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九條”棒喝化工巨頭 中泰化學“戴帽”或遭機構“避險賣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趙雲帆 報道

中國500強企業、西北最大的化工上市企業、氯鹼化工兩大國內巨頭之一、PVC產能常年維持國內第一——這是中泰化學(002092.SH)身上所擁有的一系列輝煌標籤。

而當這樣一家上市公司竟然與特別風險提示(ST)聯繫起來的時候,預示着前所未見的嚴監管態勢。

5月17日晚間,中泰化學披露了兩份公告,分別載明公司收到了新疆證監局《行政處罰決定書》,稱中泰化學存在財報虛假記載,重大遺漏,控股股東關聯方資金佔用未及時披露等證券違法內容;包括公司因上述事項,將在停牌一個交易日後被實施特別風險提示(ST)等內容。

“大型國企也能被ST”……類似的討論在中泰化學受罰後開始席捲社交網絡。“新國九條”出臺後,上市公司治理問題的突出性和嚴肅性也被真實的放到了檯面之上。

“說明監管層在加大對虛假記載和資金佔用的監管力度,也說明國九條的相關監管政策已開始全面落地,”知名經濟學者盤和林告訴記者。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也表示:“新國九條明確提出了加大上市公司治理問題懲處力度的要求,中泰化學被ST契合了這一要求。這表明監管部門對上市公司治理問題的重視程度正在不斷提高,預計將會有更多的監管措施和政策出臺,以規範上市公司的行爲,保護投資者的權益。”

“500強”淪爲ST股

公開資料顯示,中泰化學前身爲新疆燒鹼廠,2001年改制股份制法人,2006年登陸深交所。當前,公司爲全球最大的乙炔法PVC生產企業和國內最大的氯鹼生產企業。

主業方面,中泰化學生產銷售聚氯乙烯樹脂(PVC),離子膜燒鹼、粘膠纖維、粘膠紗等產品,廣泛應用於紡織、建材、新能源、國防等20餘個行業,市場覆蓋全球90多個國家和區域,享有較高的市場知名度和信譽。

而從背景來看,中泰化學系出中泰集團,後者爲西北綜合化工巨頭,經營除氯鹼化工之外的煤化工,石油化工等多個大化工產業集羣。從官方信息來看,集團公司於2022年首次進入《財富》雜誌世界500強,總營業收入達到接近3000億元,管理總資產約2000億。

這樣一家主業突出,背景雄厚的地方國企,卻因違法違規操作,面臨即將被打上ST標籤的命運。

根據中泰化學披露的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公告,中泰化學2022年年度報告中存在虛假記載。其中爲完成中泰集團營收目標,中泰化學及其子公司將其不作爲控制人或僅爲代理人的業務作爲主業覈算,2022年合計虛增收入42.48億元、虛增成本42.48億元,分別佔2022年年度報告中披露的營業總收入及營業總成本的7.60%及7.75%。

而由於公司在以上財務週期以虛增收入、成本的財務報告作爲多個批次債券、債務融資工具的發行和存續憑依,因此中泰化學也存在融資報告虛假記載的違法事實。

除此之外,公司還存在控股股東資金佔有未及時披露的問題。

公告稱,2021年、2022年,中泰化學及其子公司以預付款、退貨款、代收代付運費等名義,直接或通過第三方公司與控股股東中泰集團及其關聯方發生非經營性資金佔用的關聯交易,總髮生額爲77.18億元,其中2021、2022年分別發生21.54億和55.64億,其分別佔當年淨資產的8.54%和21.61%。

內控被架空

個人處罰方面,基於包括虛假記載,資金佔用等違法事實的基礎上,新疆證監局分別對中泰化學以及涉虛增收入財報時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財務總監、監事、副總經理等相關公司責任人處以警告並處以罰金的決定。

記者發現,在案件陳述中,公司董事會,管理層疑似遭到了中泰集團的架空,從而成爲了出現前述虛增收入、資金佔用問題的導火索。

公告顯示,中泰化學時任前董事長楊江紅、時任公司財務總監彭江玲分別遭到250萬元和150萬元的重罰,公司時任總經理劉洪也遭到處罰,但罰金低至60萬元。

從案件偵辦過程來看,楊江紅曾對相關指控進行申辯,並要求降低罰金,具體理由包括作爲公司董事長“不具有履職需具備的法律及財務知識、對其職位安排不合理”,“中泰化學在決策上不具有獨立性,公司的管理和決策權實際均由中泰集團行使”,以及“在重大經營層面不享有話語權,存在受脅迫或誘騙情形”等。

但對此新疆證監局認爲,不具有履職能力,缺乏獨立性不能作爲免責事由,而楊江紅也未提供其被脅迫的證據,無話語權亦不屬於受脅迫誘騙情形,因此對申辯材料未予以採納。

類似情況亦出現在對劉洪過失的量裁中。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劉洪“任職期間多次就中泰化學缺乏獨立性等問題作出報告及提醒,積極配合調查工作”,因此其罰金金額遠低於楊江紅、彭江玲兩人。

從履歷上來看,楊江紅作爲時任董事長,曾長期在中泰化學內部擔任高管,並未在中泰集團有任職經歷;董事兼總經理劉洪在入職擔任相關崗位前,則從未在中泰集團體系中擔任任何職位。

而從最新的持股結構和董事會構成來看,當前中泰集團持有中泰化學股票截至一季度僅爲25.9%,但由於與其它股東持股比例相較較遠,中泰集團仍爲單一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而從當前董事會結構來看,8位董事席位中,4位來自中泰集團,其處在幾乎對董事會實現控制的狀態下。

機構投資者或避險賣出

中泰化學如今的遭遇,不僅讓人聯想起出現類似情形的ST康美(600518.SH)。

2017年之前的康美藥業與中泰化學曾有着類似的市值體量,類似的市場與機構關注度。2017年,康美藥業陸續被曝出虛增收入和大股東資金佔用,包括鉅額現金去向不明等問題。

隨後,經地方證監局調查後,公司相關責任人,資金佔用方均按當時證券法約定進行了處罰。

如今,康美藥業的大股東已經從康美實業轉變爲由廣藥集團控制有限合夥。但是從2017年至今,康美藥業至今仍然未能消除部分股東操作對企業治理和後續經營產生的影響,導致康美藥業仍處於特別風險提示(ST)的狀態中。

與康美藥業控股股東相比,中泰集團有着遠高於前者的資金體量與合規實力。但中泰集團是否會尊重處罰,並積極消除後續影響,現在來看仍要打上一個問號。

僅從短期來看,中泰化學即將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機構投資者可能出現的避險賣出。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中泰化學共獲214只基金持有合計1.58億股公司股票,約合9.64億持有市值。前十大股東、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險資和公募基金分別列居公司第七、第八大股東。

而一旦上市公司被ST,在投資上可能面臨不利影響。主流機構對於ST股投資大多較爲謹慎,尤其是在“新國九條”出爐之後,對於ST公司的投資更是慎之又慎,部分基金甚至將這類標的排除在股票池之外。此外,對於一些已被納入指數成分股的公司,在被ST之後,也會被移出成分股序列。

而從股價來看,中泰化學已經連跌三年。5月17日,中泰化學收4.93元,總市值爲127.7億元,這距其2021年9月近18元的股價高點,已跌去了超過七成。而在ST公告發布覆牌之後,11.28萬戶股東或將面臨更大的市場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