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製菜,砍掉那個賺差價的“中間商”
“吃了預製菜之後,覺得打開了新世界,做飯太簡單了,味道跟外面賣的一摸一樣,外賣不僅是預製菜而且還賣現做的價格,不如直接自己買預製菜,我真是個機靈鬼呀。”一位嘗試了預製菜的打工人在社交平臺分享道。
統計顯示,擁抱預製菜的打工人大有人在,顯然,從排斥到擁抱,預製菜不再令人談“菜”色變,已經成爲不少打工人主動與熱衷的選擇。
在小紅書上,“預製菜推薦品牌”相關筆記已超過1800萬篇。博主們通過這些筆記分享自己嘗試過的預製菜,向路人安利哪些產品好吃又健康。也有人主動求推薦好吃衛生的預製菜:“出去吃飯好多飯店那種很耗時間的菜也是預製菜,但進了飯店就很貴,所以我可以用低成本,在家吃到好吃的預製菜。”
在各大電商平臺,預製菜隨着春節的臨近也受到追捧。從單個菜品到套餐,令人眼花繚亂,銷量最高的菜品已經過萬。打工人只需要花費百十元,便能迅速準備出一桌豐盛的年夜飯。如果預算足夠,還能買到佛跳牆等高檔菜餚。
從被動接受到主動選擇,一方面是預製菜契合了當下忙碌的生活節奏,能夠以較高性價比快速滿足個人需求;另一方面,預製菜也是食品工業發展的大趨勢,不以個人意志爲轉移。
打工人主動出擊,將選擇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預製菜:“不讓中間商賺差價”
打工人對於預製菜的態度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小魚就是其中一個。最開始在朋友家吃到的預製菜覺得味道不錯,配料表也比較乾淨,後來她就開始主動買一些預製菜品放在家裡。
“如果自己做飯,從買菜、洗菜,到做飯吃飯,以及後續的刷鍋洗碗,一頓飯下來至少要忙活一兩個小時,如果做的是一道硬菜,那耗費的時間會更長。”小魚說,預製菜方便多了,只需要簡單加熱,自己再做煮個米飯就可以了。
與小魚不同,在北京從事傳媒相關工作的劉哲購買預製菜的理由除了方便,還有性價比,他以酸菜魚這個菜品爲例給作者算了一筆賬:如果自己做買條魚、酸菜等原材料就要花費四五十元,即便點酸菜魚外賣也不少花費,但購買品牌的酸菜魚預製菜也不過二三十元,後者顯然更加省時省力省錢。
在小紅書、抖音等平臺上,如何買到好的預製菜已經成爲打工人格外關注的話題,不少博主曬出購買預製菜的記錄,菜品從炒飯到蒸蛋,再到小碗菜、蓋澆飯等應有盡有,並且貼心的拆解配料表,篩選出更健康靠譜的預製菜產品。
儘管預製菜經常被吐槽不健康、少了煙火氣,但在快節奏生活的當下,不少打工人已經主動接受預製菜,化被動爲主動,篩選出更符合自己需求的菜品。
作爲預製菜的高頻消費者,君君認爲,預製菜對外賣領域的滲透已經成爲不爭事實。網絡上不時就會爆出相關新聞,部分外賣商家店裡只有兩臺微波爐,或者一個微波爐,一個燒水熱飯的鍋,壓根沒有做飯的地方,幾乎所用菜品都預製菜,最重要的是外賣價格相較預製菜更貴。
“去外面吃也是預製菜啊,還不如自己買,省去中間商賺差價。”君君表示,自己買的預製菜比去餐廳或者外面的預製菜好且價優,預製菜也不是虎狼之道,而是快節奏生活下很好的選擇。對於是否健康的問題,君君也十分坦然,“多吃了機體會適應並且自動提高免疫力”。
顯然,消費者反感的不是預製菜本身,而是打着現做的幌子高價賣預製菜。知名人士羅永浩曾發微博表示,不反對預製菜,但餐廳賣預製菜並且不註明,本質就是欺騙,“即便真的做到了宣傳的‘安全美味’,它也是欺騙”。這條微博贏得了不少消費者的認同。“預製菜價格賣正常製作價格,就是耍流氓。”有網友評論道。
預製菜B端市場生變
打工人對預製菜接受程度提升的背後,是一個快速發展的千億級龐大市場。數據顯示,2023年,預製菜市場規模已經超過5000億元,同比增速高達23.1%,未來有望突破萬億大關。
前景看似一片大好,但預製菜領域企業的業績卻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現。以“預製菜第一股”味知香(605089.SH)爲例,從2024年第一季度開始,公司業績便不斷下滑。
具體來看,2024年第一季度營收和淨利潤同比分別下滑了17.92%和46.94%;到了上半年末,營收和淨利潤的同比跌幅進一步擴大至21.53%和43.37%。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味知香前三季度營收爲5.11億元,同比下滑17.50%;淨利潤爲6772.45萬元,同比下滑36.83%。
不止味知香,其他預製菜上市公司的業績也出現不同幅度的下滑。主營雞肉深加工調理品的春雪食品(605567.SH)2024年前三季度營收同比下滑13.93%,同期淨利潤同比下滑88.64%;專注水產預製菜的國聯水產(300094.SZ)前三季度營收爲30.13億元,同比下滑24.14%,同期淨利潤-7955.9萬元。主要爲餐飲酒樓提供速凍米麪產品的千味央廚(001215.SZ)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僅增長2.70%,淨利潤卻同比下滑了13.49%。
