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娃12年,我才知道,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

作者:主創團·瑾山月

總聽說青春期的孩子不好管,但一直沒有很深的感觸。

直到看了作家陳瑜《少年發聲》的一期訪談,才意識到十五六歲有多可怕。

訪談中的男孩天天,讀高中前,非常乖。

可一過了15歲生日,天天媽媽明顯感覺天天不服管了。

成績下滑了,無所謂;和同學打架,也不害怕;和父母頂嘴,更是家常便飯。

一家人很苦惱,就向陳瑜求助,這孩子是不是有問題了?

陳瑜搖搖頭說,很正常,到了青春期,很多孩子就表現出暴戾、叛逆和對抗。

專注於青春期研究的社會學家喬希·西普,也曾指出:

“青少年處在快速變化的階段,需要我們精準地診斷出他們的問題,才能更好地幫助他們。”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放手不管或是強行管教,都不是辦法。

怎麼幫他們度過這一特殊時期,纔是父母該考慮的事。

孩子的青春期

是父母難過的坎

前幾天,我在後臺收到一位媽媽的投稿,說的正是女兒到青春期後她的感觸。

曾經,女兒就像自己的一個朋友,母女倆關係好得和閨蜜似的。

所以她一點不怕孩子的青春期。

可真當女兒讀初一後,她才意識到,自己太樂觀了。

彷彿一夜之間,女兒像變了個人似的,要麼對她愛搭不理,要麼與她針鋒相對,還經常像個火藥桶,一點就炸。

經常氣得她和女兒幹仗,搞得一家人不得安寧。

最令她焦慮的,還是女兒因爲厭學,成績也下滑得厲害。

那段日子,她一宿一宿地失眠。

一會怕孩子考不上好高中好大學;一會又生悶氣遷怒丈夫;一會又很苦惱……

說不上哪出了問題,但整個人就是因爲孩子有一種活不起的絕望。

果真是,青春期的孩子最炸,青春期的父母最難。

有研究表明,12-18歲的青少年是最難溝通的,90%的父母很怕青春期的小孩。

用一句話歸納就是:

“我們知道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可一到事兒上就是做不到,事情還那樣,我依然會憤怒、失望、失控,甚至會半夜痛哭,該怎麼辦呢?”

這種無力感,怕是隻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懂。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爲人父母的艱辛,怕是在青春期最爲顯著。

青春期的孩子

也在渡他自己的劫

比起叛逆、不聽話、惹麻煩,青春期孩子最核心的特點是——變化。

就像博主@豆豆媽分享的。

兒子從聽話的暖男,變成了愛頂嘴的刺蝟;

從學習標杆,變成了逃課偷懶的差生;

從活潑外向的陽光小子,變成了不愛說話的悶葫蘆……

我們覺得孩子變壞了,殊不知,這些變化的背後,孩子們正在經歷一場猛烈的蛻變。

青少年教育專家陳默老師指出,青春期是人的第二叛逆期(第一叛逆期在三歲左右)。

所表現出的敏感脆弱,暴躁易怒,大都因爲身體和心靈上的鉅變。

身體上,青春期的孩子是典型的“十分熟身體,八分熟大腦”。

人類大腦發育,是有先後順序的。青春期階段,負責情緒的邊緣系統發育成熟,具有極高敏感性,但處理問題的思維,還很稚嫩。

換句話說,孩子的內在世界太混亂了。

心理上,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識瞬間甦醒,想要把控人生的慾望到達頂峰。

他們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渴望從依賴走向獨立,從服從走向對抗。

總結來說,內在衝突不斷,外在行動受限,孩子也在渡他青春期的劫。

心理學之父斯坦利霍爾也說過:

“青春期是一個充滿猶豫不決和矛盾情緒的過渡階段,是風雷激盪的人生時期。”

所以,別怪孩子變了,他自己也在青春期的迷霧中,不知所措地走着。

可怕的青春期

正是親子磨合的黃金時期

美國臨牀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有個觀點。

“如果你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很親密,孩子還會在成年之後重新回到你身邊,你會對他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你總是批評他、反駁他、要求他,親子關係就破壞了,你就很難再對他有影響了。”

青春期很可怕,但不可否認,這一階段同樣是我們引導和關愛孩子的契機。

具體怎麼做呢?

