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是疝氣...手搖飲老闆黑色素瘤大如雞蛋 健保標靶3年抗癌

年近60歲的楊先生是飲料店老闆,4年前以爲腹部硬塊是疝氣,術後被告知是雞蛋大小的黑色素瘤,深入追查基因變異,所幸可健保標靶治療,3年抗癌,今年一償赴日本看櫻花的宿願。

在花蓮開飲料店的楊先生,4年前接受膽囊切除手術,3個月後幫女兒搬大學宿舍當晚,發現下腹有硬塊,按壓後竟痛到無法走路,以爲是術後提重物導致疝氣,沒想到卻被醫師告知腹部硬塊,其實是長在鼠蹊部內側、一顆雞蛋大小的黑色素瘤。

對平時有運動習慣、身體健康的楊先生而言,罹癌的消息無疑是晴天霹靂,沮喪到盼着這一切都是醫師誤診。幸好因爲家人鼓勵及陪同,他很快就打起精神,四處求醫,卻遲遲找不到病竈,他特地從花蓮開車到臺北求救,走進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主治醫師吳教恩的診間。

吳教恩今天告訴媒體,經過外科與腫瘤科醫師的追查,終於透過電腦斷層掃描發現楊先生骨盆腔內還有兩顆黑色素瘤,確診爲轉移性黑色素瘤,甚至在基因檢測發現是BRAF突變類型。這種突變基因,不僅可能發生在黑色素瘤,也可能出現在肺癌、甲狀腺癌與腦瘤等癌症。

吳教恩說,因爲楊先生確診的黑色素瘤是BRAF基因突變,健保已有對應的標靶藥物,與醫師討論後申請用藥至今已治療3年,病況控制良好。今年第1次帶着高齡80歲的母親及女兒在母親節前一起去日本賞櫻,與家人共度抗癌後的幸福時光。

對於透過基因檢測找出特定基因對症下藥的新觀念,需要透過醫師的專業觀察及病人的積極面對,纔有機會共同創造良好的預後。吳教恩呼籲,隨着醫療進步,確診癌症晚期的患者千萬別放棄,透過基因檢測,找出跨癌別特定基因,還有可能有療效不錯的藥物可作爲選項。

據臺灣癌症防治網介紹「黑色素瘤」,是發生人數最多的前10大癌症名單裡的常客「皮膚癌」之一,黑色素瘤惡性度最高,雖然發生率不高,但容易轉移、很難治療,一般的皮膚癌以老年人居多,但黑色素瘤的年齡分佈從小寶寶到老年人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