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麥當勞撤點 他接手更賺錢 路易莎:插座多一點,客人就上門!
▲本土第二大平價連鎖咖啡品牌路易莎,從五坪小店開拓出17億營收的咖啡王國。▼(圖/記者季相儒攝)
文/林淑慧
推開午後林蔭裡的咖啡店大門,工業風的裝潢引人注目,角落一隅的職人正聚精會神,爲上班族手衝單品咖啡,一旁的大桌上坐滿正在準備期末考的大學生,等着接小孩的媽媽們,也齊聚在此交換育兒心得。
這裡是大安森林公園旁的路易莎(Louisa),其前身是臺灣速食業龍頭麥當勞的營運據點,而國父紀念館旁的星巴克門市、民權西路站的澳洲第一品牌高樂雅咖啡,也都換上了路易莎的招牌。
在臺灣內需市場緊縮、餐飲業競爭激烈的市況下,連跨國連鎖品牌也不堪高成本而棄守的黃金店面,本土第二大平價咖啡連鎖店路易莎,憑什麼逆勢展店,在三年內展店至全臺三百三十六間,而且店型還愈玩愈大間?
從西華飯店對面的五坪小店起家,拓展至全臺店數第二多的平價咖啡連鎖店,去年創造十七億元營收,創辦人黃銘賢讓路易莎成爲席捲咖啡市場的新勢力,不僅在二年內開二百家店,也將在今年十月跨足泰國市場,成爲繼85度C後,下一個進軍國際的本土咖啡品牌,並計劃在五年內上市櫃。
▲路易莎咖啡創辦人黃銘賢,原本是熱愛咖啡的星巴克店員,把興趣變成事業。▼(圖/記者季相儒攝)
夢想很大,但,要怎麼落實?只憑原本的外帶小店,做不成大事,黃銘賢的盤算是:轉型成大店面的複合式餐飲,成立後端中央工廠及物流中心,在全臺快速展店,用規模經濟降低成本,以提升整體營收。
擘劃出營運藍圖,往後該如何創造營收及獲利,是路易莎接下來的課題。
「就像義大利的咖啡店,裡面除了賣咖啡,也賣餐食、酒水,這是咖啡店裡的生活,」黃銘賢說,受到義大利的啓發,路易莎的下一步,希望從提供咖啡到成爲「全方位的生活門市。」
有別於過去的巷弄小店,主打外帶方便的平價咖啡,去年開始,路易莎改變經營方式,用改建門市、增設座位數,讓顧客一坐就是一整天,鄰近學校的門市,甚至成爲學生準備考試的K書中心。
「把原本的小桌,改成大長桌,算好間距規劃插座,人,就來了。」黃銘賢說,解決客人喝咖啡以外的需求,消費者纔會對品牌產生認同感,也纔會更有動力選擇路易莎。
▲黃銘賢用插座理論提升座位週轉率,將路易莎從五坪小店轉型成複合式餐飲門市。▼(圖/記者季相儒攝)
挑戰坪效的插座理論儼然成形,爲了這一步,黃銘賢甚至化身室內設計師,走訪各大分店,挑選出一大、一小兩門市,作爲試驗店型的前哨站。
「像是基本的十坪小店,可以透過改店型,創造出更高的營收。」黃銘賢說,他將單月業績僅三十萬元的汐止加盟店買回,作爲插座理論的試驗場域,撤除原本店內擺放的數張二人桌,改爲長型邊桌,並且附設插座,讓店內滿座人數從七人提升至十六人,也讓其隔月營收提升至七十萬元。
小店成功也許是運氣,租金成本更高的大坪數店面,能否成功纔是關鍵。黃銘賢選擇了位於板橋新海的大店測試,將原本的兩人座沙發區,改爲附設插座的大長桌區,「單月營收也從四十五萬提升至八十萬元。」
更經典的例子,出現在鄰近輔仁大學的門市。早期因爲距離輔大較遠,吸引不了學生專程走路過來買咖啡,黃銘賢索性比照圖書館,擺上設有插座的大長桌,讓學生可以在這裡討論或唸書,單店營業額同樣翻倍成長。
「賣咖啡是生意,缺乏感動,但座位和插座會帶來客人的認同,這是有溫度的,當你爲客人想得愈多,客人是會感動的。」黃銘賢說,大長桌加上插座,吸引想念書、想拿出筆電辦公的人齊聚,而二人、四人座則釋放給想聊天的有伴族羣,反而提升座位的利用率。
成功吸客之餘,如何提升坪效,又是一大挑戰。黃銘賢認爲,路易莎向來堅持的「平價優質」定位,在此也能發揮利基。
「就算客人一坐一整天,肚子餓了來份下午茶餐點,或再點杯咖啡,都是常有的事,」黃銘賢說,正因平價實惠,客人掏錢消費不會有那麼多疑慮,讓路易莎增加「同人翻桌」的座位週轉率,進而推升營收成長。
▲路易莎咖啡創辦人黃銘賢推動轉型,目標是將路易莎打造爲全方位的生活門市。▼(圖/記者季相儒攝)
走對了轉型的第一步路,往後該如何永續經營,是路易莎接下來的課題。同業分析,加盟體系擴張到一定程度,一定會出現問題,尤其是從五十店擴充至百店時,而店數已超過三百家的路易莎,勢必面臨品質管理、門市經營彈性變低的關卡,對加盟店的管理如何同調,也是一大挑戰。
雖然路易莎賣的只是客單價平均六十元的咖啡,但目前已有泰國當地的餐飲集團洽談,預計今年十月在泰國開出第一家海外分店,也規劃進軍中國與其他海外市場。
轉型只是開始,路易莎今年底將開出第四百家店,挑戰全臺店數最多的平價連鎖咖啡品牌,是否能成爲巨人可敬的對手,是對經營者智慧與應變力最大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