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遊交河 感受歷史與現代交融之美
來源:石榴雲/新疆日報
“交河之夜”原聲實景音樂會在大佛寺門前演出。
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趙梅
伴隨着夜幕降臨,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築城市——交河故城,正在一場獨特的夜遊活動中“甦醒”。
近日,記者跟隨數十名中外專家學者走進交河故城,感受夜遊交河的魅力。沿着交河故城南門一路向北,一盞盞橘紅色的牛皮紙燈,宛如散落在夜空中的萬家燈火。李白、古詩、石窟、壁畫……殘垣斷壁上的光影秀,如同一幅幅打開的歷史畫卷,向人們再現着交河故城的千年記憶。
交河故城坐落於吐魯番市西約10公里處雅爾乃孜溝河牀一個柳葉形生土臺地上,四周崖岸壁立,兩側河谷環繞。它曾經是古絲綢之路上最繁華的城市之一,也曾是唐朝在西域的最高軍政機構——安西都護府所在地。
“交河之夜”原聲實景音樂會在大佛寺門前演出。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趙梅攝
吐魯番夏季酷熱。2016年,吐魯番市爲加強交河故城對外宣傳及展示借鑑其他文化遺產“活化”經驗,推出了“夜遊交河”的活動。此後,不斷完善夜遊線路、豐富夜遊內容,增加故城對遊客的吸引力。
吐魯番市文物局交河故城文管所所長王建東介紹,“夜遊交河”活動已經進行了4次提升編排。最新這次主要是以“光影裡的詩意交河”與“交河之夜”原聲實景音樂會”爲主題,通過詩歌、光影、音樂等藝術手段,將交河故城的歷史韻味與當地民族風情完美融合。
行走在曲徑通幽的巷道,聆聽着講解員的講述,故城的面貌逐漸清晰。街巷兩旁密集的建築羣,曾是繁華熱鬧的居民生活區,繼續往前,故城中部是壯觀的官署區,北部則矗立着規模宏大的寺院。
夜幕中的交河故城。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趙梅攝
“從城市的建築佈局來看,交河故城深受中原地區的影響。城內有30多條巷道,體現‘門臨小巷’的坊裡制度,和唐代長安城類似。這種坊裡制度既有利於對城市進行有效的管理,又符合交河故城保障絲綢之路暢通的軍事功能,充分體現了這裡與中原的密切聯繫。”講解員古麗尼格·克力木說,交河故城不同於中國古代的常規建築,它是採用減地留牆的方法,從地面向下掏挖而成,包括街道、房屋等,留下的生土就形成了天然的牆壁,“因此,這座城市可以說是一個龐大的古代雕塑。”
“萬里交河水北流,願爲雙燕泛中洲。”沿途,這處由光影技術“秀”在故城牆上的李白形象和他的詩句,吸引了衆多遊客駐足拍照。歷史上的交河,曾經是西域的政治中心、軍事重鎮和交通驛站。漢唐時期一度成爲西域的代名詞之一,李白、杜甫、白居易、岑參、李頎等都留下過關於交河的不朽詩篇。
夜幕中的交河故城。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趙梅攝
今年,“夜遊交河”新增了數十處這樣的光影點,都是對古詩詞、石窟藝術等的展示。“每一處光影點背後都有一個歷史故事,充實着人們對交河故城的歷史記憶。”王建東說。
此外,交河故城的佛寺遺址共計53處。其中,城中最大的佛寺遺址,主體建築面積可達5200餘平方米,中心塔柱有10餘米高,上面有28個佛龕,龕內佛塑雖然多數被盜,殘存的塑繪結合的泥塑佛像依舊可見。可以想象,當時佛教在這裡興盛的情景是何等壯觀。
交河故城中的光影技術展示。 交河故城文管所供圖
跟隨牛皮紙燈的指引,一路走到大佛寺遺址前,燈光藝術裝置將這裡裝扮得如詩如畫,一場“交河之夜”原聲實景音樂會正在緩緩拉開序幕。
伴隨着悠揚的笛子聲,一位僧侶裝扮的演員緩緩走到大佛寺門前。“月色中的交河,抖落了一地的詩情畫意……”在他的誦讀聲中,遊客恍若穿越時空,步入千年前的交河。
“第一次夜遊交河,聽着本土的原生態音樂,感受着周圍的靜謐和朦朧,彷佛真的穿越時空隧道,走進交河人的生活場景。”北京遊客林曉靜說。
交河故城中的光影技術展示。 交河故城文管所供圖
音樂會結束後,遊客們紛紛拿起蠟燭,走進佛寺,在鐘鳴聲中,圍繞佛塔,體驗千年前的祈福活動。
“夜遊活動推出以來,一直備受遊客青睞。”王建東說,今年截至11月,“夜遊交河”活動已組織演出了149場,12902人次參觀,“我們還將繼續深挖交河故城的歷史,不斷打磨完善節目。講好交河故城的故事,繼續傳承和發展其歷史文化,讓世界文化遺產真正‘活’起來。”
吐魯番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副局長張勇介紹,目前,交河故城遺址數字展示及保護提升建設項目已入選國家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程“專精特新”項目儲備庫。該項目實施後,交河故城的開放遊覽面積將大幅增加,新增溝西墓地、溝北墓地等展示區域。屆時,遊客可以看到民居、陶窯等更多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