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靈感值一億,AI硬件會是2024年的財富密碼嗎?

“發現一個需求,就值一個億,至少也是幾千萬”,某機構投資人對品牌工廠這樣說道。對創業者來說,現在AI硬件就是紅利賽道,入局門檻不高,最困難的反而是找到市場需求。

如AI錄音筆PLAUD NOTE,解決蘋果手機接聽電話無法錄音的痛點,不到一年銷售已過億;未來智能的AI會議耳機,滿足白領開會錄音、翻譯、記錄摘要的需求,在全球154個國家大受歡迎。

“普通產品太捲了,一定要有新意纔有競爭力”,一位從安克出來做智能配件的創業老闆說道,而2024年,AI就是就是現在最大的新意。

2024 CES(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證明了這一點,AI冰箱、AI烤爐、AI牙刷、AI牀墊……超過上百件的“AI硬件”成爲展會不可忽視的亮點,恍惚間讓人誤以爲萬物皆在AI。

AI硬件雖然層出不窮,然而能得到消費者青睞的其實少之又少,剛剛興起的AI硬件功能大多相當初級,不僅AI交互不盡人意,硬件上的短板,也讓實際體驗跟預期天差地別,AI PIN發售第二天,就從萬衆期待變成差評如潮。

“未來硬件一定會AI化,但現在纔剛剛開始發展,就像2007年iPhone剛剛出來的時候,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不管是AI手機還是AI電腦,實際應用都比較淺,比如拍個照片,AI功能就是把圖給P一下,這不會成爲用戶購買它的核心理由”,未來智能COO王超表示。

AI硬件未來潛力已經初露崢嶸,但遠未到爆發的時候。

先洞察需求再補足資源,用好“100美元定律”

“誰先播種,誰先收穫”,2024年被視作AI硬件元年,市場尚且一片藍海,創業者們要做的,就是找到一塊價值窪地,然後開墾它。

“洞察市場上還未被滿足的需求,這個能力是最重要的,一個需求就值一個億,至少也是幾千萬”,機構投資人調研多個AI硬件項目後給出了這樣的結論。打造一款AI硬件產品所需的資源整合能力,可以後續再彌補,唯有發現市場需求是最稀缺的。

去年,一款名爲PLAUD NOTE的AI錄音筆橫空出世,上線Kickstarter不到兩月,就獲得了超過110萬美元的認購支持,隨後轉到Indiegogo,又取得了超120萬美元的衆籌成績,打破了錄音產品類目的記錄。

PLAUD NOTE被定義爲“全球首款ChatGPT提供支持的錄音筆”,它最核心的就是洞察到,蘋果手機在打電話時沒辦法錄音這一痛點,於是設計了卡片式的錄音筆,可以貼在手機殼上,方便在會議及通話等場景進行錄音。這款產品的銷售額已經過億。

有需求的市場,不意味着有足夠的商業價值,是否存在有付費能力的消費羣體纔是關鍵,PLAUD NOTE瞄準的是優質的蘋果用戶,未來智能推出的訊飛AI會議耳機,把握的就是經常有開會需求的白領。

未來智能COO王超表示,金融、法律等行業的白領,每天會議不斷,有着錄音、翻譯、整理紀要的剛需,通過一個耳機解決全部問題,不需要額外的設備或付費軟件,帶來的體驗跟之前是全然不同的。

對創業公司來說,最好的打法就是唯快不破。當下普通的AI硬件產品根本沒有壁壘可言,不管是ChatGPT,還是其他國產大模型,功能上都大差不差,成熟的供應鏈也很難打造人無我有的優勢,這也是一款新品出來後,很快就會有同質化產品出現的原因。

對AI硬件來說,海外是更容易打開的市場,“尤其是歐美髮達地區消費者,對AI硬件有相當的容忍度,只要覺得新奇,覺得好玩,即使功能上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他們也會包容,願意付出一定溢價去支持,這對創業者來說相當友好”。

據說對於AI硬件這類新產品,歐美市場存在一個“100美元定律”,即早期產品還相當愚蠢,以至於只能算是“玩具”時,只要價格在100美元左右,消費者就能接受,因爲在他們的潛意識裡,這個價位的產品可以欠缺實用功能,只要它概念酷炫、足夠有趣,那麼“買就買了,反正才100美元”。當然如果價格更高,消費者也會變得理性,開始對產品要求盡善盡美,100美元這個數字,無疑是企業與用戶不斷試探和博弈後發現的心理闕值。

