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網購成剛性需求 經部估今年營收衝4600億創新高
網購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年疫情催化網購商機,經濟部今天表示,即便報復性消費潮消退,網購仍具剛性需求,今年前11月電子購物業年增率優於實體零售業,預估電子購物業全年營收將衝破新臺幣4600億元,再創新高。
經濟部統計處今天發佈「實體零售業與電子購物業近年網路銷售發展趨勢分析」專題指出,2011至2019年爲電子購物業蓬勃發展期,平均年增10.8%;2020年因疫情進入高速成長期,電子購物業連續2年增幅超越2成,實體零售業則轉爲負成長。
隨疫後購物需求迴歸實體通路,2023年實體零售業營業額年增7.0%,首度超越電子購物業的1.5%,但2024年1到11月電子購物業年增率回升至3%,優於實體零售業2.6%,顯示民衆對於網路購物仍具剛性需求。
統計處指出,在疫情期間高速成長下,電子購物業營業額於2021年突破4000億元大關,並超越百貨公司與便利商店,爲國內最大綜合商品零售通路,預估2024年營收可望站穩4600億元,再寫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實體零售業者透過虛實融合、線上線下相互導流方式,整合資源、拓展客羣並精準行銷,加速擴展線上銷售;電子購物業者亦將觸角延伸至實體通路,2022、2023年間透過實體店面銷售增幅遠高於原本的網路銷售,今年前3季仍延續此趨勢。
統計處表示,疫後實體零售業網銷佔比均較疫情前明顯成長,以資通訊、家電及運動用品等較高單價商品,因消費者偏好透過網路比較價格及規格,加上物流配送服務完善,網路銷售佔比相對較高,較疫情前提升2個百分點以上。
至於未來發展營運策略及趨勢,首先,實體零售業及電子購物業皆以「經營網路社羣」爲首要策略,爲因應市場變化及新興電商崛起挑戰,電子購物業在「發展數位轉型」及「創新銷售或服務」的各項營運策略家數佔比均達4成以上,明顯高於實體零售業。
另一方面,受惠行動裝置普及,加上疫情帶動零接觸商機,實體零售業與電子購物業2023年行動支付佔比分別較2019年大幅增加9.7及9.3個百分點;若分析各項消費者付款方式,信用卡支付仍是實體零售業及電子購物業消費者主要付款方式,佔比分別爲3成、6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