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見證人性

馬奎斯在《愛在瘟疫蔓延時》將愛情疾病的「症狀」互相輝映。(皇冠出版提供)

卡繆藉由《鼠疫》表達人們曾經遭受的壓迫和生活在其中的威脅及流亡氣氛。(麥田文化提供)

疫病時代總能顯現最深刻的人性,也成爲卡繆、馬奎斯和薩拉馬戈三位諾貝爾文學獎作家作品主題。卡繆1947年出版的《鼠疫》(麥田出版),帶讀者重回遍地鼠屍、屍臭沖天的疾病現場,直視恐懼與生命意義。馬奎斯1985年寫的《愛在瘟疫蔓延時》(皇冠文化出版)則描述霍亂、戰爭與愛情,將愛情與疾病的「症狀」互相輝映。薩拉馬戈在1995年出版的《盲目》(時報出版),則描寫一種失去視覺的傳染病某天忽然降臨,當失明者愈來愈多,只剩下少數沒有失明的人見證社會秩序崩壞的過程

卡繆的《鼠疫》描述1940年代位於阿爾及利亞城市奧蘭」,醫師李厄在4月觀察到老鼠患上怪病,橫屍遍野。沒多久,人們逐漸染上鼠疫,政府下令封城政策跟不上瘟疫致死的速度,遠在法國血清更是遠水救不了近火,民衆組成「衛生小組」自力救濟,瘟疫仍然在城中橫行,經過十個月才終於落幕。人們活在瘟疫之中,彷彿被遺忘,也失去希望,「整座城裡的人都像沒有未來似的過日子」,僅剩少數人仍然不願放棄。

淡江大學法文系教授錫德在《鼠疫》中文版導讀中寫到,1942年卡繆曾在《札記》裡寫:「我想通過鼠疫來表達我們曾經遭受的壓迫和我們生活在其中的威脅及流亡的氣氛。同時,我想使這層含義擴展到一般意義上講的生存概念。」

馬奎斯在《愛在瘟疫蔓延時》中描述霍亂與戰爭,但他筆下的霍亂不只是貫穿全書的疫病,也成爲愛情的隱喻。他將陷入相思所產生身心症狀比擬爲霍亂,例如男主角阿里薩第一次看見女主角費米娜時,竟然「不想說話,食不下咽,夜裡躺在牀上輾轉難眠。」等待情書時則是「焦慮難耐,嚴重腹瀉,嘔出綠色膽汁,失去方向感還常常昏倒」,有如染上霍亂。

在199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葡萄牙作家薩拉馬戈所着的《盲目》中,一位汽車駕駛在行駛間突然眼前一片白,看不見任何事物,和這位駕駛接觸過的人也逐漸失明,連看診的眼科醫師也染病。政府決定把所有染上失明症狀的人集中隔離在一所廢棄精神病院裡,眼科醫師的妻子僞裝失明,跟着先生進到隔離所,卻見證在疫病的恐懼與未知中的真實人性。隨着染上失明症狀的人愈來愈多,文明秩序也逐漸崩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