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放成鰻 學童誤認尖叫:蛇啊
爲培育天然種鰻,農委會水產試驗所與臺大漁業科學研究所合作,七日在鳳山溪野放植入晶片的成鰻三千尾,適逢二重國小學童前往做戶外教學,看到一袋袋成鰻,誤以爲蛇,小朋友嚇得驚聲尖叫。
水試所淡水繁養植研究中心主任劉富光適時地給予機會教育,告訴小朋友們野放成鰻的意義。
鰻魚的生活史相當複雜,目前尚未完全瞭解,根據臺大跟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報告,白鰻(日本鰻)依其棲地,可分爲完全在海水水域生活的海水型鰻、長期在淡水成長的淡水型鰻及棲息在河口或來往於淡水與海水之間的河口型鰻。
鰻魚經覓食、成長達一定的年齡及體型後,即下海產卵。牠們在海中的洄游路線並不清楚,其幼稚魚約半年的浮游,在海中攝食、成長與變其型態發育,隨着赤道洋流及黑潮漂流,漸接近沿岸、河口區域,發育成鰻線。
水試所淡水繁養植研究中心主任劉富光說,水試所今年分別在竹縣的鳳山溪放流植入微電子晶片的成鰻,以便追蹤評估放流效果,而且爲便於漁民由外觀就可分辦,這些放流成鰻都以剪尾鰭標識,一旦有漁民捕獲,也拜託聯絡水產試所淡水繁養殖研究中心或竹縣關西田野工作協會,水試所將以合理的價格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