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上大股份:國內唯一高溫合金返回料再生應用技術企業,打破西方多年封鎖

解決了關鍵戰略材料的“卡脖子”問題。

作者 | 扶蘇

編輯 | 小白

高溫合金,是一種先進金屬材料,一直是現代航空航天發動機、燃氣輪機以及汽輪機熱端部件中不可替代的關鍵材料。

可以說,沒有高溫合金,就沒有現代航空航天事業。

(高溫合金在航空發動機上的應用)

因高溫合金的戰略屬性,一些西方國家對我國部分高溫合金產品及牌號實行封鎖,比如美國已明確軍工用高溫合金材料完全禁止出口中國。

在此背景下,高溫合金的“卡脖子”問題,無疑關係到我國軍用戰機批量換代生產、“兩機專項”、核電工程等國防安全領域。

而近年來,國內有一家高溫合金製造商,通過研發出高返回比再生高溫合金製備工藝路線,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並打破以美國爲首的發達國家的技術壟斷。

這家公司,就是10月16日掛牌深交所創業板的上大股份(301522.SZ,“公司”)。

“中航系”背景,國資股東參股

上大股份全名爲“中航上大高溫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已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河北省科技領軍企業等稱號。

公司是一家央企參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截至IPO前,欒東海爲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合計持股30.82%。

其他國資大股東,包括中航重機(600765.SH)、國投礦業和京津冀基金三家,分別持股17.93%、17.93%和5.38%。

(來源:公司招股書)

公司與“中航系”的淵源頗深。

順便一提,在本次IPO中,公司繼續獲得了國資的青睞。

據披露,公司本次以6.88元/股的價格,發行9297萬股股份,且全部爲新股發行,原股東不進行公開出售股份。

其中,戰略配售的發行數量爲1859萬股,約佔本次發行股份的20%。

參與配售的股東中,除公司員工持股平臺“中金上大1號”外,還包括中國保險投資基金、國調創新和南方工業,三家均爲國家級大型投資基金或國有大型企業。

(來源:公司招股書)

公司主營業務是研發、生產及銷售以高溫合金爲代表的特種合金,同時面向軍用和民用市場,具體產品包括高溫合金、超高強合金、超高純不鏽鋼、高品質特種不鏽鋼等。

2021-2023年,公司營收從9.1億元增至20.3億元,2023年同比增58%。

(來源:市值風雲App)

期間,高溫及高性能合金作爲公司核心業務的地位穩固,業務收入從4.1億元增至12.2億元,佔比從46%提升至61%。

(來源:公司招股書)

公司於2016年取得軍品科研生產資質,自此向航空航天及汽輪機等領域的軍品客戶銷售高溫合金等產品。

據披露,公司的軍品客戶包括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國航發、中國船舶(600150.SH)、兵器工業集團等軍工集團,以及哈爾濱汽輪機、東方汽輪機、無錫透平等軍品企業。

(來源:公司招股書)

近年來,軍品銷售成爲公司營收的新驅動力。據披露,2022年和2023年,公司軍品銷售收入分別同比增87%和11%。

2023年,公司軍品銷售收入爲5.1億元,佔同期營收的26%。

(來源:公司招股書)

由於我國航空航天產業的發展主要由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爲代表的大型國資所主導,公司作爲上游配套企業的客戶集中度也因而較高。

不過,從前五大客戶銷售情況來看,公司不存在對中航系的過度依賴。

據披露,2021-2023年,公司前五大客戶的合計銷售佔比爲51%-53%。期間,中航系企業的銷售佔比最高不超過8%,2023年爲6.3%。

(來源:公司招股書)

上述表明,公司在航空航天、核電、燃氣輪機、汽輪機、石化等多領域繼續開拓新客戶、獲取新訂單的能力較強。

國內唯一,掌握高溫合金返回料再生應用技術

目前,我國從事高溫合金研發及製備的企業數量較少,僅十餘家。

其中,以長城特鋼、寶鋼股份(600019.SH)、撫順特鋼(600399.SH)等國有大型特鋼企業,以及鋼研高納(300034.SZ)、航材股份(688563.SH)、西部超導(688122.SH)等具有科研院所背景的企業爲主導。

(來源:公司招股書)

投資者關注的焦點,無疑圍繞着一個問題:在國內高溫合金行業頭部集中的現狀下,公司作爲一家相對年輕、且體量較小的“民參軍”企業,是否具備競爭力?

