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半托管”或引內戰,賣家:相煎何太急

屢屢被SHEIN、Temu、TikTok電商以低價商品“偷襲”的亞馬遜坐不住了,做了一個違背祖訓的決定。最近,亞馬遜在深圳宣佈將推出“低價商店”項目,由中國倉庫直接發出單價20美元以內的時尚、家居和生活類商品,在9~11天送達美國消費者手上。

騎鯨出海獨家獲悉,第一批獲得內部邀請入駐的賣家超過200家,將於秋季開放商品入庫。一位獲邀的五金類賣家告訴我們,其原本銷售單價50美元以內的產品,他將在新頻道上架單價低於20美元,且符合重量1磅以下、尺寸爲4×8×5英寸的產品。

“低價商店”將是“店中店”模式,亞馬遜首頁有單獨入口,會設置獨立的瀏覽頁面。一些亞馬遜賣家預計,“低價商店”的出現將帶來一波流量紅利,甚至覺得,亞馬遜推行“半托管”,將衝擊整個跨境電商的行業格局。

但也有人認爲,亞馬遜根本不適合做“半托管”這種項目,“你能讓一個賣車的4S店,去給人供應車配件嗎?”

一些最早被邀請的賣家,向騎鯨出海分析了這一“新物種”的機會,但在看不見的地方,也有結構性短板,與一系列的問題。

全球“低價”風暴下,跟着中國平臺一起卷的亞馬遜,真的有勝算嗎?

最興奮的那一羣人

深圳賣家張麗是亞馬遜上的白牌玩家,曾在年銷售額數億元的亞馬遜電商企業幹了四年運營主管,2023年自主創業。

張麗跟工廠合作,銷售家居廚房類小商品,單價在10美元~20美元之間,主做美國、澳洲和中東市場,全年銷售額接近千萬元。

“我比較傾向於去做‘低價商店’。這個項目可以理解爲‘半托管’,與其相信Temu和SHEIN的半托管,我寧願相信亞馬遜。”

張麗告訴騎鯨出海,大部分亞馬遜賣家不願意投入其他平臺,尤其是億級大賣家。因爲亞馬遜體系自有一套供應和運營模式,一旦入駐其他平臺,就需要改變模式或擴招團隊。

在她看來,“低價商店”的幾個優勢:賣家可以自主選品、定價和決定備貨數量,就跟亞馬遜FBM(賣家自配送)模式類似,而賣家不需要廣告推廣、物流履約。“考驗賣家的就是快速反應的能力,除了供應鏈的反應,還有部分運營上,例如設置折扣、調整價格以在競品中脫穎而出。”

佛山亞馬遜女裝賣家劉宇也對“低價商店”項目有較大期望。他告訴騎鯨出海,近一年,做亞馬遜店鋪的各項費用提升、利潤被壓縮,運營難度越來越大了。如果亞馬遜會給這個新項目流量紅利,賣家省去推廣費,就會“舒服很多”。

同樣是千萬級賣家,劉宇跟張麗心態不同,除了亞馬遜,他還做了Temu和TikTok Shop,後者業務佔比約20%。他認爲,將貨物壓在海外倉,多平臺鋪貨,才能賺到更多利潤。

去年,TikTok Shop美國市場開放後,劉宇花錢購買了一個美國本土店鋪,利用亞馬遜FBA(亞馬遜物流)倉儲和TikTok Shop平臺補貼,他以比亞馬遜更低的價格將產品上架到TikTok Shop,合作美國達人的短視頻帶來動銷,利潤比亞馬遜更好,一套衣服可以賺10美元~20美元。

但TikTok Shop美國站的紅利消逝的速度比想象中更快。

一方面,從2024年5月3日開始,亞馬遜不再向任何使用第三方物流的訂單提供物流軌跡更新信息,TikTok Shop無法跟蹤到訂單物流信息,就會判定爲“物流欺詐”,劉宇無法再使用亞馬遜倉庫備貨供給TikTok Shop;另一方面,就在上個月,TikTok Shop開放了跨境店鋪的註冊,更多國內跨境賣家將入駐這個平臺,競爭即將加劇。

劉宇在Temu做了全託管店鋪,但很難獲得利潤,更像測款工具。“Temu處於上升期,流量大,測款快,同樣是北美市場的需求,就可以用它測試出受歡迎的款式。款式選好,就可以放到亞馬遜等平臺去賣,去賺利潤。”

