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體質問題?各種偏方撩落去 患者病情反加劇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常與「過敏三兄弟」隨行,即氣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示意圖/ingimage
9月14日是世界異位性皮膚炎日,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對病友進行調查,發現醫師與患者對於病況的認知存在落差,病友被醫師認定爲中重度的比率爲4成,但自我評估爲中重度者達5成。協會理事長、臺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朱家瑜說,醫師主要評估病竈與外觀,但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影響生活品質,導致醫病認知落差。
調查顯示,被醫師認定爲中重度的4成病友,在治療後經過4次追蹤後,僅剩下一成爲中重度患者。朱家瑜表示,病友接受標準治療,可改善病況,9成病人可以沒有症狀,生活品質獲得改善,可以正常求學、交友,雖然異位性皮膚炎無法根治,但可以控制很好,讓別人根本看不出來。
朱家瑜提到,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常與「過敏三兄弟」隨行,即氣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接受調查的病友當中,16%曾罹患氣喘、45.4%曾罹過敏性鼻炎、7.1%曾有過敏性結膜炎,患者常認爲異位性皮膚炎是「體質問題」,以各式偏方、中藥調養,症狀卻因此加重,例如曾有患者因擦茶樹精油引起嚴重過敏反應,也有病友吃家人燉煮的蛇湯,但效果不彰。
至於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朱家瑜說,95%患者需要使用局部外用藥膏,其中近9成使用標準治療的外用類固醇藥膏;口服用藥以抗組織胺最常被使用,約85%;不過,有七分之一患者使用不被建議的口服類固醇,新型口服藥則有15%病人使用。
朱家瑜說,符合資格的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健保給付使用生物製劑針劑或口服小分子標靶治療,臨牀上醫師會依照病患需求,協助做出選擇,一般來說口服藥物效果較快,但停藥後容易復發,針劑則在施打6至12個月後,可延長注射時間達3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