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發後「30個社會觀察」!醫驚:在電梯放屁,比咳嗽更讓人接受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爲生活帶來許多轉變。(示意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張乃文/綜合報導

事隔253天后,臺灣出現了1例本土病例,在各界提高警戒的同時,醫生陳志金就寫下了自今年初新冠肺炎爆發以來,疫情對生活造成的30個細微改變,同時也爲大家打氣,「擔心害怕是必然,但這些轉變也讓我們有機會停下腳步檢視,有什麼不合理的事,始終日復一日的進行着」,一起轉念看待疫情帶來的正向變化

這場疫情對世界造成的影響,ICU重症醫師陳志金在《ICU重症醫療現場》一書中提及自己的看法。他表示,現在回頭看有很多觀察,或許在臺灣已經事過境遷,但是和臺灣處於平行世界的其他國家,仍然是他們的日常。

陳志金說,身爲醫療人員,他想試着以不一樣的角度,稍微正向、輕鬆的方式分享新冠疫情爆發以來自己的觀察,包括衛生習慣的改變,勤洗手、感冒或有呼吸道症狀要戴口罩;還有沒事不要逛醫院,及關懷信任、正向面對,遠勝過謾罵、負面情緒宣泄。

陳志金提到,假新聞消息謠言無所不在,在發生重大事件的非常時期,很容易引起對立、造成恐慌,不要轉傳未經可靠單位證實的消息,平日即應留意追蹤可靠的消息來源等,以上都是在這場疫情中,我們學到的事。

▲回憶過去,14天可領9片口罩新制上路第一天,藥局出現排隊搶購口罩人潮。(示意圖/記者湯興漢攝)

接着,陳志金再談到30項個人生活的細微改變,像是「讓人耐心排隊的,不只高價iPhone,5元口罩也可以」、「不能喝的酒精比能喝的珍貴,原來也有這麼一天」「不熟朋友突然來電,不是借錢,是要問你有多的口罩嗎?」、「口罩成爲最重要的角色,必要時刻竟是通行證」、「這是一個撿到一包口罩卻不知道要不要送去派出所的年代」等。

不過,陳志金也安撫大家,疫情爆發後,擔心害怕是必然的,也會經歷許多不便,但非常時期的轉變與不便,讓我們有機會停下腳步來檢視「有沒有什麼事情明明不合理,卻又日復一日進行着?」或許有些是需要被改變,卻沒有勇氣或機會去改變的,也或許有些是應該珍惜的,卻又不斷錯過的,轉念看待這場疫情帶來的影響,將爲我們帶來正向的變化。

陳志金分享新冠肺炎爆發30大觀察紀錄

1.讓人耐心排隊的,不只高價iPhone,5元口罩也可以2.很多會議可以說取消就取消,根本也不必再補開3.醫院出入口管制到剩下一個,也還夠用啊4.探病,其實是一種可有可無的社交活動5.即使寒假多放2周,寒假作業還是沒辦法寫完6.大賣場人潮銳減,才發現本來有很多是專程去試吃的7.很多人沒發現自己這麼漂亮,直到戴上口罩以後8.大部分人不相信自己肺活量差到講話也喘,直到戴上口罩以後9.體會劇者心情。每天固定時間、等待同一個人在電視上出現10.不能喝的酒精比能喝的珍貴,原來也有這麼一天11.這是一個「撿到一包口罩」卻不知道要不要送去派出所的年代12.不用評鑑督考,醫院也會主動把感染控制做好13.洗手不必稽覈,但是很有學問14.妝少化一半,原來可以多睡半小時是如此美好15.手上拿着錢和口罩,被搶的竟然是口罩16.這是個衛生紙都有人想偷的年代17.連續假日,花東線車票都買得到,還可以包廂18.在電梯放屁,比在電梯咳嗽,更能讓人接受19.適時「咳」一下,是結束談話的最好提示20.原來,自己會煮的菜比想像中的多更多21.健保卡比信用卡更有存在感22.醫院評鑑以後也可以改成5年做1次23.從來沒有覺得自己的手這麼髒過(洗手次數暴增)24.在廁所裡排隊的人,原來不是爲了上廁所(是洗手!)25.不熟朋友突然來電,不是借錢,是要問「你有多的口罩嗎?」26.原來順着「時中」走,這麼令人安心27.進銀行不必脫口罩,警衛還會提醒「把口罩戴好!」28.家中遭小偷光顧,首先要查看口罩還在不在29.不能隨意、盡情的摳鼻孔,居然是這麼痛苦的事30.口罩成爲最重要的角色,必要時刻竟是通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