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秉儒》童話故事教你什麼纔是真的「殘酷」!
【愛傳媒楊秉儒專欄】在全球觀衆的心目中,迪士尼出品的動畫電影,應該代表的是「家庭、溫馨、適合兒童觀賞」,完全符合衛道人士的高道德標準對吧?
可是,你們有沒有發現,很多迪士尼動畫裡,很多主角都是從小就失去了母親,有些還是以非常慘忍的方式與母親天人永隔?
Nemo《海底總動員》的尼莫還是個魚卵的時候,就沒有媽媽了;藍天工作室製作,二十世紀福斯公司發行的《冰原歷險記》裡,主角公長毛象蠻尼(Manny)原本一直無法從小時候父母爲了保護他而犧牲自己,慘遭原始人獵殺的惡夢中逃脫;《美女與野獸》裡的貝兒也沒有媽媽在身邊;仙杜瑞拉(《仙履奇緣》的灰姑娘)也是因爲父母雙亡,纔會一直被後母跟兩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姊姊虐待;《白雪公主》裡的公主也沒有娘,《小美人魚》的愛麗兒,她的母親一直沒有出現,直到2008年推出的前傳電影《小美人魚3:回到當初》,才知道愛麗兒的母親雅典娜皇后是爲了挽救國王送她的音樂盒,才被一艘海盜船給壓死的,國王因此悲痛欲絕,這也是爲什麼國王禁止海底世界出現音樂的原因。
這次要拿出來當範例的是《小鹿斑比》。在一個寒冷的冬天裡,斑比和媽媽一起到了被冰雪覆蓋的大草原上,他們找到了一些新發芽的綠草,正當他們在吃草的時候,斑比的媽媽感覺到了一羣獵人正在接近,並叫斑比趕快跑回森林中,逃跑時槍聲大作,斑比跑回森林後,才發現他的媽媽沒有跟着他一起回來。
這段畫面,在當年《小鹿斑比》於全美院線首映之後,馬上引起軒然大波。許多衛道人士與護童心切的家長們羣起抗議,認爲這樣的情節鋪排,嚴重戕害美國孩童幼小的心靈,讓他們太早接觸到死亡的血腥與殘酷。可是,死亡殘酷嗎?《小鹿斑比》的原着告訴你:成長才是。
不少經典童話原本是寫給大人看的,因爲在中古世紀時期,故事是講給大人聽的,那個年代根本沒有所謂《童書》的概念;《安徒生童話》裡血腥、殘酷的情節其實沒有少過,原始版的《格林童話》根本就是集亂倫、性侵、戀童癖、趁機性交等成人十八禁情節於大成;《小鹿斑比》亦不例外。
《小鹿斑比》是出自奧地利作家Felix Salten之手的作品《Bambi, a Life in the Woods》,原著於1923年面世,長達293頁,是一部寫給大人看的「成長小說」;也許是名字的關係,這作品總被誤會成童話,引來家長指責故事「太黑暗」和「兒童不宜」;『死亡』向來都是沉重的話題,大人擔心小孩會吃不消,華特.迪士尼最後雖然抽起了斑比母親被射中倒下那一幕的草圖,改爲以一聲槍聲交代事件,即使如此,這幕依然在全球小孩們的心裡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創傷。
可是,原着小說中,斑比母親是這樣向斑比解釋何謂『生存之道』:「我的兒子啊,假若你能夠存活下來、假若你夠狡猾並不把自己送進危險之中,終有一天你能夠跟你父親一樣英俊和強壯,而且你還會長出鹿角呢!」
迪士尼、皮克斯的動畫電影內容通常都是與『成長』有關。他們透過一部又一部的動畫電影,探討你人生中開始學會接受責任的日子。
辛巴《獅子王》因父親被謀殺後灰心喪志,離家出走;但是最後他還是必須要回去。簡言之,角色設定成失去父母總能凸顯他們的成長。
小鹿斑比的媽媽被殺掉,所以他必須長大。貝兒《美女與野獸》只有爸爸,但她爸爸迷路了,也因爲這樣貝兒必須要承擔風險去救她爸爸。這就是迪士尼故事的重心。
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不幸過世之後,整個世界並不會因爲你的悲傷而停止轉動;上天不會給你任何停下來哭泣的機會;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中,周圍環境這一秒恬靜,下一秒便風起雲涌,在這種環境下將自己脆弱的一面暴露於人前,很容易會讓自己屍骨無存。斑比學會的是,要生存便要強忍淚水,要學會獨來獨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