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檢查誤判率 最高竟可達四成!
全球統計,在醫療檢查過程中,因爲影像判讀錯誤而延誤病情的比例,最高竟可達40%;也就是說,當我們到醫院做影像檢查時,醫師判讀影像錯誤的機會,每100人中就可能出現40位!這麼高的錯誤比例,患者能安心嗎?
▲ 影像檢查誤判率竟可達40%?二次判讀才安心(圖/優活健康網提供)
腦中有白點 擔心罹癌徹夜難眠
一名年近30歲的林小姐表示,日前因爲常發生不明原因的偏頭痛,經過核磁共振成像(MRI)檢查後,醫師發現她的腦部有些微白點;雖然告訴她這些白點應該暫時沒有關係,但腦部發現白點的事實,仍然困擾着林小姐,擔心自己是否罹癌而徹夜難眠。
後來,經過影像診斷專科醫師進行影像二次判讀後,專科醫師向她說明,腦部的白點其實只是腦部血管與周邊組織的縫隙,並詳細解釋造成頭痛的成因,可能是心理壓力或內分泌失調等因素,這才解除林小姐一直以來的困擾與擔憂。影像診斷專科醫師池永昌表示,檢查影像若發現異狀時切勿驚慌,建議可再讓影像診斷專科醫師進行影像二次判讀,除了能夠及早了解真正病因,也可以免去不必要的醫療糾紛及煩惱。
影像判讀錯誤 比例最高竟可達40%
因爲健康意識的擡頭,愈來愈多人會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檢查儀器的進步,讓健康檢查的流程日趨簡單方便,但後續的影像判讀卻不容易。池永昌醫師說明,根據全球統計,醫療院所判讀影像錯誤的比例爲7~40%不等,發生這樣的原因不難推測,大多因爲不是由影像診斷專科醫師來判讀影像報告,因此發生錯誤的比例當然不低;若第一步的影像報告就判讀錯誤,更遑論後續的治療方式是否正確。
池醫師表示,爲避免因爲醫學影像判讀錯誤而深受其擾,若病情須開刀治療、看診醫師爲非影像診斷專科醫師,或醫師間意見相佐時,都建議患者可以找尋第二方的客觀意見,以影像判讀的專科醫師尤佳,除了可避免影像判讀錯誤,造成不必要的醫療糾紛或不妥當的治療方式,也可讓患者本身感到安心。
最後,池醫師說明,臺灣的醫師其實很優秀,但因臺灣健保制度的關係,使得每次醫病關係變得很匆促,在這樣的情況下,難保不會出現錯誤判讀的可能;爲了避免影像判讀錯誤,國外很早就盛行患者利用網路請醫師二次判讀影像。目前臺灣也有二次判讀的專門機構,建議有影像判讀需求的民衆,可利用網路獲得國內外影像診斷專科醫師的資源,一來可以得到中立的第三方意見,二來也能降低心中的恐懼,避免影像判讀錯誤而延誤病情。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