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自由怒火延燒全境 揭神權政府社會經濟沉痾
伊朗少女之死引爆怒火,暴動延燒各大城市。 (圖/美聯社)
伊朗少女之死引爆怒火,暴動延燒各大城市。民情激憤下,神權政府似有所退讓,卻又處決抗議者,使動盪更無停歇跡象。當權者即使終能平息這場危機,深層社會及經濟問題不解,民衆勢必再度走上街頭。
艾米尼(Mahsa Amini)9月疑因未將頭巾妥善戴好,遭宗教警察拘留後「離奇死亡」引發抗議浪潮,儘管政府斷網、部署鎮暴部隊乃至攻擊境外敵人,跨階層的示威仍在伊朗街頭持續進行。伊朗國家足球隊更於世界杯拒唱國歌,支持抗議羣衆。
「獨裁者去死」的呼聲震天價響下,伊朗日前稱要檢討頭巾法,卻又鐵腕處決一名抗議人士而再掀衆怒。就算這場以「女性、生命、自由」爲主軸的示威落幕,伊朗仍有動搖國本的社會問題存在。檢視伊朗近年抗議史,主軸多扣緊經濟,例如2017年底至2018年初的反物價示威,以及2019年政府取消汽油補貼點燃全國性抗爭。
伊朗又稱波斯,自古是一個神秘國度,原信奉拜火教,西元652年被阿拉伯帝國征服後改信伊斯蘭教。1979年伊斯蘭教革命,親西方的巴勒維國王流亡,由極端保守派教士團掌控政權,杜絕外來文化,以嚴苛教義統治國家,使伊朗在神秘色彩上又籠罩一層恐怖。
保守教士爲約束、規範年輕一代,就如嚴苛父親禁止子女有自己的想法和作爲,對女性設下層層束縛和禁忌;但在今日資訊發達的全球化環境裡,伊朗年輕世代與外界接觸面廣,亟思突破,也對自身處境、國家經濟困頓漸發不滿。
世界銀行(World Bank)數據顯示,伊朗通貨膨脹率預計將維持在30%以上。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的統計,伊朗失業率飆升至10%左右,政府債務佔GDP(國內生產毛額)高達40%,更加劇經濟問題。伊朗核協議成功的可能性降低,也意味着各項經濟制裁將持續對伊朗經濟造成壓力。
倫敦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專家瓦基爾(Sanam Vakil)對美國財經媒體CNBC指出,伊朗年輕人對政府數十年的經濟管理不善及國際制裁的影響感到沮喪,他們要求伊朗領導層對這兩個問題負責。
她說:「沒有經濟正義,未來也無望,這引發了大規模憤怒情緒,並在街頭猛烈蔓延。」
維吉尼亞理工暨州立大學(Virginia Tech)經濟學教授伊斯法哈尼(Djavad Salehi-Isfahani )指出,讓年輕人覺得這些經濟條件更難承受的原因是,跟立定規則及管理國家的年長一代比起來,他們受過更好的教育。
他表示,伊朗40歲以下者平均受11年教育,年長一代則爲6年。但教育並沒有幫助年輕人在勞動市場上獲得更佳待遇。
伊朗現在成人識字率爲86.9%,在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上臺兩年後,也就是1991年,這個數字僅65%。此外,2021年,伊朗青年失業率略高於27%。
由現實面來看,伊朗這波將邁入百日的抗爭激起各國同情,海外伊朗人也持續替親友發聲,但伊朗當權派內部似無明顯分裂,而抗爭民衆手無寸鐵,又無外力奧援,恐怕還是難演變爲撼動大局的革命,促成政權更迭。
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學者馬洛尼(Suzanne Maloney)指出,「這是一個神權政權,壟斷權力槓桿。」在過去43 年,伊朗政府挺過重大動盪,例如1980年伊拉克入侵,以及最近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所以這是一個有能力長久在位的政權」。
倫敦政經學院教授阿爾萬迪(Roham Alvandi)表示,「沒人能自信地預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悲哀的是,似乎發生更多暴力及流血事件。
他說,然而,伊朗也有一種空前的民族團結及使命感。全國已經形成共識,伊斯蘭共和國必須被世俗民主取代,但這需要多久時間,或伊朗人必須爲此付出何種代價,沒有人有答案。(編輯:陳惠珍)11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