業內分析認爲,預製菜市場呈現典型的大B端,小C端的格局,不少酒店、餐飲企業將預製菜作爲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但這兩年餐飲行業的日子不好過是衆所周知的事情。公開數據顯示,僅2024年上半年,國內餐飲業註銷、吊銷的企業數量高達105.6萬家,較2023年同期的47.2萬家翻了一倍多。作爲產業鏈上游的預製菜企業難免會受到影響。
與此同時,預製菜領域還在不斷進入新的玩家,加劇了競爭。2024年6月,海欣食品(002702.SZ)旗下長恆食品水產品精深加工及速凍菜餚製品項目正式投產運營,主要進行水產品預製菜餚等產品的生產加工;7月,聖農發展(002299.SZ)旗下食品十廠竣工投產,設計年產能5萬噸,主要生產雞、牛、豬等肉類熟製品。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預製菜相關企業數量已超8000家,呈現明顯的增勢,2024年一季度新增註冊量是去年同期的15倍有餘。
在消費端,儘管消費者對預製菜接受程度的提升,但這種接受是基於健康、平價等條件爲前提,而不是高價的預製菜。回過味來的消費者不再爲飯店裡的高價預製菜買單。
爲了迎合消費者的需求,不少餐飲企業高調宣佈摒棄預製菜。今年11月,肯德基在旗下全門店、旗艦店等渠道下架了“自在廚房”冷凍預製食品。另有媒體報道,上海、南京、天津、杭州等地區有不少門店貼出告示,宣佈杜絕預製菜。一些連鎖餐飲品牌,比如老鄉雞、鄉村基、海底撈、西貝等宣佈要控制預製菜佔比。
消費者不再被動接受預製菜,而是擦亮眼睛主動選擇,倒逼餐飲企業與預製菜做出“切割”,加之預製菜行業國家標準缺失,進入門檻低導致市場競爭激烈。種種因素疊加之下,不少以B端產品爲主預製菜企業高增長不再,面臨着業績陣痛。
To C 是門好生意嗎
預製菜B端市場經過多年發展,已經趨於成熟,但C端消費者的認可度和接受度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那麼,加碼C端會是門好生意嗎?
從數據上來看,預製菜C端消費正處於快速增長期。開源證券研報指出,2020年,C端的預製食品開始迎來消費加速週期。中信證券也曾預測,未來10年,C端預製菜市場可能會達到20%以上的增速,規模達到2000億元。
另一方面,隨着城鎮化率提高、家庭結構小型化等趨勢擴大了預製菜的目標羣體,疊加“懶人經濟”、“一人食”,以及露營熱等現象,意味着消費者對菜餚的便捷、快速等要求有所提高的同時,也爲預製菜C端消費增長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可以看到,已有不少預製菜相關企業在加碼C端。龍大美食(002726.SZ)對首席消費官表示,面對C端市場的需求,公司與部分頭部、優質主播合作,構建了穩定、長期的核心達人合作模式。比如11月底參與“與輝同行·山東行”專場直播活動,直播間GMV超過630萬元,其中超級單品輕滷肥腸的總GMV就超過420萬元。
產品方面,隨着蛇年春節的臨近,龍大美食上線了“金蛇迎春龍大有禮”系列新春禮盒。此外,還推出了肉製品禮盒、醬滷禮盒、休閒禮盒等,以滿足不同場景下消費者的需求。
“從未來發展趨勢看,C端佔比會逐步上升,但需要較長時間對C端進行教育。”龍大美食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將持續圍繞多元化的消費需求,加強產品研發,豐富產品品類,以優質的產品和服務爲依託,強化品牌建設和傳播,不斷提升在C 端的品牌形象與影響力。
以B端銷售爲主的千味央廚早在2022年便設立了全資子公司從事C端業務,主要通過電商平臺、便利店系統等渠道拓展市場份額。但目前處於業務探索階段,規模較小。國聯水產也在2024年期間研發了多款產品,涵蓋B端和C端,同時積極拓展渠道,讓消費者可以在多種渠道上買到公司產品。
業內人士表示,預製菜解決了消費者“食材準備和烹飪有難度、口味難調製、自己在家做不划算”等難題,對比美國、日本等市場,我國預製菜滲透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C端消費迎來快速發展的同時,對相關企業在產品創新、食品安全、性價比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看來,儘管預製菜已經大衆所認知,但仍有不少消費者對預製菜是非常牴觸的,特別是南方消費者認爲預製菜就是隔夜菜,擔心預製菜的食品安全、營養價值和口感,所以想拓展C端市場並不是容易的。
“如果有時間,我更願意自己做飯,雖然有點麻煩,但做飯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放鬆的過程。”前述消費者劉哲表示,預製菜方便、便宜,是忙碌生活下一個折中的選擇,“吃多了也會覺得膩,所以會吃但不會經常吃”。
或許,預製菜企業想要在C端市場穩健發展,除了需要砍掉“中間商”,提升性價比外,消費者更在意營養與健康將成爲一個重要的突破點。
注:文中小魚、劉哲、君君均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