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冷,也別用動物血溫暖自己!大學動保社團籲拒買皮草
▲臺大動物權利發展社與師大動物權利促進陣線的同學們,正積極在校園宣導拒買皮草、羽絨等動物產品。(圖/翻攝自大學動保社團連線)
「你拔過頭髮嗎?很痛。那你能想像全身上下的皮毛被活生生拔除的痛苦嗎?」臺大動物權利發展社與師大動物權利促進陣線的同學們,正積極在臺大校園各角落裡發傳單、舉標語,公開宣導提醒民衆正視羽絨、皮草等保暖材質製造過程中,加諸於動物的痛苦。
「大學動保社團連線」(簡稱「大動連」)指出,羽絨出自鴨、鵝那最貼近肌膚的羽毛、尤其是貼近胸前的部份。活拔將造成鴨、鵝相當大的痛苦,通常工人會弔起他們的頸部或脆弱的翅膀、固定雙腳,直接扯下來牠們的羽毛。鴨、鵝2個半月大時便成熟至足以活拔,活拔後約6周,待羽毛長齊,又得再次面臨這種折磨,輪迴似重複上演。
「大動連」也指出,雖然有臺灣業者強調本地產羽絨爲電宰後取得,然而臺灣制有可能僅代表在本地加工,而非使用本地來源。瑞典紀錄片《冷酷真相》(Kalla Fakta)也指出,大陸生產的羽毛和羽絨,有5到8成來自活拔,進口羽絨極有可能是殘酷產品。除了宜家等少數公司明定不販售活拔羽絨之外,幾乎所有公司採用的羽源都難以追蹤,臺灣也沒有建立羽絨是否活拔的標識。
動物權利促進陣線創辦人羅丹呼籲民衆:「拒絕購買所有羽絨產品,負起消費者應有的責任,不要成爲活拔羽絨的共犯!」大動連也建議,選擇植物性材質,例如竹炭、棉;或是人造纖維,不僅可以減少動物的受苦,還可以避免羽絨可能引發過敏、容易發黴等缺點。
大動連預計11月13日(四)中午12點,將前往師大誠正中庭前,繼續宣導拒買羽絨皮草等動物制產品。參與活動的臺北醫學大學學生潘寬也表示:「如果人類一己的溫暖只是建立在可憐動物的虐待和苦痛之上,不僅令人羞愧且心寒。」並希望各地大學皆創立類似社團,合力宣揚動物福利發聲。
▲任何動物都不該成爲人類溫暖的犧牲品。(圖/FOUR PAWS International/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