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績優主動權益基金經理離任,2025年基金經理變動潮延續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黎雨辰 北京報道
春節前夕,公募市場又現績優基金經理離任。2025年1月28日,工銀瑞信基金髮布公告稱,基金經理張宇帆自1月27日起卸任工銀優質發展、工銀物流產業、工銀新興製造三隻產品基金經理。
至此,張宇帆名下已無在管基金。公告同時顯示,張宇帆已按規定在中國基金業協會辦理註銷手續。
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瞭解到,張宇帆此次因個人原因選擇離任並休息,是在主動配合公司完成在管產品的新老交接和平穩過渡後穩妥去職。該人士表示,張宇帆“對工銀瑞信有着深厚的感情”。
“小而美”基金經理清倉卸任
公開信息顯示,張宇帆於2007年加入工銀瑞信,是工銀瑞信自主培養的中生代基金經理。2016年,張宇帆開始管理工銀瑞信物流產業基金,開啓了基金經理生涯,又於2020年和2022年分別管理工銀新興製造和工銀優質發展。截至此次離任,張宇帆同時任工銀瑞信權益投資部投資副總監。
從投資表現來看,張宇帆的投資風格偏向均衡成長。其作爲代表作的工銀物流產業,曾因在2021年押中新能源車等賽道而聲名鵲起。2021年,該基金規模在短期快速升至88.87億元。
在2022年,由於在回撤控制方面未盡人意,工銀物流產業的規模於當年一季度出現大幅縮水,重新回落至48.76億元。此後,張宇帆的旗下產品始終在偏低規模進行運作,其總管理產品不超過3只,且總規模始終未超過50億元。
不過2024年以來,A股風格的切換讓張宇帆的產品重獲市場關注,總管理規模在年內也逐季恢復小幅上行。截至此次離任,長線來看,張宇帆在任職期間保持了“小而美”的管理,其主要產品的業績排名在業內可圈可點。
截至此次離任,張宇帆在管產品的總規模爲33.91億元。其中工銀物流產業的規模爲19.28億元。2024年四季報顯示,自2016年3月1日成立以來,該基金截至當年年末的漲幅達282.60%,超過基準收益率269.92%。2025年以來,工銀物流產業出現小幅虧損,不過截至離任,基金277%的總回報率在同類158只基金中依然排於第8位。
張宇帆管理的另一隻基金——工銀新興製造則成立於2020年8月20日,截至去年年末的規模爲12.97億元。截至2025年1月27日,基金累計收益85.07%,年化回報14.89%,同類排名1/1167。
這一矚目的業績排名,一定程度受益於基金在2024年的爆發:在2024年,工銀新興製造以50.28%的全年收益率,在全公募市場的主動權益基金中獲得季軍。縱觀張宇帆對該基金在年內的調倉,可以看出其攻守兼備的思路,從上半年投資於基本面較爲確定的公用事業、電力等行業,到三四季度逐步切換至半導體爲核心的AI產業鏈。
相比之下,張宇帆最晚開始管理的工銀優質發展,是其任職期內唯一出現虧損的產品。自2022年5月成立以來,該基金在其任職期間的回報率爲-0.75%。不過基金規模相對較小,截至去年四季度末不足2億元。
兩“中生代”一“新生代”接任
從相關基金的過往人事變動來看,工銀瑞信基金對張宇帆的離任實際上早有籌劃。在2024年7月8日,工銀瑞信於同日公告了張宇帆在管三隻產品的增聘,此後市場中便間或傳出關於張宇帆離職和去向的猜測。
在此次人事變動落定後,張宇帆曾管的3只基金,也將由先前增聘的宋炳珅、尤宏業和馬麗娜將繼續管理。有渠道人士稱,自增聘完成後,上述幾位基金經理已在產品投資管理中發揮核心作用。
具體來看,接手工銀優質發展的,是工銀瑞信現任權益投資部投資總監宋炳珅,其與張宇帆同爲2007年入職工銀瑞信基金的基金經理。公司現任養老金投資中心副總經理、投資總監尤宏業,接手了工銀物流產業。而工銀新興製造則由公司的“新生代”基金經理馬麗娜繼續進行獨立管理。
2024年以來,公募基金經理的離職數量仍在繼續走高。Wind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共有361位基金經理離職,這一數字不僅創下了歷史新高,還較2023年增加了15.71%,且連續四年離職人數超過300位。
而截至2025年1月15日,今年以來已36起基金經理離任,涉及30家基金公司。在這一背景下,如何進一步構建投研團隊平臺優勢,正成爲公募機構應對基金經理變動、保障產品業績穩定性的重要抓手。
事實上,爲應對基金經理個人變化對基金管理造成的影響,證監會早在《關於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就明確指出,要引導基金管理人構建團隊化、平臺化的投研體系,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提高投研人員佔比和專業水平,扭轉過度依賴“明星基金經理”的發展模式。
在人才梯隊建設方面,記者獲悉,當前工銀瑞信已培養了超220人的投研團隊,投資人員平均從業經驗達到12.4年,自主培養的基金經理佔比超70%。梯隊有序、傳承有序的人才體系,爲基金的長期穩健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工銀瑞信基金總管理規模爲8413.79億元,業內排名第13位,其中非貨規模4035.9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