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十年:從“育分”到“育人”

全文長 20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3分鐘

2014年

《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頒佈

我國啓動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2024年

作爲首輪試點省份的浙江省

走過了高考綜合改革的十年曆程

新高考制度

如何倒逼教育體系加快改革步伐?

招生評價體系發生了怎樣的轉變?

如何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爲國家科學選才?

“育見新聞”專訪

浙江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黨委副書記

申屠永慶

育見新聞:2014 年,浙江、上海作爲首輪試點省份啓動高考綜合改革。歷經十年,“新高考”的“新”字意味着什麼?

申屠永慶:在2012年,黨的十八大站在新時代的歷史高度,明確提出了“立德樹人”作爲教育的根本任務。這一理念的提出,不僅深刻反映了中國社會發展的新趨勢,也彰顯了對於教育事業發展的新要求。而“新高考”中的“新”字,正是這一時代背景的集中體現,它不僅標誌着中國教育評價體系的一次重要變革,也承載着立德樹人新要求的時代使命。

作爲學校,我們應當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深化教育教學的改革與創新。特別是育人方式的探索,應當成爲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要摒棄過去那種過分追求分數、忽視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模式,真正實現從“育分”到“育人”的根本轉變。

育見新聞:針對“3+3”的考試科目設置方式,浙大附中進行了哪些教學改革與有效探索?

申屠永慶:新高考改革顯著特點之一是增強學生的選擇權,學校不僅要爲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選擇,還需培養學生做出明智選擇的能力。爲實現這一目標,學校需承擔兩大核心改革任務: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這兩大任務之間存在緊密的邏輯關係,共同服務於立德樹人的國家戰略和促進學生素養髮展的教育策略。

在育人體系重構方面,學校需進行一系列體系化的改革。首先,學校需明確自身的人才培養目標,即確立清晰的目標體系,指明要培養具備何種素養和能力的學生。其次,學校需構建與之相匹配的課程體系,確保課程內容能夠全面覆蓋學生所需的知識和技能,並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生涯發展體系的建設也至關重要,它幫助學生認識自我、規劃未來,爲他們的長遠發展提供指導。此外,學習空間體系的優化也是必要的,學校應創造豐富多樣的學習環境,以支持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最後,學校治理體系的改革也需同步進行,確保學校的管理和運作能夠高效、有序地支持育人體系的實施。

在教學改革方面,學校應致力於賦予學生更多選擇權,並培養他們做出合適選擇的能力。這要求學校在教學方式和教學組織形式上進行創新。例如,面對浙江省新高考政策中的“七選三”模式,學校應積極探索選課走班制度,允許學生根據自身興趣和特長選擇課程,並通過走班形式進行學習。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動力,還有助於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選擇能力。

育見新聞:浙江有一門特色選考科目“科技”,您如何看待這門課程的設計?

申屠永慶:技術學科作爲高考選考科目,我想這是浙江省的創舉,很有遠見。浙江經濟社會產業結構的特點,決定了浙江需要大量的技術人才,而這些技術人才要從我們浙江自己來培養,如果高考不考技術,中學對技術肯定是不夠重視。所以,我覺得浙江省要考技術還是是很有遠見的一件事情。

育見新聞:“兩依據、一參考”是新一輪高考改革的突出特徵,普通高中綜合素質測評到底有多重要?

申屠永慶:因爲綜合素質評價是反映一個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情況。所以,對於學生人生的成長和全面的發展來說非常重要。對於學校來說,是遵循正確的辦學方向,重視綜合育人,全面育人,構建育人體系,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

育見新聞:作爲首批“新高考”改革的參與者與開拓者,您有什麼經驗分享?

申屠永慶:過去十年間,學校、教育和師生都經歷了顯著的變革,這些變化是高考改革帶來的直接體現。高考改革的初衷正是希望推動教育環境、教師角色和學校辦學理念的積極轉變,營造一個更加健康、理性的教育生態。

首先,從校長的角度來看,高考改革促使他們更加理性地看待教育,對教育充滿情懷,並更加自覺地投入到教育實踐中。他們開始關注教育的本質,即“做真教育,真做教育”,努力將學校打造成一個真正致力於學生全面發展和育人的地方。

其次,教師的角色也在發生變化。許多教師不再侷限於應試教育的框架,而是更加深入地研讀課程標準,積極參與學校的教學變革。他們不僅注重知識的傳授,更強調教學的效果和意義,以及育人的重要性。這種轉變使得教學更加生動有趣,也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

對於學生而言,新高考改革帶來了綜合素養的提升和學習主動性的增強。學生開始更加關注自己的全面發展,不再僅僅追求分數的高低。他們對未來的追求更加明確,學習目標和專業發展方向也更加清晰。

總而言之,改革任重道遠,迷茫不迷路,真的要堅持正確的育人方向,真正做到立德樹人爲黨育人,爲國育才。

育見新聞:高考了,您有哪些寄語要送給考生?

申屠永慶:高考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全部,人生遠比分數豐富,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多年來付出的努力,尊重高考,超越高考。

校長派投稿郵箱:xzpxzzk@163.com

來源丨育見新聞

編輯丨智庫君

版權說明丨校長派尊重原創,版權爲原作者所有,若侵權,我們會及時聲明或刪除。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爲改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