按照他的觀察,Temu上成本極低的工廠賣家可能賺錢,但他們不屬於這一類。年初,Temu開放半托管模式後,他就把積壓的滯銷貨品清倉甩賣了。

爲SHEIN供貨的商家,也有對亞馬遜“低價商店”抱有希望。

義烏飾品工廠老闆傅佳,既做傳統外貿和內銷,也佈局了跨境電商平臺。由於不懂電商複雜的運營方法,此前做亞馬遜店鋪未有起色,目前主要做SHEIN和速賣通的全託管、半托管店鋪。

他在速賣通銷售較高端的產品,在SHEIN銷售低端產品,“速賣通一天十幾二十單,但每單可以賺十幾美元;SHEIN如果有爆款,一個月能賣幾千單,利潤就比較微薄。”此前還做Temu全託管,產品價格被平臺一壓再壓,利潤空間較低,他就清貨退出了。

傅佳希望賣有原創設計的產品獲得溢價,而不是打價格戰。“我也給很多亞馬遜賣家供貨,我們的飾品,海外受衆比國內受衆多。這個項目適合我們這種產品質量還可以、價格又適中的賣家。”

期待“低價商店”賣家,大多有着不同層次類型的產品,抱着多佈局一個渠道,就多一個利潤來源的心態。但對於亞馬遜也加入低價競爭行列,則有不少擔憂。

根據“低價商店”被披露的規則來看,20美元是價格上限,但一些細分類目的單價要求更低。例如,屏幕保護膜、電子產品線、鑰匙扣、髮卡、化妝刷等上限爲7美元,寵物用品、橫幅、燈泡等上限8美元,耳環、戒指、箱包、玩具、運動用品等上限9美元,手機殼、充電適配器、寵物服飾等上限10美元。

卡得很緊的價格區間意味着,慘烈的價格戰到來,亞馬遜原本出售低價產品的賣家將首當其衝。FBA帶來的物流成本,將讓這部分賣家無法在價格戰中具備優勢。

“大多數商品都有了低價平替,缺乏特色的普通低價產品很快會被平臺洗出局,20美元以下的低客單市場,很可能成爲‘低價商店’的天下。”許多亞馬遜低價產品賣家擔心,生存空間將被同平臺的“低價商店”所擠壓。

“左右互搏”,戰火燒傷自己人

毋庸置疑,亞馬遜“低價商店”將帶來新的價格戰,尤其是內部的價格戰。

除了低價產品賣家會入局,亞馬遜上產品單價高於20美元的賣家,也可能會加入內卷。張麗預測,“原本高高在上的(自運營)賣家也會動搖,下場來做這個東西(託管)。客單價會越來越低,市場肯定會更捲了。”

爲了跟工廠賣家一爭高下,劉宇決定把原本售價39.9美元的商品,降至19.9美元,上架到“低價商店”。他信心較足:沒有推廣費的情況下,只要銷量好,仍然有利可圖。

多年以來,亞馬遜一直強化品質、品牌等用戶心智,這次開啓低價的半托管項目,將劇烈地改變這一定位。

亞馬遜來低價市場搶飯吃,並不令人意外。Sensor Tower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四季度,亞馬遜在美國的MAU(月活躍用戶數)約6700萬,Temu爲5100萬,SHEIN約是Temu的二分之一。該季度,Temu的MAU同比增長950%,SHEIN增長29%,而亞馬遜下降5%。

亞馬遜月活用戶下滑,賣家搶客戶越來越難,投入成本亦持續上升。

張麗指出,跟2021年之前對比,亞馬遜主站廣告CPC (Cost Per Click,“每次點擊成本”)越來越高,越來越多賣家加入站內廣告“大戰”,運營的成本提高了。此外,今年以來,亞馬遜開始收取入庫配置服務費,上調了倉儲費用,賣家的利潤空間被壓縮。

亞馬遜的成本變化更令人咋舌。劉宇計算,以前亞馬遜上廣告雜費佔成本的5%,現在可以達到13%~18%;以前廣告單佔比在20%~25%之間,現在漲到40%~50%。亞馬遜店鋪自然流量越來越少,必須花更多錢投放廣告,才能帶來銷售轉化。

上漲的還有亞馬遜物流配送費,同時退貨率也在增加。此前,劉宇銷售一件衣服的配送費在5美元以內,現在漲到6美元/件。由於亞馬遜按照商品尺寸和重量測算配送費,爲了降低配送費,他不得不購買“飛機盒”,付出人工重新包裝貨品。

成本正瘋狂吞噬利潤空間。去年下半年,劉宇做了200萬美元銷售額,利潤約爲100萬元(人民幣),但他估計今年已經達不到這個利潤水平。

成本上升、利潤下滑,再這麼下去,搞不好要流失一大批賣家。這是亞馬遜祭出“低價商店”這一違背祖訓決定的核心原因。

本色智庫首席研究員、跨境電商分析師張周平對騎鯨出海指出,在當前全球消費降級的大背景下,低價、高性價比的商品在全球消費市場中都備受青睞,亞馬遜也想借此做更多的增量市場。

