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健康行業週報 |若弋生物獲數千萬元的Pre-A+輪融資;美國藥企買入兩款中國新藥後融了25億

近年來,醫療健康產業創新不斷涌現,並發展成爲最活躍的行業之一,36氪見證和陪伴着這一領域創新企業的成長,併爲行業帶來專業的聲音。

爲此,36氪推出了“醫療健康行業週報”這一欄目,接下來將定期發佈,爲讀者提供資本、政策、財務、新產品等多角度的行業資訊。

10月20日醫療健康行業週報請查收。本次週報收錄了本週醫療健康領域的融資新聞。

融資投資

蘇州若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數千萬人民幣的Pre-A+輪融資,由崑山天使基金投資。本輪融資款將主要用於第三代肉毒素藥物管線(Sf9細胞,天然氨基酸序列)的中試至商業化生產工藝的技術轉移。此外,崑山還將爲若弋生物提供近1萬平米的商業化生產車間、相應配套政策及與上海整形醫學產業創新研究院合作等。

上海賽爾欣生物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宣佈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的Pre-A輪融資。此輪融資由澤羽資本和森馬創投共同完成。融資所得資金主要用於NP001項目臨牀試驗推進及在研其它產品的研發工作,旨在加速Treg療法的臨牀轉化和商業化進程。

禮新醫藥成功完成了3億元C1輪融資。本輪融資由知名產業方中國生物製藥領投,浦東創投、張江浩珩共同參與,老股東啓明創投和上海生物醫藥基金跟投。此外,禮新醫藥近期已啓動C2輪融資,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加速公司臨牀階段管線特別是LM-302和LM-108的臨牀進度推進、並支持公司自主研發的抗體發現平臺、下一代ADC技術平臺、以及雙抗技術平臺,持續產出創新管線。

平方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後稱“平方和”)宣佈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同創偉業領投,元禾璞華、雅惠投資、雲暉資本、相城金控資本、熵一資本及博行資本跟投。平方和致力於計算機視覺系統的智能化解決方案。公司總部位於北京,並在四川成都、廣東東莞、英國南安普頓設有研發中心、智能製造中心和銷售中心。本輪融資後,平方和將在蘇州設立華東中心,針對更多醫療器械及耗材的智能製造系統的研發生產做進一步擴展。

丹諾醫藥宣佈完成逾3億人民幣E輪融資的首批交割。這輪融資由中山投控旗下中山創投和AMR Action Fund (AMR基金) 共同領投, 所獲資金用於支持核心新藥研發管線,包括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新藥候選物TNP-2198和治療植入醫療器械感染新藥候選物TNP-2092的後期臨牀試驗和商業化。

36氪專訪

2024年,生物醫藥的賽點終於來到了曾經的“不可成藥靶點”這裡。

多位在今年促成過大額對外授權(BD)合作的創新藥企人士感知到,目前,相較於過去follow同質化藥品的階段,“技術突破帶動市場突破”的產品類型開始逐漸增加。比如先前的“減重神藥”GLP-1、阿爾茲海默領域的β-澱粉樣蛋白斑塊研究,以及當前火熱的TCE雙抗、KRAS靶點等新藥分子。

今年初,在展望未來國內醫療行業的發展時,加科思(01167.HK)董事長兼CEO王印祥就曾向36氪預判過這個趨勢。在他看來,這也將成爲中國創新藥企和海外企業“同臺競爭的關鍵”。

9月底,加科思公告稱,已收到合作方艾力斯(SH:688578)關於KRAS G12C抑制劑戈來雷塞和SHP2抑制劑JAB-3312兩個授權管線的1.73億元首付款等款項。這項合作僅涉及中國區的權益,但總價近10億元,是國內現有KRAS產品交易中金額最高的一項。

當預判逐漸成爲現實,我們藉着這個機會又回訪了王印祥:一款即將上市的成熟產品,爲什麼會選擇BD的合作模式?在中國創新藥企紛紛從善如流地選擇出海時,中國區權益先賣出一個好價格,是否會成爲下一步授權的關鍵?兩家分別以研發和銷售見長的企業,在合作時會經歷哪些磨合……(點擊此處獲悉詳情)

焦點分析

9月中旬,一家高調宣佈融資3.7億美元的海外創新藥企Candid Therapeutic,在國內引發熱議。除了創下2024年來生物醫藥行業最高募資金融的記錄,這家公司最受關注的另一點在於,旗下兩款核心產品都是從中國藥企剛成立的海外NewCo公司買來的,而且都是時下熱門的自身免疫性(下稱“自免”)疾病TCE雙抗品種。

兩家NewCo分別爲嘉和生物聯合Two River等成立的TRC004,以及岸邁生物與Foresite合作孵化的Vignette Bio。其中,Vignette Bio對外亮相的日期僅比Candid早了不到一週。

2024年,以NewCo爲代表的產品授權交易是中國醫藥行業的最高頻詞。如果一定要說它和傳統對外授權的區別,那麼,NewCo一般會由金融資本牽頭在海外成立新公司,中國藥企將產品剝離出來向其授權,並獲取一定現金和股權補償。

而攢局者們對NewCo結局的最理想預期,就是等到幾年後產品開發相對成熟時,被跨國藥企高價收購,或在美股上市……(點擊此處獲悉詳情)

從MRI等醫學影像技術到手術機器人,再到人工智能在多種疾病診療中的運用,近年來,“醫工交叉”引領的原始醫療創新,將醫學和工程學有機融合,催生一系列創新醫療器械和應用。在體系搭建的過程中,如何打破“1+1”的簡單結合,讓技術真正走出實驗室,產生臨牀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仍是科研院所、醫院、企業等多方從業者正孜孜不倦探索的方向。

爲推動醫學與各學科、產業交叉融合,推動科技金融創新,促進企業、投資界和跨學科專業人士深入探索並理解醫學、共同推動醫學產業創新,由北京清華工業開發研究院指導,全球健康產業創新中心、中國建設銀行北京分行、建行研修中心(北京)共同打造醫療健康產業“領航創新發展計劃”,現啓動招募第三期成員。本計劃是爲醫療創新產業領航者提供的專業醫學課程,希望幫助非醫學專業的人士全面、快速學習理解醫學,重塑醫學知識體系。

本項目邀請了近百位來自國內知名三甲醫院的資深臨牀醫學專家進行授課,課程內容覆蓋了心臟、血管、腦、神經、消化、呼吸、血液、骨科、五官、頭頸、泌尿、婦兒、口腔、精神心理等多個醫學領域的診斷與治療技術……(點擊此處獲悉詳情)

編輯:海若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