%的人都有牙周病,比較嚴重的病人甚至需要補骨頭,但是補骨頭沒有辦法讓原本的組織完全地再生。因此他看好如果未來在牙周病手術,能搭配注射幹細胞輔助的話,可望避免病人牙周破壞或需植牙的情形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