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時代給孩子選高中,別隻盯着錄取分數!

記者| 李宇欣

距離2024年成都中考,還剩最後一個月。怎麼給孩子選高中?這是每年中考前後,擺在家長們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有幾個基本點要先梳理清楚:

第一,對於超高分考生來說,這個問題是不存在的,對準收分最高的高中填報就完事。

第二,對於超低分考生來說,這個問題……也不太糾結,畢竟,似乎也沒啥太多可選的餘地。

世界上大多數問題的難點,總是呈橄欖球狀的,最糾結的,最難辦的,最迷茫的,往往是中間羣體。中考升學怎麼選高中,也符合這個規律。

可能有家長會說,選高中不就是看升學率、重點率嗎?不就是看誰提分更厲害嗎?換作以往,這個思路是成立的,但是,在四川2025年就要實行新高考的背景下,這個思路就有點片面了。

今天要跟大家聊的,就是新高考背景下的選高中思路,有行業專家做了個概括,叫“兩選,兩不選”,我們認爲,這個說法還是很精煉的。

2025年,四川就要開始實行新高考。和“老高考”相比,其最大區別之一在於,以往是高考完了根據分數填志願,但新高考背景下,不能等到高三畢業,而是要在高一結束時,就要明確未來高三的報考大方向,從而決定怎麼在多達12種的科目組合中進行選擇。

如何在高一時爲孩子做出最佳選擇,生涯規劃教育,就是相當重要的一堂課。關於生涯規劃教育和新高考,我們已經講過很多期了。不清楚的家長,可以往回翻,看看我們近期的一些報道。

所以,第一選:要選重視生涯規劃教育以及生涯規劃教育做得好的高中。

這句話,可不是我們亂說,而是專家們近年來一直在呼籲的。

就在4月29日,四川省教育廳和四川大學共同舉辦了2024四川大學中學校長論壇,來自全國近20個省份的150餘位校長和代表參加,聚焦“中學生英才計劃”、“強基計劃”和“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計劃2.0”,共同探討大學與高中拔尖創新人才的銜接式培養新路徑。

論壇上,多位專家都提到,隨着新高考陸續全國鋪開,學生的生涯規劃前置教育已成必然。

比如綿陽南山中學黨委書記徐勇就談到,他所在的學校,正把生涯規劃轉化爲比較具體的學業規劃,“我們平均半個月邀請一位院士、高校教授等學者來到學校做講座,讓學生在每一個時段都能瞭解未來到底該怎麼去進一步的去學習”。

2024四川大學中學校長論壇中學校長沙龍環節

爲什麼生涯規劃教育要前置,又爲何重要?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顧雪英表示,生涯規劃教育就是兩條腿走路,一條是學生的自我認知,另一條是對環境的認知。再通俗點說,生涯規劃教育就是讓學生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擅長做什麼、志向做什麼,以及適合做什麼。有了這個基礎,才能在填志願的時候不“開盲盒”。

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顧雪英

並且,生涯規劃教育與升學率絕對不是兩張皮,生涯規劃做得好的學校,升學率高往往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畢竟,引導學生提前正確認知自我,當然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激發自驅力,進而爲理想院校奮鬥,而不是渾渾噩噩只知道埋頭刷分。

所以,準則第一條:考察一下目標高中的生涯規劃教育,如果學校很重視,且做得好,可選;反之,慎選。

這一條,和上一條既有呼應,但也有區別。

可能家長們更熟悉幼升小、小升初的銜接,但實際上,高中到大學的貫通式培養,正在近年來受到更多的重視和呼籲。

原因很簡單,以前高中們可能都是帶着學生悶頭刷分,但這些學生們被送到大學後,大學發現並不是自己想要的人才。比如,缺乏自主學習能力,沒有科研能力,缺少質疑精神,等等。

在29日論壇現場,四川大學校長汪勁鬆在致辭中談到,“大學的拔尖創新人才來自於中學的優質生源,離不開中學的基礎教育前期培養,因此有必要持續深化高中和大學的銜接。”

怎麼銜接?跟大家舉個例子,可能大家一下就能理解了。

十多年前,教育部啓動了一個“中學生英才計劃”,簡單說,就是每年選拔一批品學兼優、學有餘力的中學生走進大學,在著名科學家指導下參加科學 研究、學術研討和科研實踐,進而發現一批具有學科特長、創新潛質的優秀中學生,爲“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輸送後備力量,並以此促進中學教育與大學教育相銜接。

最新數據顯示,這個計劃已經包含了58所高校,覆蓋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五大學科。

2024年年初,四川又正式啓動“天府中學生英才計劃”(試點),試點實施城市包括成都市、德陽市、綿陽市、資陽市、眉山市,試點實施高校、科研院所包括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試點實施學科爲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工程。

注意,讓高中生們提前走進大學,可不是讓高校老師們幫他們補課刷分的,而是科學啓蒙。要的是激發科學興趣、提高創新能力,樹立科學志向。

聽起來很空是嗎?再退一步說,就是大學不希望考進來的都是隻會做題的書呆子,而是真正要有科研創新能力的苗子。

所以,現在大學們都很願意把課程延伸到高中去,提前做好高中和大學的銜接。

以四川大學爲例,近年來,爲進一步打通大學與中學的學段銜接培養通道,四川大學與包括成都市第七中學、成都樹德中學、成都石室中學、綿陽南山中學在內的多所川內知名中學都簽了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協議。

就在4月中旬,在四川大學與四川大學附屬中學舉行的“拔尖創新人才聯合培養”(川大附中川大班)項目簽約儀式上,《四川大學通識教育進中學課程指南》正式發佈——這是全國首個大學通識教育進中學課程指南,標誌着大學和中學銜接貫通爲路徑的新時代通識教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四川大學攜手四川大學附屬中學“拔尖創新人才聯合培養”

項目簽約儀式現場

所以選擇標準二:看看你的目標高中是否重視“高升大”課程銜接,看看他們是否有更豐富的大學資源,看看他們平時是否在努力給學生創造提前走進大學的機會。如果做得好,可選,反之,慎選。

結語——

坦白說,上述兩個標準,可能都不如升學率、重點率來得直觀,甚至聽起來有點虛頭巴腦的。

但是,如果大家多關注一下大學錄取,就會發現,近年來,多元升學已經成爲趨勢。用一位大學招辦主任的話來說,“一個學生總分660但只會刷題,另一個學生總分650但很有創新科研能力,我們(大學)肯定是更願意錄取這個650分的。”

包括2024年,多所大學願意爲單科優秀的學生提供破格錄取的機會,其實也是同一個道理。

這也就是前面說的,爲什麼中高分考生在選高中時一定要慎重的原因。因爲高中選得好,中等生們在高中期間“低開高走”的機會纔會更多。

這跟是否公平無關,而是大學在清楚地、反覆地傳遞信號:我們不要只會做題的書呆子,我們需要的是有創新精神、有科研基礎的人才。

這就是趨勢,這就是風向,因爲這樣的人才培養模式,才更符合國家未來的發展需求。

因此,如果一所高中對這樣的風向無動於衷,還在翻“刷題”拼成績的老黃曆,也許在短期內還能繼續有用,但是從長遠來看,只會慢慢失去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