低價這碗飯不容易吃,中國各大跨境電商平臺的激進擴張,尤其是“四小龍”推出的全託管、半托管模式,針對傳統工貿型、產業帶等企業,搶走了中國優勢供應鏈上的賣家。這些廠商提供極致性價比的產品,成爲當下經濟環境中,帶動跨境電商發展的主體。

從去年開始,亞馬遜就開始加大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尤其是深入各地產業帶。2023年8月,亞馬遜發佈“產業帶啓航十條”扶持計劃,希望推動“跨境電商+產業帶”融合發展。搶產業帶賣家,成爲跨境電商平臺主當下的競爭重點。

此外,今年4月初,亞馬遜在印度上線低價電商網站Bazaar,出售低價、無品牌的快時尚商品,Bazaar銷售的商品價格都低於600盧比(52.25元);自5月15日起,亞馬遜還在歐洲、日本和加拿大站,爲低價服裝商品的銷售佣金提供折扣。

面對鉅變的,顯然不只是中國賣家。

但也有賣家認爲,這些都是亞馬遜被逼急以後,一拍腦袋出的昏招,“遲早會改回去的。”

亞馬遜“半托管” 會打一槍就跑嗎?

亞馬遜曾被業內戲稱爲“跨境貿易商的最後幾塊淨土”。

在亞馬遜,絕大部分賣家是以運營和營銷能力見長,無需託管服務,而Temu、SHEIN開設的託管業務,則更多地面向以供應鏈爲優勢而營銷端不足的賣家,尤其是工廠。

在Echo跨境上服務2000+賣家的Kealyn Wu告訴騎鯨出海,在Temu這些半托管平臺的賣家,大多數原先是亞馬遜賣家背後合作的工廠。看到客戶做亞馬遜做得特別好,工廠也有了自己開店的想法。由於缺乏搭建電商團隊及在國際市場開展業務的能力,工廠很難在跨境電商平臺突破。“電商託管這種供貨模式的出現,就是幫他們解決了這個痛點,只是說現在有點變形了,以極致卷價格爲主了。”

因此,半托管賣家的畫像與亞馬遜賣家差異很大,與平臺的長期發展調性也不符。這也許是亞馬遜官方沒有大規模推進“低價商店”這一半托管業務的根本原因。“可能他們內部也不是很堅定,更像是被國內的託管業務衝擊到了,暫時也沒有別的應對方法,就想能不能以半托管先試試水。”

但只要腳踏入了這條河,後續問題就會接踵而來——品牌與低價的矛盾,是“低價商店”帶來的最直接不良影響。

“亞馬遜一直強調高品質,並且已經把這一點捲到了極致。對於賣家來說,亞馬遜的要求是最苛刻的。比如資金的門檻,沒兩三百萬美元,你是做不好北美市場的。”Kealyn Wu稱。

著名財經評論員餘豐慧認爲,亞馬遜正面臨一場“平衡術”的考驗。一,要確保低價商店不會影響到主站的運營;二,更要確保兩個平臺之間的商品質量和價格定位是不同的。

也就是說,得讓“低價商店”跑起來,但跑太猛、壓過主站也不行,亞馬遜要加強質量控制和透明度來平衡。又得低價商店與主站分開運營,避免內部競爭。但在現實裡想要做到兩全,幾乎不可能。

更大的問題是,當亞馬遜想要力推低價產品,涉及到利潤空間的壓縮,想要原有的商家投身其中,這本身就是平臺在左右互搏。如果要求原有商家額外開發提供新產品特供“低價商店”,這些強調質量和成本高企的原有賣家,很難以優勢價格進入與“四小龍”競爭的隊列。

如果打造新的供應體系,招募新賣家的門檻要不要相應降低?如果降低了,對原有品牌會有傷害,如果不降低,很難招到新的賣家。更殘酷的是,即便亞馬遜降低標準,這塊的商家,也被“四小龍”瓜分得差不多了。

“低價商店”還對跨境賣家在亞馬遜經驗之外的運營能力有要求。餘豐慧指出,亞馬遜的優勢在於其強大的物流網絡和客戶服務能力,而不足之處可能在於其需要賣家自行管理庫存和定價,這可能會增加賣家的運營成本和難度。

以上都是“低價商店”看得見的問題,看不見的問題是:SHEIN、Temu具備的按需生產、數字化供應鏈體系,它是否具備?這也是“四小龍”核心優勢之一。

低價商品的角鬥場,也許不太適合亞馬遜這種“體面人”。(文中張麗、劉宇、傅佳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