近期有一款名爲“LOOI”的AI硬件產品引起了不小的關注,上架Kickstarter兩個月,就獲得了超過目標額100倍的認購支持。

LOOI由Tangible Future(可觸未來)開發,這家公司兩年前成立於廣東東莞。LOOI看上去就是一個手機支架,但把手機磁吸上去後,就會喚醒一個名爲Looi的AI機器人,變身成你的智能夥伴,可以自主移動,跟你聊天,識別語音和手勢指令,比個OK,就知道自動拍照保存,不少評論表示,這是他們近期看過最有趣的AI硬件,甚至吸引了馬斯克的關注和轉評。這款產品定價129美元。

“AI硬件是目前非常好的賽道,大多數行業都要經過好幾年虧損後纔可能賺錢,而AI硬件卻能做到第一年就盈利,這對初創企業來說尤爲可貴”,該投資人總結道。

賺錢依然是少數,大部分是“腦洞”產品

當然,現在AI硬件能賺錢的依然是少數中的少數,不管是AI錄音筆,還是AI會議耳機,都是對原有產品的簡單升級,AI功能對銷售額到底有多少貢獻都未可知,這是AI目前要面對的窘境,只能給傳統產品添加一點新奇的概念,想要賦予強大的功能,就顯得無能爲力了。

近期Ray-Ban Meta智能眼鏡風靡歐美市場,傳聞出貨量已超百萬,跟上一代被稱爲“電子智商稅”的Ray-Ban Stories智能眼鏡截然相反,其最大的亮點就是內置了Meta AI,除具備基礎的語音操控設備原生功能外,還可以通過攝像頭接收跟用戶視野一樣的景象,並回答用戶所看到內容的相關問題。

例如,戴着眼鏡看向桌子上的一堆食材,就能讓它提供一份利用這些食材的食譜;逛動物園、博物館時,也能讓AI通過語音向你講解看到事物的詳細信息,無需導遊跟隨;Meta CEO扎克伯格還在Instagram上發視頻宣傳,戴着智能眼鏡的他拿起一件襯衫,詢問Meta AI該怎麼搭配褲子。

聽上去很美好,但實際體驗卻根本沒有驚喜,Ray-Ban Meta描述眼前的物體很容易出現錯誤,例如把“土撥鼠”說成“肥大的松鼠”,識別駛過的汽車品牌,也常常是錯誤的,相當有需求的,翻譯眼前外文的功能,也因爲語音逐字播報的效率太過低下,而顯得非常雞肋。

“Meta眼鏡功能特別初級,並沒有添加花裡胡哨的東西,所以也賣的很便宜”,有業內人士這樣評價道,Ray-Ban Meta售價299美元,雖不便宜,但比起品牌下很多“非智能”眼鏡都賣到四五百美元,顯得還是非常有性價比的。

這背後所展現的正是AI大模型尚未成熟的現狀,儘管OpenAI、Google等頂尖AI公司,都在追求多模態,希望自己的大模型能同時處理文字、語音、圖像,甚至是理解現實世界,然而實際結果卻相去甚遠。

近期Google把大模型與搜索引擎結合起來推出的AI Overviews,就在網友的體驗中翻了車:建議苦惱披薩上的奶酪總是掉下來的用戶在披薩上塗膠水;告訴人們爲了過上健康、均衡的生活,每天至少吃一塊小石頭;還有對毒蘑菇毫無察覺等。

AI硬件想要走通,不僅AI需要繼續迭代,更大的難點是工業技術上也要進行突破。大模型到底是部署在雲端還是本地,就因硬件的不成熟而一直爭論不休。採用雲端計算,反饋延遲無可避免,還有數據安全問題難以解決,而本地計算的話,計算芯片和電池還不盡人意。

現在各種宣稱的AI硬件,大部分都是採用端雲結合的設計,例如VIVO X100、OPPO Find X7、小米14 Pro等AI手機,,“網紅”Ai Pin同樣採用雲側+端側的混合模型策略,卻依然無法解決延遲的問題,給用戶的感受就是問個天氣,都要好幾秒才能得到迴應,還不夠準確,實際體驗與預期天差地別。

真正成熟的AI硬件,一定是把AI能力部署和運行在設備端的,只有這樣,才能滿足用戶的隱私需求,並且做到讓每個人的AI智能夥伴都是獨一無二的,從這點來看,AI硬件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很多AI硬件產品體驗一下,就會感覺到延遲嚴重,還有包括散熱、續航等都有問題,這是因爲上游還沒那麼完善,需要時間等待,大概過個兩年會有比較好的解決方案”,某機構投資人表示。

