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考完了自傳、讀書計劃準備了嗎? 備審資料3個準備撇步
▲108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26日畫下句點。(圖/記者李毓康攝)
108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全國約有13.8萬名考生上場應試,昨(26日)下午考完自然科後畫下句點,2月25日公佈學測成績後,考生可憑學測成績進行個人申請,通過第一階段篩選後,準備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
多數學系在二階審查資料項目,要求考生上傳的資料包括了自傳(學生自述)以及讀書計劃(含申請動機)等,歷來許多考生會利用寒假期間思考與着手準備,提醒您有幾個撇步:1、找出特色與學系的關聯性!2、別再抄了!3、別再提了!
學測考科有標準答案,但是,自傳、讀書計劃怎麼寫才能獲得評審老師青睞?可沒有標準答案。
各校系二階的審查老師,經驗豐富,常能輕易找出「某高中版」、「某校STYLE」的自傳與讀書計劃。高中校園常有優秀學長姊的「範本」「一代傳一代」,學弟妹們誤以爲依樣畫葫蘆,殊不知犯了大忌。
若照學測級分申請6校系、或一份自傳同時申請6個學系…..不符合申請入學的精神、審查老師無法從衆多「千篇一律」的自傳中找到挑選「你」的理由。
▲招聯會提醒考生,備審資料3撇步。(圖/記者林敬旻攝)
自傳主要在呈現個人成長及學習過程中的特殊性,不是全盤交代身家背景。大學端常反映,或許學生可能對自己的未來還懵懂、不清楚,所以從「國小」階段開始的獎狀、「豐功偉績」全部上傳,每個學系動輒上數百個學生申請,評審老師要看的是「高中時期」的表現,與學系之間的關聯,所以國中小時期的偉績若是具有相當的特殊性且與申請校系的動機有其一貫的脈絡,就可以列出來,否則別隻記流水帳有什麼就上傳什麼。
▲招聯會認爲,好的自傳重點不是字數多,能呈現個人的特色、動機纔是大學真正想看到的內容。(圖/記者林敬旻攝)
個人特色與動機 纔是大學想看的
個人申請管道的精神着重於「適性」,希望學生選擇真正想要念、有興趣的校系,所以學系希望從自傳、讀書計劃中找到合適的學生。
學生務必要呈現出「爲什麼我會選擇這個校系?」「我在高中階段做了哪些準備?改變?促使我去準備申請這個校系?」。
提醒考生在準備自傳的時候,應該是真正去檢視自己,高中三年的變化,以及這樣的改變與未來申請的校系之間有什麼關係。
個人申請要看的是「高中時期」的學習歷程,建議考生想要打動評審委員,至少要做些功課,查詢理想校系的網頁,包括老師研究的領域、念這個系是在學什麼?未來的發展是做什麼?自己的志趣與生涯規劃與申請的校繫有何關聯?若能發展出客製化的讀書計劃,「豐功偉業」則有系統、以表格化的方式呈現,有助於評審老師很快、簡單的認識你。
一份好的自傳重點絕對不是字數多,能呈現個人的特色、動機纔是大學真正想看到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