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笠遭抵制餘波|外媒力挺,京東蒸發500億
雙十一前夕,電商平臺硝煙瀰漫。
京東先自插一刀,大概是淘寶和拼多多屬實沒想到的。
10月中旬,楊笠參與京東的活動,使得部分男性用戶抵制,演變爲一場風波。隨後,京東發聲明“割席”,又引發不少女性用戶大爲不滿。
因而,京東被指兩面不討好,得罪了男性女性在內的所有用戶。除此外,其股價損失慘重,從10月初的年內新高,兩週時間就蒸發了接近500億。
而至10月底,餘波難熄,針對楊笠事件,境外媒體也介入報道,先是《經濟學人》發聲,後又有《紐約時報》撰文評論。不同於國內輿論兩極,外媒的基調,則是力挺楊笠。
|外媒力挺
《經濟學人》的報道刊發於10月24日,標題爲《一位女喜劇演員讓中國男性憤怒不已》(A female comedian has Chinese men up in arms),文章前言就很辛辣:“事實證明,他們是一羣相當棘手的人。”
事實上,《經濟學人》的這篇文章,主要是關注女性脫口秀演員的發展困境,而非單一評論楊笠事件。在文章的末尾,作者認爲,“脫口秀仍然是一個由男性主導的行業。有兩檔脫口秀節目都在過去幾天裡宣佈了他們的獲勝者,兩者的冠軍都是由男性贏得的。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參賽者是女性。”
11月1日,《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署名王月梅的文章,對楊笠遭抵制事件有更深論述——該文標題是《楊笠被京東“退貨”,中國男性脆弱的自我不容取笑?》,和《經濟學人》一樣,都從楊笠延伸到女性脫口秀演員的生存現況。在文章中,作者如此寫道:
“在中國,爲女性權益發聲變得越來越敏感,而脫口秀舞臺是最新的戰場。越來越多像楊笠這樣的女性正在大聲疾呼,揭露——並且嘲笑——她們所面臨的不公正待遇。
今年秋天,在兩部非常受歡迎的脫口秀節目中,女性表演者脫穎而出,這要歸功於其中一些精彩的段子,比如很難找到好的伴侶,或者男人害怕談論月經。
但反彈已經出現,因爲男性不願成爲笑柄。他們在社交媒體上攻擊這些演員;楊笠描述過自己受到過暴力威脅。這些女性新獲得的關注度也很容易被抹去。”
《紐約時報》採訪了一位女性觀衆希恩·秦,她是楊笠的粉絲,在她看來,這場爭議其實與楊笠無關,而是關乎男性對女性地位上升的不安全感。“女性用戶現在購買力和自我意識也越來越強,討好更有購買力的羣體這本來就是一種再樸素不過的商業行爲,”希恩·秦表示,“男生(怎麼)就看不慣了呢?”
希恩·秦在網上發帖支持楊笠後,一個以前的男同學說她“愚蠢”。
在文章最後,《紐約時報》引用了楊笠的原話——面對抵制,她沒打算退縮。“我就替我後面有可能會跟我面臨同樣的處境的朋友們說一句:我們以後就講這個了(指冒犯男性的段子),”她說。“如果你真的覺得冒犯的話,你就去看點別的唄。”
10月21日,C也報道了楊笠遭抵制事件,但只是平實地敘述了始末,未做任何價值評判。不過,早在2021年1月份,C就曾刊髮長文評價楊笠,稱其是“得罪中國男人的脫口秀女王”。
BB
BB
|事件回放
10月14日,京東在雙十一前夕的造勢活動上,邀請楊笠以及其他脫口秀演員參與——這應該是一次站臺活動,而非長期代言,楊笠的頭銜是“砍價大使”。當天,京東發佈微博信息,號召網友"這個11.11跟着楊笠來京東買藥,真5折"。
很快,該活動就遭到了京東部分男性用戶發聲“抵制”,一些網友以退出京東PLUS會員爲威脅。一位微博用戶表示,他已經註銷了自己的京東賬號,並勸說朋友們也這麼做;另一位用戶,則質疑京東是否“準備爲了一個女權主義者而放棄男性市場”。
不過,一開始只是零星聲音,而女性用戶的參與,則激發了矛盾。不少女性用戶在此時也對這一活動表示不理解,認爲楊笠不應該爲京東代言——理由是,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曾在2018年涉嫌性侵女大學生。一位用戶說,“給這樣的公司做宣傳,之前說女性權利的那一套裝得可真行啊,媚男的飯好吃嗎?”
