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倡議十週年 周小川分析:未來投融資關注「2重點」
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前人行行長周小川。記者林宸誼/攝影
今年是大陸「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週年,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前人行行長周小川7日在上海表示,一帶一路項目融資在2016、2017年達到高峰,之後慢慢減少,未來投融資關注要點,包括綠色投融資、應對氣候變化。
周小川在復旦大學以「『一帶一路』若干經濟問題分析」爲題指出,如果把互聯互通和基礎設施作爲基建的主要內容,其中的公路、鐵路、機場、電網、通訊網路、互聯網所有這些基礎設施,基本上都是支持經濟發展。
「所以比較突出的就是在能源、燃煤電力方面。」周小川強調,中國2年前已經作出承諾,不再對新建境外煤電專案提供投融資,在這方面邁出了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周小川提到,大陸的儲蓄率是全球最高,在2022年佔GDP 45.5%,資金相當多,對「一帶一路」的資金支持,以及在海外投入成爲資本優勢,且在國內發債比較容易發,因此資金跟工程建築設備製造一樣是重要優勢。
然而對於個別國家抹黑中國「債務陷阱」的說法,周小川反駁,「一帶一路」並非個別西方國家所說,是中國所設的「債務陷阱」,相反在新冠疫情加重了許多發展中國家還本付息負擔的時期,中國是積極發起和參與G20的「緩債計劃」的國家之一。
周小川指出, G20從2020年就開始討論「緩債計劃」,認爲有些債應該緩,緩債的鏈條應儘量拉長。然而他認爲「2021年G20定了所謂債務重組的總框架,但債務重組總框架實際上還是比較多的官員坐在一起討論出來的,離市場還是有一定的距離。」
周小川提到,確實有小部分債務國有「我面臨違約了,我還不起債了,你就取消了吧」這種想法,有些國家可能認爲走債務重組框架的路雖然聽起來好聽,但是這可能會損失自己國家的信譽,將來跟新的投資者、新的金融機構打交道就不容易了。
因此周小川認爲,債務重組框架的路,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會抑制金融機構在未來幫助「一帶一路」發展中國家的可能性,多數國家還是希望透過健康發展解決債務問題。
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前人行行長周小川7日在上海表示,一帶一路項目融資在2016、2017年達到高峰,之後慢慢減少,未來投融資關注要點,包括綠色投融資、應對氣候變化。記者林宸誼/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