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頭!這次又是經開!
風起太湖,潮動無錫
最近,無錫交出年中成績單
令人心潮澎湃
全市GDP增幅達6.6%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5.1%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1%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
太湖無錫水域北部湖區水質“雙達III”
基金park實景圖
每一項數據背後,都是人們能切身感受到的城市變化——
一幅幅技術賦能產業轉型升級、產業推動技術向深度演進的場景正在無錫勾勒成畫;
更宜居、更友好、更便捷,兼具顏值與品質的 “乾淨城市”爲幸福生活增色;
市文化藝術中心(在建)、無錫交響音樂廳(在建)、無錫美術館(在建)三個重大文化設施項目打造文化新名片,“城市文化會客廳”更新潮、更活力……
透過這些實力與美好,人們始終看到的是這座城市敢爲人先的精神底色,敢於“弄潮”,潮向未來。
無錫經開區鳥瞰圖
鍾靈毓秀、人文淵藪的吳地,塑造了這座崇文尚禮的江南之城;太湖孕育了民族工商業的搖籃,更成就了這座人傑地靈,產業騰飛的現代都市。
百年工商城,是鄉鎮企業“異軍突起”的熱土,是“蘇南模式”公認的發源地。
敢爲人先,工商名城無錫,始終以時不我待的精氣神和不進則退的緊迫感,前進着、創新着。敢闖、敢試、敢幹、敢拼,也是無錫這座城市的精神內核。
一羣人,一座城。敢字之下,是拼搏,是奮進,更是向新向上的精氣神。這座積澱了三千年歷史人文的城市,在太湖之畔迎潮而上,不斷奏響時代強音。2022年,無錫以人均GDP19.84萬元成績連續三年榮登全國大中城市第一;連續三年,無錫入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描繪現代化幸福美好畫卷。
貢湖灣溼地實景圖
贏未來,唯創新。目光轉到“一城雙核”中“創新核”的經開區,一幅遠山近水、藍綠交織,產城人文、融合發展的美好畫卷正徐徐鋪開。今年上半年,經開區全力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啓動11條美麗河湖建設,新增5個“席地而坐”示範區域和5個口袋公園,建設奧體中心(在建)、文化藝術中心(在建)、美術館(在建)等標誌性場館,改造周新苑等7個老舊小區。
文化藝術中心效果圖
無錫奧體中心效果圖
“安居”才能“樂業”。經開區聚焦數字化賦能,瞄準物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確定了以雪浪小鎮爲核心,黃金灣科創園、太湖灣信息園、經開智造園、國家傳感園、新城文創園爲主體的“一鎮五園”產業佈局。放眼望去,隨着一批批重點項目簽約落地,一個個新項目相繼開工建設,一條條含金量高的產業鏈條不斷延伸,令經開區匯聚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更具未來導向的是,國際經開引進國內外一流設計團隊,開展國際社區等重點片區城市設計,致力打造環境靚麗怡人、配套高端齊備、功能複合多元、空間時尚活力的高質量發展樣板區。
雪浪小鎮未來中心效果圖
山水相融,城景相依。經開區的“煥新”,讓人們對這個板塊的未來有了更多期待。賦能城市生長,總離不開那些勇立潮頭的力量,紮根經開熱土的太湖新城集團,就是城市區域蝶變的見證者、參與者。
尚賢湖溼地公園實景圖
太湖新城集團是經開區唯一建設發展平臺,定位爲“綜合城市運營商”,以“賦能城市生長,示範美好生活”爲品牌使命。
十餘年來,太湖新城集團立足服務經開發展的使命,以國企擔當,投身新城建設當中。在城市管理、產業招引、公共設施建設、綜合功能完善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爲經開區建設發展建框架、出形態、注內涵、優生活。
完成了一批重大地標項目的建設,包括無錫大劇院、無錫太湖國際博覽中心、無錫國際會議中心(在建)、無錫奧體中心(在建)、無錫文化藝術中心(在建)等重大地標項目,成爲了一扇扇擦亮城市名片,打開對外交流開放的窗口; 打 造有溫度、有品質的“15分鐘便民生活圈”,山姆會員超市,周新裡,和暢、方廟、震澤、落霞等睦鄰中心的開建、投入使用,打通惠民利民“最後一公里”。
此外還開發建設了雪浪小鎮、尚賢湖基金PARK等產業園區,優化城市產業格局;開發代建了經開區幾乎所有的學校,助力經開建設教育高質量發展新高地。
國際會議中心效果圖
周新裡實景圖
時代潮起,經開3.0,無錫邁向奧體時代。勇做“敢爲者”,太湖新城集團與綠城管理雙強奔赴,將合著無錫新潮。綠城不僅先後承建了濟南全運村、西安全運村、杭州亞運村等項目,更是國內享有盛譽的高端物業營造專家。
杭州亞運村實景圖
綠城玉蘭花園實景圖
如今綠城與無錫,已走過16載時光,營造過玉蘭花園、香樟園、鳳起和鳴、誠園等無錫享有口碑的標杆項目,綠城不斷用美學詮釋着品質人居的進化,始終引領經開乃至無錫的產品朝向。
綠城鳳起和鳴實景圖
2023太湖新城集團和綠城,領潮奧體時代,將再一次用作品作答城市期待。
奧體之側,太湖之畔,前所未有的迭新之作、行業創新之作正潮涌而來。
8月31日,奧體時代開篇,共聽潮鳴。
免責聲明:本資料爲要約邀請,不作爲要約與承諾;以上圖片及文字/影視片等僅供參考,買賣雙方權利義務均以《商品房買賣合同》及補充協議、附件等書面文件爲準。產業規劃、學區分配等相關內容不排除因政府相關規劃、規定及開發商未能控制的原因而發生變化。
此文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