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到手!才翻了3頁就懵了,這變化有點太猛了...

作者 | 理工男憨爸

來源 | 憨爸在美國

前兩天,收到一位朋友的消息,說新版的數學教材變簡單了,讓我給分析分析。

我一聽,還有這事?

現在理科越來越重要,數學教材還會變簡單?

我頓時來了精神,決定好好研究一下。

不料,拿到了新版本的數學教材,真讓我吃了一驚。

我花了一週時間,拿它跟舊版本做了詳細的比較,發現了幾個很有意思的趨勢,對孩子將來的數學學習和考試很有參考意義。

先說結論,新版本教材越來越向新加坡數學這樣的國際化數學教育靠攏,有這麼幾個特點:

1

讓孩子理解知識點的本質而不僅僅是給出結論。

2

注重思考過程以及批判性思維。

3

注重生活中的數學。

4

注重知識點的關聯和知識網絡的構建。

聽我慢慢來分析。

01

老教材對於孩子的要求是:掌握知識和結論,然後能利用知識去答題,就算是達到課標要求了。

不是很需要孩子去理解知識背後的邏輯和本質。

但我從新教材的幾個細節裡面,就感覺到了新的變化。

舉個例子,教孩子認識“11-20”,看起來非常簡單,但其實不然。

大家可以去翻翻舊版教材,它是這樣講的,用小棒從十一、十二……一直數到二十,然後告訴孩子對應的阿拉伯數字是11、12……20。

發現沒有,它很直白地告訴了孩子結論,阿拉伯數字“11-20”就是這樣寫的,至於爲什麼,它並沒有說,孩子也無需去理解。

但其實,在這一部分,隱含着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十進制。

也就是說,爲什麼從1到9都是一個數字,但是到了十,就變成了兩位數:10。

這一點如果不講透,將來學習加減法進位、退位、位值制、二進制等等,理解起來就不會那麼順暢。

在新版教材中,就不一樣了。

同樣是“認識11-20”,新教材並沒有急着讓孩子從10數到20,而是花了整整一頁的篇幅來講 “10的再認識”。

這裡的重點是:爲什麼十要寫成兩個數字:10。

這就涉及到了十進制的原理。

首先10個一就是1個十,它可以變成一個整體。

9再加上1,這是時候變成一個十,因爲沒有一個數字表示十,所以,寫的時候就要往前進一位,在“十”位上寫1,個位就變成了0,於是就寫成了10。

接下來,它會問你,個位上的“0”可以不寫嗎?答案是不可以!

原來“0”是佔位用的,表示“沒有”,不寫當然是不行的!

10和0~9這些數字有什麼不同?

這就是十進制的由來,也是位值制的本質,看起來很簡單,但是把它講透非常重要。

再來看個例子:9+幾。

舊版教材是這樣的,用的是湊十法,

(舊版教材)

它舉了酸奶的例子,直接就從具象化的酸奶場景轉化成抽象化的算式:

(舊版教材)

這個在我們大人看來很簡單,但是對於六七歲的孩子來說,卻非常抽象,理解起來沒那麼容易。

來看新教材是怎麼做的?

(新版教材)

同樣的例子,同樣的酸奶場景,中間增加了用小棒來演示的環節:

(新版教材)

我一看,這不就是新加坡數學中CPA教學法嘛,從具象到形象,再到抽象。

我記得我在給女兒講十進制的時候,就用了新加坡數學的方法,用樂高積木給孩子演示。

我們用樂高來表示數字,比如3+5是這樣來表示。

那怎麼計算3+5呢?

我跟女兒是這樣說的,只要“3號小人”跳到“5號小人”的身上,得到新的小人就代表了數字8的結果。

女兒對這種學習方法接受起來毫無難度,我就想,是不是可以給她引申一點呢?來個進位加法如何?

於是我又改了一下,我畫了一張這樣的表,又規定了一下:“數字10”必須放到左邊一欄去,而“數字0~9”都得放在右邊一欄。

按照這樣的規則,“數字10”就是這樣:

“數字12”就是這樣:

下面我開始計算“5+7”,我找了“5號小人”和“7號小人”。

先把它們組合在一起:

因爲右邊只能放0~9,目前的小人太高了,得拆一個10出來,於是就拆成了這樣,一個“數字10”和一個“數字2”。

而“數字10”得放在左邊,“數字2”放在右邊,就變成了這個樣子。

最後的結果12不就是“5+7”的計算結果嗎,左邊是十位數,右邊是個位數,分得一清二楚!

你看,通過積木的組合分解,進位加法也輕鬆搞定!

所以,我研究了新教材之後,明顯感覺到,教學方式從:注重知識點直給,注重結論,向重本質、重理解轉變。

孩子不僅僅要記住知識點,而且要從本質上去理解知識點的精髓和背後的邏輯。

所以說,新課標對於孩子的要求不僅僅是解答問題,而是讓孩子知道知識的原理是什麼?有什麼規律?

