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教育部:政府從未直接資助孔子學院 未來也不會
英國教育部表示,英國政府從未、未來也不會「直接資助」孔子學院,因此沒有何時「停止資助」的問題。(取材自微博)
英國境內有30所受北京控制的「孔子學院」,對言論和學術自由的影響引發關切。英國教育部告訴中央社,英國政府從未、未來也不會「直接資助」孔子學院,因此沒有何時「停止資助」的問題。
英國「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近日報導,英國政府已完成停止資助孔子學院的程序,這意味孔子學院不再接受英國政府補助。
中央社詢問所謂的停止資助何時開始執行,英國教育部迴應,相關報導不盡準確,英國政府從未直接資助孔子學院,而前任政府關於孔子學院的政策宣告主要意在澄清,孔子學院未來也不會受到英國政府任何補助。
英國今年7月舉行大選,由工黨接替保守黨執政。
前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曾承諾關閉英國境內的孔子學院,但後來評估全面關閉「不符比例原則」。
中央社去年5月針對此事詢問首相府。首相府當時迴應,英國政府正採取行動,以排除任何官方資金流入孔子學院。英國政府目前「不直接資助」孔子學院,「也不打算未來與任何一所孔子學院進行任何財務安排」。
儘管認同各界對英國高等教育受外國干預影響的關切,首相府表示,徹底關閉孔子學院不符比例原則。
儘管如此,有關注英中關係的人士質疑孔子學院在英國境內運作的合法性,也就是孔子學院可能從一開始就不該被允許設立。
非營利組織「英中透視」(UK-China Transparency, UKCT)去年4月發佈研究報告,指出孔子學院召募教職員的標準常見歧視性要求,涵蓋性別、族裔和所謂的政治態度,並規定教職員在海外也得遵守中國法律和黨的命令、落實中國共產黨爲確保教職員「政治紀律」而施行的「請示報告制度」,這容易導致跨國鎮壓和長臂管轄,明顯違反英國法律。
根據UKCT取得的中方相關文件,部分中國大學院校甚至要求教職員在海外必須「主動抵制」任何足以傷害中國與其他國家展開友好合作的言行,並與中國大使館或領事館保持密切聯繫。
孔子學院在英國通常以大學院校爲基地,並由此擴展影響力至中小學。常見做法是,一所英國大學院校與一箇中國實體(多爲高等教育機構)建立夥伴關係設立孔子學院,並由中方徵選派遣華語文教師及一名中國籍共同主任赴英,英方則相對另派任一名非中國籍的共同主任,並提供英國在地行政人員。
根據去年5月完成立法程序的「高等教育(言論自由)法」,英國高等教育獨立監管機構「學生事務辦公室」(Office for Students, OfS)必須監控高等教育機構收受的海外資金,並評估相關資金是否可能侵害言論和學術自由。OfS有責任考慮到,高等教育機構言論和學術自由遭破壞的情況是否與外國資金有關。
該部法律尚未完全實施。今年7月上臺的工黨政府對該法付諸全面施行喊停,理由包括需進一步檢視對大學院校的行政和財務負擔,以及是否能確實保障言論自由,而不是過於泛政治化、對部分學生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