因而,在輿論前期,部分男女用戶在京東本次活動上罕見地“合流”了——都反對楊笠代言京東,只不過,兩方的訴求不一致。
但輿論的火苗,開始引燃。
四天後,京東頂不住了。
10月18日下午,京東官微發佈了一則公告,與楊笠“切割”。該公告稱,“近日,相關脫口秀演員參加京東11.11營銷活動受到網友關注,若因此給您帶來了不好的體驗,我們深表歉意!後續我們沒有和相關演員的合作計劃……”
公告發布的同時,京東悄然刪除了直播活動的楊笠海報,楊笠也刪除了自己所發的推廣微博。
在京東“割席”楊笠後,事件沒有止住,反而愈演愈烈。支持楊笠的女性用戶,認爲京東是“背刺”行爲,而男性用戶則更爲反彈,形成性別對立的滔天輿論。
這並非楊笠第一次遭到男性消費者的攻擊。2021年,英特爾、奔馳和捨得酒業等公司均因發佈楊笠參與的廣告,遭到部分男性網友抵制。
|風波何來
部分男性用戶對於楊笠的抵制,是因爲一個“普信男”的段子——出自2020年的《脫口秀大會》。
2020年,楊笠憑藉一句“有些男人爲什麼看起來普通卻那麼自信”一炮而紅,這句話被濃縮爲“普信男”。楊笠因此成爲女性脫口秀演員的佼佼者,甚至是女性主義思潮的代言人。
但問題在於,此前,其實楊笠也參與過天貓的活動,但爲什麼是京東的用戶反彈了?這主要是由於京東用戶性別比例決定的。
京東目前擁有約6億活躍購買用戶,互聯網研究機構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京東平臺上男性用戶佔比58.3%,接近六成。這和“剁手”多爲女性的固有印象是相反的。
京東的最初基因,決定了它的用戶構成。如果翻開京東的歷史,你會發現這一脈絡。京東前身,是劉強東在中關村的一個電腦攤位,主營鼠標、鍵盤等電腦外設產品,名爲“京東多媒體”,後來轉型到網上後,也以3C(數碼)產品爲主打。
電腦數碼產品的用戶對象,當然就是男性居多。因而,儘管京東早就轉爲全品類運營,但3C依然是其最核心的賣品。
在上述QM的數據中,淘寶和拼多多的男性用戶佔比僅有32%和35.5%。
所以,京東邀請楊笠,無疑是在男性用戶聚集地扔了一枚“炸彈”。
|外溢效應
邀請楊笠,京東的代價不可謂不大。
除了兩面不討好的“營銷翻車”,股價更是在事件發生後遭遇重創。
在楊笠事件發生之前,10月2日,京東港股收盤185元每股,達到近一年新高。10月14日,楊笠參與京東雙十一活動當日,收盤168元每股。之後,持續下挫,到10月17日,收盤154元,直至11月1日,雖略有上揚,收盤仍爲158元。相比10月14日或之前股價,每股跌了14元以上。
短短半個月,股價下跌超過10%,以市值計算,蒸發接近500億港元;而如果對比10月2日的峰值,市值折損更是超過700億以上。
當然,不能說這完全是楊笠以一己之力造成的股價下跌,但不能忽略這一爭議導致的用戶拋售。
對於京東而言,“冒險”邀請楊笠,主要是因爲要開拓女性市場。相對3C領域的優勢,在服飾、化妝品等細分市場上的疲弱表現,一直是京東想要突破的結界。
事實上,楊笠非但沒有拉來女性用戶,還適得其反。更讓京東公關部門焦頭爛額的是——在楊笠事件爆發前幾天,老闆娘章澤天因爲一枚胸針,陷入“光明會”風波。
據苗建信息輿情監測數據顯示,2024年10月15日00:00:00至2024年10月21日23:59:59,全網涉及“京東請楊笠代言”的相關信息累計擴散6.8萬條,輿情熱度指數MJSI爲49.17。此外,章澤天被指加入“光明會”的輿論同時發酵,引發#京東迴應章澤天被指加入“光明會”##京東金融闢謠網傳擠兌##京東迴應擠兌傳聞#等相關熱搜話題共上榜8小時。
受持續輿情影響,社交媒體接連出現京東金融遭擠兌、京東快遞員三次降薪、管理層遭同行滲透、公費追星、內部腐敗、參與全球契約組織等言論,一些傳言甚至上升爲陰謀論,對於京東價值觀和其立場的質疑聲,此起彼伏。
可謂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營銷失當
楊笠事件,爲電商平臺的娛樂營銷敲響警鐘。
據“娛樂資本論”報道,一位接近京東營銷方面的知情人透露,邀請楊笠“其實當時內部在討論的時候也有爭議,但沒有預想到會是這個發展,初心肯定不可能是想挑起男女對立”。
但很顯然,他們就是“誤判”了。
作爲公關營銷而言,一個最大的原則是——挑起階層對立(不僅限於性別),是絕對不應該觸碰的“禁地”。不到半年前,曾有百度公關一號位璩靜的“暴論”引發巨大爭議——打工人不能有自己的生活、離職秒批等,惹得公衆不滿(這是屬於挑起牛馬與管理階層的矛盾)。
前車之鑑餘溫尚存,未料,在雙十一當口,京東又貢獻了一個“絕佳案例”。
輿論出現之後,京東與楊笠的“切割”公告,也顯得過於草率——難免給人前倨後恭的感覺。肉眼可見的是,“粗暴”切割後,兩方都不買賬。
即便如今外媒力挺楊笠,也無法改變京東營銷“失當”的困局——當然,這本質上是兩件事。
力挺女性脫口秀從業者(或其他領域女性工作者),應該嗎?應該!但在商業領域,更需要的是包容所有潛在用戶,而非刺激他們離開。
楊笠能邀請嗎?不是不可以,但如何結合,纔是重點。
從之前他們發佈的合作信息來看,就是簡單的海報+文案,說實話,平平無奇,不過是最普通的“名人營銷”既定樣式罷了,既無創意,也沒輸出任何附加價值。因而,楊笠個人的人設、底色也就顯露無遺“喧賓奪主”了。
另外,楊笠擔任的“砍價大使”,應該是京東健康部門宣傳“買藥”的,卻看不出楊笠和藥品之間有什麼關聯——莫非,是諷刺“普信男”需要用藥治療?
當然,策劃者或許想不到這麼深,但你沒法阻止用戶這麼想。
營銷,特別是娛樂營銷,製造“話題”是必要的,但產生“爭議”,卻應該極力避免。否則,很容易陷入要麼“娛樂至死”要麼“價值錯位”的尷尬局面。
撰稿 | JackA
策劃 | 文娛春秋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