在風雲君看來,國內高溫合金是一個下游需求持續增長、現有產能難以滿足的市場,公司通過研發掌握核心技術,形成了業內領先的成本優勢。

高溫合金作爲我國高端裝備製造的關鍵材料,近年來,市場需求一直大於供給,且供需缺口呈逐年擴大的趨勢。

據第三方行業數據,2017-2022年,我國高溫合金需求從3萬噸增至7萬噸,CAGR爲18%;產量從1.9萬噸增至4.2萬噸,CAGR爲17%。

(來源:公司招股書)

上述需求缺口,主要依靠進口來解決。據披露,我國高溫合金進口依存度一直較高,接近50%。

而要實現“國產替代”的關鍵,在於通過技術研發,解決國產高溫合金普遍存在“價高質低”的問題。

形成上述差異的原因,是國外已經研發出成熟的高溫合金循環再生技術工藝,而我國在這方面一度缺失技術和標準。

高溫合金循環再生技術工藝,指在高溫合金製造過程中,使用此前加工環節產生的返回料,重新經過真空提純、重熔、鍛鑄造等加工環節,獲得新的高溫合金材料。

需要指出的是,使用返回料製備的再生高溫合金,不僅可以降低生產成本,而且由於經過多次真空提純和精煉,其質量和穩定性甚至更優於新料。

比如,美國最大特鋼生產商阿勒格尼技術公司(ATI.N)表示,更願意使用返回料,因其生產的產品質量更好、生產更簡捷。

美國早在20世紀70年代便開展高溫合金返回料的再生利用,目前已形成技術成熟、體系完善的循環再生技術工藝體系。

然而,我國高溫合金行業起步較晚,且長期以來,發達國家在涉及航空航天領域的高溫合金產品方面對我國採取技術封鎖,尤其是自2018年以來,封鎖趨勢不斷加劇。

近年來,公司致力於建立起高溫合金返回料循環再生體系,以填補國內在這方面的技術空白。

據披露,公司先後承擔56項重大課題,參與40餘項軍品驗證評審,並在航空航天、兵器、燃氣輪機、核工程等領域的高端裝備預研階段實現了前期介入。

這一期間,公司取得發明專利46項,實用新型專利20項,目前擁有高溫合金及其他特種合金生產製備方向專業技術人才110餘人。

公司的研發驅動特徵明顯。2019-2023年,公司的研發費用逐年增長,每年的研發費用率維持在4%以上,2023年爲4.5%,同比提升0.5個百分點。

相比之下,公司的銷售費用率較低,維持在1%左右。

(來源:市值風雲App)

持續多年的研發投入,最終爲公司帶來了核心技術的厚積薄發。

這意味着,公司從此打破了以美國爲首的發達國家的技術壟斷。

目前,公司的研發成果多點開花,爲國內關鍵戰略材料的自主可控及循環再生做出了突出貢獻。

現階段,公司正在受益於高溫合金返回料再生應用技術帶來的成本優勢。

2021-2023年,公司高溫合金產品的毛利率,一直高於同行可比公司,2023年爲37.1%,較同行平均值27.7%,高出逾9個百分點。

(來源:公司招股書)

亟待通過募資釋放產能

近年來,隨着公司生產規模擴大、規模效應得到發揮,公司開始步入穩定盈利階段。

自2021年起,公司的歸母淨利潤和扣非淨利潤,均持續同比增長。2023年,公司歸母淨利潤爲1.5億元,同比增41%;扣非淨利潤1.3億元,同比增81%。

(來源:市值風雲App)

現金流可以直接體現一家企業的盈利質量。從披露來看,在多數期間,公司均能實現經營活動現金流的淨流入。

(來源:市值風雲App)

公司的現金循環天數改善明顯,從2019年的314天,整體降至2023年的187天,期間縮減了127天,表明公司的資金使用效率顯著提升。

(來源:市值風雲App)

在風雲君看來,公司目前面臨的突出問題是:現有產能仍難以滿足市場的需求,從而制約了成長性。

2022年,公司完成擴產,截至年末產能爲4.5萬噸,較2021年末接近翻番。

不過,由於下游需求過於旺盛,2023年,公司的新增產能被迅速消化,產能利用率也回升至飽和水平,達到109%。

(來源:公司招股書)

值得注意的是,高溫合金行業由於生產工藝複雜、下游客戶驗證週期長,形成了較高的進入壁壘。因此,行業產能增長以現有廠商擴產爲主。

換成大白話,公司現在需要做的事情,無非是開足馬力、大展拳腳去擴產能,以迎接龐大的存量及增量市場。

據披露,公司本次IPO募集資金爲1.25億元,其中超過1.05億元、對應占比約84%的資金,擬投向“年產8000噸超純淨高性能高溫合金建設項目”。

(來源:公司招股書)

可以預見,募資項目將大幅彌補公司現有產能的不足。隨着新產能落地,屆時公司的成長潛力有望得到釋放。

上大股份是我國高溫合金行業“新質生產力”的代表,公司是國內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掌握高溫合金返回料再生應用技術、並實現產業化的企業。

高溫合金作爲航空航天、核電等高端裝備製造領域的關鍵戰略材料,公司對國家的國防安全和資源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

而公司自身,也受益於研發製造水平的提升,實現了產品結構的優化,以及領先同行的成本優勢。

免責聲明:本報告(文章)是基於上市公司的公衆公司屬性、以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爲核心依據的獨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風雲力求報告(文章)所載內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本報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值風雲不對因使用本報告所採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以上內容爲市值風雲APP原創

未獲授權 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