我在查閱大量資料後,總結了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有話好好說。

拒絕溝通,封閉自己,保持沉默,或許是我們最頭疼的問題。

如何打開孩子的話匣子,就成了當務之急。

《解碼青春期》一書中,有個“8句話理論”,我們不妨一試。

第一句:我愛你。讓孩子知道,父母永遠是他的後盾;

第二句:我爲你驕傲。補足孩子的自信,讓他認可自己;

第三句:對不起。父母放低姿態有錯就認,給孩子作出正確示範;

第四句:我原諒你。從語言上給孩子大大的擁抱,讓他確信父母是寬容的;

第五句:我在聽。我們不能總是自顧自地講道理,聆聽比訴說更重要;

第六句:這是你的責任。讓孩子意識到,他是自己人生的第一責任人。

第七句:你能行。給孩子加油鼓勁,推着他一步一步朝着自己的理想前進。

第八句:不行。父母不要捨棄自己的底線,以免孩子誤入歧途。

一旦與孩子溝通的大門打開了,我們在教育中的無力感就會消失。

第二,有事慢慢來。

百家講壇的趙玉平老師,分享過一個案例。

一位朋友向他哭訴:兒子總是對她發脾氣,可自己明明最關心孩子。

趙玉平就問,“你都怎麼關心的?”

朋友說,“我催着他寫作業,關心他每天吃了啥喝了啥,留心他在學校的表現。”

趙玉平聽後,失望地說:“你每天催催催,怪不得孩子煩你呢。”

青春期的孩子,最受不了的,就是被人像牛一樣拿着鞭子趕。

心理學中有一個“海格立斯效應”。

通俗來講就是“你壓得越使勁,孩子反抗得越厲害”。

凡事慢慢來,讓自己平靜下來,也讓孩子鬆口氣。

給親子關係一個緩衝帶,我們才能被孩子接納。

第三,有碰撞軟處理。

李玫瑾教授不止一次提醒過青春期父母:

“十二歲以後,大家要學會示弱。總的來說,就是小時候鬥勇,大了就要鬥智。”

服軟示弱,不是任由孩子使性子,而是在孩子堅持的事情上,放下父母權威。

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錢文忠,說起兒子游戲上癮的事。

他知道這樣下去不行,但採用極端手段,無疑是將孩子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面上。

思來想去,他決定“軟處理”。

他先是溫柔地對孩子說:

“除了虛擬世界中的遊戲,生活中還有很多美好的事物等着你去探索,除了遊戲。”

之後,他又想方設法找到一些設計巧妙、製作精良的歷史題材類遊戲,推薦給兒子。

慢慢地,兒子開始和他討論一些遊戲中的歷史問題。

他就抓住機會引導兒子自己查找資料,探尋答案。

後來,他的兒子去日本留學時,學的就是歷史專業,成績非常好。

孩子的事,父母們忍不住着急。

但事緩則圓,凡事還得慢慢來。

文章轉載:[0261r.parkersongs.com)

第四,有困難一起扛。

文章轉載:[02ljv.pantypringles.com)

青春期的孩子,會遇上很多他自己解決不了的麻煩。

文章轉載:[023ia.nadiaaguilar.com)

當孩子陷入困境,最是需要父母的一臂之力。

文章轉載:[02qtk.multilizer.net)

比如,學習上遇到瓶頸,我們可以上網查,諮詢老師,報輔導班來解決;

文章轉載:[02msc.megafaunamedia.com)

比如,生活上遇到麻煩,我們可以分享自己的人生經驗,帶孩子走出來;

文章轉載:[02o4j.mahadevgroups.com)

再比如,社交上打不開局面,我們可以幫孩子梳理人際關係,找出癥結再逐一擊破。

文章轉載:[02qcn.lovesti.com)

《正面管教》中說:

文章轉載:[02hgl.ledessein.com)

“贏得十幾歲孩子的最好方法,是以和善、堅定、尊重的態度,先和他們站在一邊。”

文章轉載:[02410.kirakira-boshi.com)

堅定地站在孩子身後,他就會有衝破一切阻礙的底氣。

文章轉載:[02zu6.kinkypiss.com)

哈佛大學有個“兒童發展中心”,常年研究青春期。

文章轉載:[02zux.kayaan.net)

最後,研究者們發現:“結局好的”孩子有個共同點:

文章轉載:[02jfi.jhy-f.com)

那就是極大地得到父母的支持,與父母建立起穩定、坦誠又親密的關係。

文章轉載:[0284h.iwatchwildlife.com)

這種和諧的親子關係會幫助孩子培養一些關鍵的能力——計劃能力、監督能力、調控能力、情緒調整能力等等。

文章轉載:[02ikc.inovativemedia.com)

也就是說,每個孩子距離成功只差一個關心他們的成人。

文章轉載:[02djv.hzj-cn.com)

我從來沒有質疑過,父母對孩子的愛。

文章轉載:[02wik.gregroebuck.com)

關鍵是,如何把這份無條件的愛,穩妥地交到孩子手中。

文章轉載:[023qi.firstsgusa.com)

好好說話,不急不躁,多鼓勵多幫助,少指責少管教。

文章轉載:[02mk5.fildrex.com)

青春期終會結束,但我們和孩子的路,還很遠很遠。

文章轉載:[02l8r.farmintosh.com)

與家長朋友們共勉。

文章轉載:[02s2o.ezworktod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