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光演習暗藏的隱憂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今年國軍漢光36號演習於13日清晨展開連續5天全國性的三軍聯合實兵演練。在實兵演習的第一天,蔡總統就在臉書發文,除了爲國軍打氣,特別介紹新編成的陸軍「聯兵營」,可見陸軍的「聯兵營」是今年演習的重點。僅提供拙見如下:

事實上陸軍裝甲部隊的編成與運用世界各國,因應面對的威脅地形城鎮散佈以及軍事科技的不同而各有不同的作法,很難說以某國爲師。

我國在民國70年代中期裝甲兵是以師級編成。於漢光演習時以據臺南內角的一個裝步特遣隊與一個從喜樹搶灘登陸的陸戰隊步兵團對抗,陸戰隊步兵團於清晨登陸後即採奔襲直撲白河鎮,至下午已將進出白河道路完全封閉,反裝甲陣地部署完畢,將裝步特遣隊團團圍在白河鎮。事後陸軍全面檢討裝甲兵在臺灣運用最適宜的編組、運用,並連同教則一併檢討修編。

陸軍的作法先是戰車單位縮小,從師而旅,在強化打擊與機動之下於是早就有了兩者混合的聯兵營,20多年前就已成型。但混編後裝備太多,後勤維修訓練都成問題,以陸軍分科之嚴謹與涇渭分明,也找不到合格營長,種種問題終於造成虛有其表而結束。

如今軍事科技愈見發達,在戰場上從指揮管制起、電子作戰、無人機、防空、各網路與通信鏈路運用等事務越來越多,已經不是單純的裝甲及裝甲步兵運作能涵蓋一切。新的聯兵營如成爲必須,但相對的新生問題將越來越複雜,必須從根本檢討起。其中維持預算的充裕與合格幹部的培養尤其關鍵

此事感到不解之處是,先是聯兵旅組成的聯兵營從過去的5個減爲現在的3個,現在不正視聯兵旅組成的兵力嚴重不足與解放軍不成比例,而故意挑一個聯兵營作範例個人認爲這裡面埋着攸關國家安全的兵力大小(Force Size)的隱憂,老實說聯兵營的編成主要還是在解決募兵兵力不足的問題。當國防部仍堅持「募多少編多少」的原則,當大家都反對將兵力縮減到15萬人的「勇固案」時,絕口不提「勇固案」,而從編裝編實着手,就可以瞞混過關,但如此戔戔之數,恐怕防衛一個作戰區都嫌不足,要防衛臺澎金馬怎麼可能?對動員後備部隊更不能寄以厚望,應知今天的後備主力都是僅受過4個月訓練的補充兵,讓他們上前線,你忍心嗎?(作者海軍退役中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