就像上面的例子,如果理解了所謂十進制的本質,將來不管遇到什麼樣的題目,都能從源頭上解決。

舉個例子,這是北京東城區三年級的題目,沒有直接考兩位數乘法,而是結合了圖形化的方式,考察孩子對乘法算理的理解,並找到算理與模型圖之間的對應關係。

題目出得很巧妙,它把兩位數乘法、十進制、圖形化表達結合在一起,但萬變不離其中,只要理解了知識點的本質,具備具象>>形象>>抽象的思維方式,這道題不難解決。

02

新教材越來越重視引導學生思考。

原來的教材重視知識的掌握,只要解答是正確的,就意味着達標。

而新教材就不同了,要把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給孩子。

比如這個應用題:籃球被領走了6個,架子上還剩下5個,問原來有多少個?

它把問題分成了四步:

它不僅教孩子們怎麼解決問題,還增加了“回顧反思”的環節,讓孩子們從不同的角度去反思問題。

比如這一題中,孩子需要去思考:

爲什麼“領走”的問題,明明是減法,卻要用加法去解決呢?

我一看,這不是我在給女兒學習新加坡數學的時候,老師講到的波利亞解題四步法嗎?

就是這本著名的《怎樣解題:數學思維的新方法》,波利亞在書中給出了經典的解題方法,至今被全球的老師和學生廣爲應用。

他提出了著名的解題四步法:

理解題意>>制定計劃>>執行計劃>>回顧反思。

尤其是最後一步“回顧反思”(Look Back)特別重要,其實就是一種批判性思維,讓孩子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問題。

比如新教材裡這道例題,同一個加法應用題,會給出多種可能的解決方法,然後和孩子們一起分析每種方案的優缺點。

解決問題之後,還會引導學生們進行反思:

爲什麼同一道題列出的算式卻不一樣?

還有沒有其他的算式?

這種探索式的學習方法,鼓勵孩子不要滿足於找到一個答案,而是要深入從不同維度去思考問題,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

女兒在學新加坡數學的時候,也有類似的場景,它不直接給出結論,而是從不同的思維和解決方法入手,去討論反思。

比如分數大小的比較,爲什麼不是直接拿分母與分母比,分子與分子比?

還有分數的加法,爲什麼不是分子+分子,分母+分母?

03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這個在新教材裡面體現的淋漓盡致。

本質上就是在生活情境的呈現數學,這又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讀懂生活中的數學,第二個是孩子自己創造生活情境。

先來看第一點:讀懂生活中的數學。

這次新教材有個最大的變化,就是大量的生活場景,比如之前舊教材裡面的“位置”章節,被拿掉了。

那“位置”這個知識點怎麼教呢?

全部融在了生活場景裡,這裡講第幾層:

這裡講前後左右:

這裡講身體的左右以及順序。

新教材花了整整11頁篇幅,呈現了各種生活場景,然後把數學知識融在裡面。

這就是新教材的趨勢,讀懂生活中的數學。

那麼反過來,就是第二點:創造生活情境。

舉個例子,舊教材課後習題,可能是簡單的計算題,但是新教材畫風變了。

你看這個:根據7+3=10來編一個數學故事。

這是不是很像語文裡面的看圖說話?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孩子首先要理解什麼是加法?

還要創造一個場景,把問題放在裡面,利用數學語言表達出來。

所有的數學問題都要放到生活情境中,也是真正意義上的跨學科。

這也是爲什麼近年來中高考題目,出現了大量的跨學科生活情境的應用題,像這種800字題乾的,講的是如何開超市,考察的就是讀懂生活中的數學,讀懂跨學科場景中的數學。

所以,這項能力的培養,一定是從小就開始的,從看圖說話、講數學故事、到讀純文字理解數學問題,逐步培養。

就像女兒學的新加坡數學裡面,就有很多這樣的.

比如看圖編乘法故事:

這是編分數故事,並表述分數與小數的轉化過程。

還會討論滑梯傾斜度不同帶來不同的遊戲體驗。

04

新教材還有個大變化,那就是知識點的關聯。

以前在課後有一個複習環節,就很簡單,叫總複習:

現在變了,叫“複習與關聯”,要求孩子去整理知識點,自己去畫知識圖譜。

這個要求就高多了,不僅要回顧知識,而且需要把知識點關聯起來,形成知識網絡。

比如這個知識點:多邊形的類型,它是一個複習總結,不同多邊形有各種包含關係,就是一種複雜的知識圖譜。

再比如這個10000以內的數,它就涉及到了計數、位值制、數軸等知識點的關聯。

綜上所述,新教材雖然今年只更新一年級,但是很顯然,已經反映了未來數學學習和考試的趨勢。

它越來越像新加坡數學這樣的國際化的教學方法靠近,讓孩子成爲真正理解數學,對數學感興趣的人。

但同時,也對老師的教學要求也就更高了,需要把知識點背後的邏輯、批判性思維、生活中的數學以及知識圖譜融合到教學中。

我想這也是數學新課標想要達到的效果:提升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

作者 | 京教君內容來源 | 憨爸在美國

今日推薦視頻

歡迎掃碼加入

京教圈學習交流羣

注意!微信算法改版了!

圈友們要是不給京城教育圈加星標,

可能就收不到京城教育圈的推文了,

所以,親們一定一定一定要加星標!

重要的話說三遍!

然後,多點在看、多點贊、多分享,

不然我們就要失去彼此了……

親們,快加星標,風裡雨裡,

京教君在這裡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