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1959年老照片
照片版權屬於新華社以及相關記者,著作權歸今日頭條作者“集影齋”所有。備註引用於新華社,略有刪減。媒體類平臺轉載需經本人同意方可!
開荒坡填埋沼澤 1959年 何國正攝
滅螺鑑定小組正在檢查滅螺地段
爲了使血吸蟲寄生物——釘螺失去賴以生存的自然條件,賓陽縣各族人民結合冬季生產,展開了血吸蟲病的防治工作,組成了萬人水利滅螺大軍,以清溝、使用藥劑、剷草、土埋和火燒等辦法進行滅螺。
譚志強攝
蘇聯俄羅斯聯邦共和國水球隊於1959年5月3日到達南寧市,將在4日和5日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球隊、廈門市水球隊進行友誼比賽。
1959年 何國正攝
爲搶插晚稻作準備,平南縣組織插秧能手評比競賽,交流總結經驗,提高插秧效率。
1959年 何國正攝
容縣黎村公社溫泉青年隊社員們在制肥。
周連貴攝
玉林縣名山公社名山大隊在1959年2月間成立了一個青年農業試驗站,進行農業科學研究活動。全站共10個人,年齡在18歲到23歲,試驗站利用17畝水田和3畝旱地,種植了42種農作物,進行試驗活動。
高駿攝
1959年4月,靖西縣委爲了推廣種棉先進經驗,從湖北聘請了種棉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指導。全縣各公社、生產大隊都成立了種棉專業隊和專業組。
高駿攝
平南縣六陳人民公社種植玉桂有100多年的歷史,爲了大量營造玉桂林,他們抽調135名有種植玉桂經驗的社員,深入山林大量採集玉桂種子,培育了玉桂幼苗112畝。1959年3月,這個公社發動羣衆突擊開闢荒山,種下玉桂林13500多畝。
大隊大搞魚苗生產 1959年 湯慶森攝
蒼梧縣人和人民公社寺涌生產大隊社員們因地制宜,廣闢生產門路,積極發展多種經營,支援國家建設,增加社員收入。
1959年 譚志強攝
爲了滿足全國人民食糖需要,廣西最大的日榨甘蔗2000噸的桂平糖廠在1958年12月已投入生產。這一榨季開始後,廣西已陸續外調了大批白糖供應其他省份人民的需要。
譚志強攝
這是1959年新建成的南寧鋼鐵廠的軋鋼車間已軋出了鋼材。
1959年 高駿攝
出席全國羣英會的先進集體——廣西木圭錳礦,在提前兩個半月超額完成全年錳礦石外調任務。
1959年 章憶維攝
龍津縣水口人民公社水口生產大隊黨支部書記周碧鴻(女),帶領社員上山開荒,把耕地面積從原來的100多畝擴大到300多畝,積極執行多種經營的方針,大隊社員們已經能掌握種植咖啡、柚子、芭蕉等十四種經濟作物的技術,收入也增加很快。
廣西大學 1959年 何國正攝
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一週年以來,教育事業也在闊步前進,就以高等學校來說,一年來由原來3所增加至34所,學生人數增加了2倍。
1959年 翁守悅攝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後,辦起了許多幼兒園。隆林各族自治縣爲此舉辦了幼兒師資訓練班,參加學習的有來自各人民公社的四百多個各族青年婦女積極分子。
1959年 何國正攝
白天生產,晚上學習。龍勝各族自治縣和平人民公社的社員們正在夜校裡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