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經濟 習近平新任期新挑戰
陸經濟成長減速
十九大迄今中國大事紀
全球關注的中共二十大16日登場,除了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力拚第三任任期外,在內外交困下,未來五年大陸新領導班子,將如何化解後疫情時代的宏觀經濟下行,以及貧富差距、人口老化等諸多難題,避免治絲益棼,將是巨大的挑戰。
1990年時,大陸GDP總量僅3,609億美元,之後大陸經濟踩足油門飛馳,不僅成爲全球不可或缺的世界工廠,更成爲業者必爭的世界市場。2021年,大陸GDP來到17.7兆美元,30年來成長48倍,已成僅次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然而,2012年習近平出任中共最高領導人後,大陸經濟成長開始放緩。尤其2017年習近平連任後,隔年初爆發的中美貿易戰,爲大陸經濟成長的轉折點,此後在「國進民退」、「共同富裕」、互聯網監管、房債危機、減碳限電等黑天鵝、灰犀牛頻發下,大陸經濟進一步減速下滑。
更嚴重的是,2020年初自武漢爆發的新冠肺炎,兩年多來,官方「清零」方針不動搖,不僅民衆身心陷入疲憊、重創企業生產與民間消費,全球供應鏈更因此大亂。尤其今年上半年上海封城長達64天,更令許多外資企業忍無可忍。在二十大前夕,大陸各地疫情防控持續嚴苛,顯示經濟民生已讓位給政治。
這讓大陸今年第二季GDP增速僅有0.4%,創疫情爆發以來次低,並拖累上半年GDP增速爲2.5%。包括世銀、亞銀等機構咸認爲,大陸今年GDP成長僅能維持在3%~4%,遠遜官方年初5.5%左右的預設目標。
習近平預料將順利蟬聯第三任任期,但當前全球景氣動盪,西方世界反中情緒高漲,加上大陸經濟與社會左傾保守下,整體氣氛已與十年前大不相同。在經濟高成長一去不返下,習近平新任期面臨的各類「拆彈」工作絕不容易,全球更可能要去適應一個經濟落入低速成長的大陸,企業勢必得重新審視大陸市場與調整經營佈局。
首先是企業與民衆抱怨連連的清零政策,外界一般預期,明年大陸全國「兩會」過後,高層將逐步放寬管控,經濟可望加速復甦,因此僅需再忍耐半年。但高盛、野村等國外機構普遍認爲,即令明年首季後防控政策鬆綁,但因防疫需要,也將採漸進、動態式調整,經濟消費等要想回到疫情前,仍難以樂觀。
其次,近年官方轉向着重社會資源重新分配下,習近平提出的「共同富裕」、「第三次收入分配」等政策,新任期內料將持續推行。由於「共同富裕」強調重分配、強監管,過去風光無限的網科巨頭如騰訊、阿里巴巴、京東等,仍將受到一定壓抑,但考量到恢復市場活力的需要,手段上或會較過去兩年適度放寬。
另一方面,過去大陸經濟能高速狂飆,仰賴的是龐大的人口紅利與低廉投資成本,如今成本優勢不再,大陸卻提前進入出生率降低,「未富先老」的高齡化社會,成爲國家發展的長期隱憂。今年9月大陸官員指出,2035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佔總人口逾30%,屆時社會照護壓力「任務很重」。
因此,中共二十大新政府上臺後,其實無所謂的蜜月期。過去一兩年遺留下來的諸多問題,依然存在,諸如疫情防控的鬆緊要如何拿捏?「國進民退」與「共同富裕」該如何妥善調整,而非激起新的社會矛盾?如何令年輕人不「躺平」,還要綢繆「高齡化中國」?除此之外,還有房債問題、能源問題、減碳轉型…等。即令高層疾呼中國夢,但面對經濟疲弱及疫情重創下的社會,未來的道路猶如走高空平衡,如何走好走穩,將是習近平新任期最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