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雕塑追憶“被遺忘”的勒熱夫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雪丹】相信每個到過俄羅斯的人都會對二戰給那裡留下的遺產有着深刻的印象。從國家心臟莫斯科到面向歐洲的大門聖彼得堡,還有許多遍佈在前蘇聯地區的城市中,都有數不勝數的雕塑和紀念碑銘刻着它們爲二戰勝利作出的卓著貢獻。蘇聯時期,政府向在戰爭中發揮重要作用的12座城市授予了“英雄城市”稱號,然而還有一些同樣經歷過腥風血雨卻未能躋身“英雄城市”的地方,最終被命名爲“軍人榮譽城市”,勒熱夫就是其中之一。
說起勒熱夫,很多軍事迷們都耳熟能詳。從1942年年初的嚴冬鏖戰至1943年初春的勒熱夫戰役在軍事史上有着不容小覷的地位。勒熱夫坐落在俄羅斯的母親河伏爾加河畔,同時也是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位於莫斯科通往拉脫維亞首都里加的交通要道上。當年納粹德國的軍隊一度攻至莫斯科的城牆下,蘇聯紅軍經過殊死搏鬥在酷寒的考驗中將德軍逼退,迫使其撤退到200公里外的勒熱夫地區,但這部分德軍精銳部隊駐紮在勒熱夫仍然對莫斯科有着極大的威脅,蘇軍發起多輪攻勢試圖奪取包括斯摩陵斯克州部分地區在內的“勒熱夫突出部”,但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據統計最終傷亡人數接近180萬人,這場戰役也被稱爲“勒熱夫絞肉機”,蘇軍幾乎用人海戰術擊退了德軍,並牽制住了德軍精銳避免其支援被圍困在斯大林格勒的德軍第六集團軍,可以說爲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付出了血的代價,同時爲二戰整體局勢的逆轉作出了重大犧牲。
遺憾的是,這場戰役中蘇軍投入極大損失也極大,但被同期意義更加重大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掩蓋了光芒,認知度遠落後於後者。儘管有數十萬生命犧牲在這片土地,也沒能使勒熱夫成爲“英雄城市”。或許是爲了彌補勒熱夫留下的遺憾,也爲了追憶那些快要被世人遺忘的英勇烈士,俄羅斯政府於2017年決定在勒熱夫爲蘇聯士兵建造一座紀念雕塑。這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首次爲二戰中犧牲的士兵塑像,同時這座雕塑及其附屬紀念館的建造也是慶祝2020年“偉大的衛國戰爭”(即1941年至1945年蘇軍抗擊德國納粹)勝利75週年紀念活動的一部分。
雕塑選址于勒熱夫市中心西南8公里處,靠近莫斯科至里加的高速公路,因爲這裡視野開闊,從很遠的地方就能看到高大的士兵形象。雕塑設計師安德烈·科洛布佐夫是出生於哈薩克斯坦的“80後”,曾參與過俄羅斯國內外多個重大雕塑項目的設計工作。與他合作長達10年之久的“90後”建築師康斯坦丁·福明則一同參與了整座紀念羣的建築工作。兩人的作品在數十位設計師的作品中脫穎而出,其核心部分是高達25米的青銅士兵雕塑,形象是根據勒熱夫戰役中參戰士兵的真實形象製作的。他身着蘇聯士兵最常穿的軍服,身後是飄動的防雨斗篷,手握蘇軍利用率最高的衝鋒槍,下半身服裝逐漸破碎分離,演化成飛翔的鶴羣。士兵目光低垂似乎在凝視着腳下的土地,而鶴羣則像是托起士兵逝去的靈魂,飛向遠方(如圖)。雕塑下方安放着一座大理石製成的紀念碑,下方用鍍金字母書寫着蘇聯詩人特瓦爾多夫斯基《我戰死在勒熱夫城下》中的詩句:“我們爲祖國母親戰死,而她得到了拯救”。
距離雕塑的不遠處,是勒熱夫戰役紀念館,展示着戰爭期間拍攝的圖片、士兵們在前線寫下的信件以及勒熱夫戰役倖存者們親述的回憶錄。雕塑前有一條長達55米的小巷,兩側的花崗岩牆面上覆蓋着金屬面板,上面刻着超過1.7萬名犧牲在勒熱夫戰役中的將士的名字。整個紀念館及其周圍地區形成了一座紀念公園,種植了1500多株灌木和樺樹、楓樹等樹木,映襯着悲愴的士兵雕塑。
紀念館的揭幕儀式原本安排在2020年5月9日慶祝衛國戰爭勝利75週年紀念日,但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被推遲到6月22日的紀念和哀悼日舉行,最後又延期到6月30日。紀念館開幕當天,俄羅斯總統普京與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一同出席揭幕儀式,並向紀念碑獻花。儀式結束後,兩位總統還在“紀念花園”中栽種下緬懷死難者的雲杉樹。
勒熱夫紀念館的建成可以說不僅僅是告慰參加那場殘酷戰役的將士們,也是向千千萬萬在二戰中爲正義而戰的英靈致敬。榮耀往往被賦予那些戰鬥中的高光人物,然而勝利何嘗不是數不勝數的無名將士用生命換來的,當他們決定犧牲自己成全大局時,在後人書寫的歷史和記憶裡就理應爲他們留有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