正因爲AI技術的不成熟,讓現在AI硬件雖然層出不窮,但大多數都只能稱爲“腦洞”,是營銷意義遠大於實際價值的象徵性產品。

美國知名廚衛品牌科勒,在馬桶蓋上搭載了大模型,就爲了解決一個很簡單的需求:通過語音來完成坐墊加熱、馬桶沖水等操作,徹底解放雙手,這款“高科技產品”銷售價格達8625美金。

世界500強企業創維集團也強勢推出了首款智能AI電動牙刷,這款產品有個非常貼心的功能——AI智能換區提醒,每30秒後就會停頓提示更換清潔區域,2分鐘自動結束清潔。

不能說這些產品完全無用,如果價格沒有大的變化,大概還會有許多人買單,但想要靠它們迎接AI硬件時代,顯然不切實際。

AI硬件目前不需要新產品

AI硬件有兩種設計方向,其一是直接打造新產品,如AI PIN、Rabbit R1,它們是以AI爲中心,通過AI來賦能生活、娛樂、工作等方方面面,這些產品有着足夠的野心,比如替代手機;第二就是在傳統產品上集成AI功能,AI耳機、AI錄音機,還有AI手機都是此類,通過AI來拓展應用場景。

直接打造AI硬件新產品,在當前階段顯得相當困難,不管是AI還是硬件都還不夠成熟,所做出來的產品功能根本不夠剛需,往往被問一句“手機做不到嗎?”,就無言以對了。

AI Pin的失敗就是最好的例子。作爲網紅產品,AI Pin去年還在視頻宣傳階段,就被選爲《時代》“2023年度最佳發明”之一,預定購買量超百萬,還真有一點其宣稱的要“替代手機”的勢頭,然而,AI Pin的實際使用體驗卻非常糟糕,佩戴方式不便、戶外投影看不清、語音交互延遲等硬傷一大堆。

AI Pin的失敗在從業者看來幾乎是必然的,因爲它從一開始就是沒用的產品。比如作爲一款號稱替代手機的通用產品,AI Pin竟然沒有屏幕,只能依靠語音和在手上射藍光來進行信息交互,效率遠低於視覺屏幕,在數據膨脹的時代,人們不可能接受一個信息交互效率更低的終端,“AI Pin不是從用戶需求出發,完全是靠噱頭yy出來的”,有人這樣評價道。

據彭博社報道,AI Pin的開發公司Humane正期望以7.5億美元到10億美元出售,目前處於早期階段。

現在做AI硬件,未來智能COO王超表示,要從場景入手,去真正解決用戶的問題,最好爲已經存在的產品提供升級,“用戶付出了時間和金錢成本,就一定會進行權衡,只有符合他的需求,纔會願意買單”。

從這一點來看,AI硬件比較穩妥的做法,是選擇一個行業集中度低的大市場,先站穩腳跟,後期有機會再通過優化AI等功能提高產品質量,獲得更多用戶的認可,成爲細分市場的頭部玩家,如AI耳機、AI錄音筆就是如此做的。

當然,最好儘可能的選擇簡單一些,各方面技術已經成熟的產品,耳機就是很好的選擇,並不需要投入多少錢,就能做出一款不錯的產品,並且耳機賽道足夠大,針對不同的細分人羣都有着市場機遇,例如對於運動耳機,AI功能可以向健康方向發展,加上檢測心率等功能。

反而是AI眼鏡,看似同樣小巧的產品,但實際卻有很高的技術含量,在當前階段,很難做出理想的產品。AI眼鏡涉及到顯示、光學以及聲學等技術,一系列配件還要集成在眼鏡腿上,對工藝要求非常高,每一個環節都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需要投入巨資研發,也因此如今AI眼鏡廠商都是採用先眼鏡、後智能的設計理念,在滿足基礎的近視眼鏡/墨鏡的作用上,再把音頻、攝像頭、AI、顯示、SLAM、交互等功能一點點加上去。

目前階段,AI硬件似乎不太需要誕生新的硬件產品,升級已有產品就足夠了。有行業內人士表示,當下手機每年有10億的銷量,TWS耳機3億多,這些都是銷量最高、離用戶最近的產品,也是真正可以瞭解用戶的產品,“消費者已經被教育瞭如何使用這些產品,爲什麼要做一些新的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