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怒原來是缺「抗壓維生素」! 醫點名1情況更要多補充
醫師陳欣湄提到,過去曾收治過一名高階主管患者,全身有很多文明病,當時她就開立高劑量維生素C、跟鎂進行調理,後來對方表示,相比過去較不易發脾氣。(示意圖/Shutterstock)
維生素C是衆人都很熟知的營養素,其實它不只有增加免疫力的功效。對此,臺北中山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欣湄提到,過去曾收治過一名高階主管患者,由於工作壓力大,造成全身很多文明病,當時她就開立高劑量維生素C、跟鎂進行調理,後來對方表示,相比過去,確實較不易發脾氣、可平和處理工作。醫師指出,維生素C又被稱作「抗壓維生素」,但人體不能自行合成,尤其當身體處在過渡耗損的情況,其補充的劑量更需要拉高。
陳欣湄在臉書粉專「陳欣湄。家醫科女醫師日常」發文表示,有2種營養素與抗壓具有高度關聯,即礦物質鎂及維生素C,並針對後者做進一步介紹。她指出,維生素C又被稱爲「抗壓維生素」,其濃度在血液中、腦中、組織中都不太一樣,以腎上腺中的含量最高,可促進腎上腺素合成,進而影響對壓力的反應。
陳欣湄接着說明,有些營養素身體可以自行合成,但維生素C則不能,因此,當處在免疫力較低、壓力大時,其會加速耗損,建議可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像是芭樂、奇異果、草莓等,或是刻意增加一點維生素C補充劑也行。
陳欣湄也提到,一般來說,維生素C的吸收率會隨着補充量上升而下降,若只補充20mg的維生素C,吸收率將高達98%,但隨着補充劑量的提高,例如提高到2000mg,吸收率則會下降。她說,通常建議維生素C攝取量可以落在500mg。
然而,上述常態還要多考慮2種情況,陳欣湄解釋,其一是身體正在經歷過度耗損的情況,像是剛確診過新冠、長過皮蛇、壓力比較大等,其實補充維生素C的劑量需要拉高;另一是過多的維生素C,會因爲水溶特質導致身體留不住,因此在臨牀上,她若要開立高劑量,會使用脂溶性維生素C,就不太會遇上嚴重流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