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勇:長安五年內將推26款新能源車 新系統本月發佈
本站汽車6月13日報道 當下的汽車行業,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中。特別是整個行業智能化進展迅速,也把智能網聯汽車推到發展的“風口”上。在這樣的關鍵轉折期,汽車行業如何與當下的變革共振?智能網聯發展將面臨哪些突破與挑戰?新能源汽車與碳中和的未來是什麼?在2021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中,超過300名國內外汽車行業領軍人物匯聚於此,賦能行業健康發展,共享應對之策。
論壇中長安新能源總經理楊大勇先生髮表了主題演講,關於碳排放、碳中和的命題,楊大勇先生代表長安新能源談了思考和看法。楊大勇首先闡述:“到2023年中國低碳產業的產值預計會達到23萬億人民幣。”他認爲這是驅動中國經濟向綠色低碳經濟轉型和高水平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推動力,所以這裡面有重大的經濟價值。
因爲產業鏈結構問題,楊大勇談到造車的整個生命週期裡面燃料使用中碳排放會達到76%,所以這是長安爲什麼做新能源的一個主要原因。
楊大勇還分析了關於電池回收的成本和挖礦提煉貴金屬的成本,結論是電池的回收成本要比提煉便宜,而且可以實現生態循環。從生態的角度,他認爲電池回收業務這一塊,會是一個朝陽產業。
關於碳排放參與其中,長安新能源基於方舟的架構,打造了域控架構的全新平臺,未來五年將陸續推出26款全新新能源汽車。長安推行的“北斗天樞計劃”和“香格里拉計劃”,已經位居行業前列。同事長安超級新一代系統、域控系統和電池管家,也將在本月與公衆見面。
以下爲演講實錄:
尊敬的王俠會長,各位同仁,媒體朋友們,大家下午好!因爲今天下午這一場是一個命題作文,關於碳排放、碳中和的命題,代表長安新能源談一下我們的思考和看法。
碳中和是供給側的改革,是能源革命也是產業升級,這裡面有巨大的商業價值。據我們和其他一些機構的研究成果顯示,到2060年的時候中國在清潔技術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將會高達100萬億人民幣,可創造4000萬個新增就業,其中到2023年中國低碳產業的產值預計會達到23萬億人民幣,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6%以上。所以我們覺得這是驅動中國經濟向綠色低碳經濟轉型和高水平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推動力,所以這裡面有重大的經濟價值。
第二由於汽車產業鏈比較長,所以汽車產業的碳中和也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們做了一個分析,不考慮最上游的原材料,以一個燃油型SUV爲例,根據碳測算。汽車零部件製造佔比達到14%,整車製造環節是1%,燃料生產環節是9%,整個生命週期裡面燃料使用中碳排放會達到76%,這是大頭,這也是我們爲什麼做新能源的一個主要原因,所以碳中和考驗着每個企業的戰略智慧。
前段時間我比較感興趣對於電池回收這一塊,可能以下數據不一定準,但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因爲我們瞭解了一下,大家都知道一些貴重金屬,特別是鋰需要靠挖礦和滷水提煉而來。挖礦對生態有影響,這邊要減排,那邊對生態有影響,實際上並不划算,滷水也一樣,比如在格爾木上面做滷水提煉,每提煉一噸滷水需要的純淨水量是非常大,可能需要20噸純淨水,水在鹽湖裡面沒有,只有從格爾木調,成本非常高,對生態也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這裡面未來對於電池的回收業務這一塊非常關鍵、非常重要。我們初步做了一個測算,一塊新電池裡面的貴重金屬,其中70%可以從一塊舊電池裡面提煉出來,而且電池的回收成本要比挖礦、滷水提煉要便宜,而且可以實現生態循環。所以未來在談到碳中和這一塊應該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應該把整個循環經濟納入進去。所以未來我認爲電池回收業務這一塊,也是一個朝陽產業。現在因爲新能源車淘汰出來比較少,大家對這一塊效應還不是特別好,從這一塊來看特別重要。
第三電動車和智能化也將是推動綠色生態和新興產業模式構建的一個重要力量。汽車行業的電動化率提高,可以促使汽車全生命週期碳排放的總體下降。比如高階智能駕駛的執行,可以優化我們的出行方案,其在規模化部署後也會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和運輸效率,這對減輕碳排放以及節約能源方面有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碳排放不僅僅是電動車的事,對於智能化也有新要求。隨着智能網聯發展,使生態商業模式面臨顛覆性的發展,以新材料、智能製造等一系列智能互聯生態也會加速構建。
以上是我對碳排放方面的一些理解。
第二個方面,長安汽車在堅定不移向智能低碳方面轉型的實踐。我們公司在2017年的時候發佈了一個“香格里拉”計劃,是一個有關新能源戰略方面的戰略,之後提出了“第三次創新創業計劃”,做了一個全新的定位,叫做“智能低碳科技出行公司”,向這個方面進行轉型。作爲一個傳統的汽車企業,這個定位的轉型過程對我們來講挑戰不小,希望用這種轉型將我們的軟件和效率打造爲核心競爭力,以智能化和電動化爲主要特徵,推動我們公司向共享產業、生態產業方向發展,形成新汽車和新生態的產業公司。我們也希望能夠成爲數字電動汽車的普及者的目標。
基於此,我們提幾方面的具體做法。
第一以用戶爲中心,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產品的轉型。做碳中和也好,減輕碳排放也好,最重要說到底要加快新能源車的普及率,車輛少了說什麼也沒有用。1-5月份,我們也努力完成了去年全年量,5月份單月銷量已經過萬,必須得用實際行動把量拉下來,才能爲碳中和作出貢獻。我們基於方舟的架構,我們打造了域控架構的全新平臺,未來五年將陸續推出26款全新新能源汽車。
第二堅持技術創新、加速核心技術突破。我們堅決推進“北斗天樞計劃”,這是智能化計劃的代號,還有“香格里拉計劃”,掌握了500項技術,有48項是國內首發,已經位居行業前列,同時打算了長安新一代超級新一代系統、域控系統和電池管家,本月做一個長安的發佈會,希望各位媒體多多關注。
第三貫徹低碳的設計理念,提供更加環保的出行體驗。整車方面對於車輛輕量化的技術在碳中和、節能減排方面有很大幫助,我們突破了十餘項的技術,實現了車身最大減中達到了31%。該系列技術目前在5個車型、30個零部件上率先實現了量產化的應用,輕量化技術水平也達到了行業的領先水平。除此之外在平臺化、模塊化方面,包括內燃機高效燃燒系統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工作。近三年以來長安汽車一共會有15款產品在健康、節能環保方面的優秀表現,入選了國家“綠色設計產品”。
第四關於建立輕捷高效的綠色製造體系,加快低碳製造的發展。雖然整車廠的製造只佔1%,仍然希望在這作出我們的努力,打造綠色製造標杆,利用清潔能源實現管控,推動傳統制造向綠色製造轉變。最近在整車工廠做了一個儲能裝置,把舊電池弄來,晚上進行充電,充電完以後,白天工廠基本完全用它供給,不再接入工業用電,這是一個嘗試。以後長安製造工廠,也會按照這個方向逐漸實現低碳化。我們認爲汽車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所有的中國品牌和我們的產業鏈夥伴一起要團結和行動起來,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及時響應國家的政策要求,共同創造更加低碳的汽車生態。
科技長安,智慧夥伴,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