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作機器人第一股”火了!這些環節或率先打開具身智能應用缺口
(原標題:“協作機器人第一股”火了!越疆科技“靈巧操作+直膝行走”人形機器人擬年中試產 這些環節或率先打開具身智能應用缺口)
《科創板日報》3月13日訊(記者 餘佳欣) 人形機器人賽道持續火熱。
近日,被稱爲“協作機器人第一股”的越疆科技發佈“靈巧操作+直膝行走”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受此消息影響,該公司3月12日港股股價一度漲超40%,截至當日收盤,其股票暴漲27.5%,報收於51.7港元/股。
該公司被命名爲Dobot Atom的新品機器人,身高1.53米,體重62公斤,是面向工業級精細操作全尺寸仿生人形機器人,搭載自研神經驅動靈巧操作系統NDS和仿⼈直膝行走系統AWS,可完成100多種複雜操作任務,適應700-1000mm工作臺高度的工業場景。
據越疆方面介紹,目前該款新品已開展國內一線車廠、電子製造廠、咖啡奶茶店的場景合作,並將於今年年中實現試產和批量。
“未來三年,越疆將全面擁抱具身智能,推動智能機器人走進各行各業和千家萬戶家。”越疆科技相關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
▍協作機器人第一股 近三年半累計虧損超2.5億元
越疆科技創始人劉培超、首席科學家郎需林是山東大學校友,均爲山大機械工程系的碩士畢業。2015年,劉培超這位“80後”聯合劉主福等4位山大校友,開發出首款桌面級輕量智能機械臂。該產品在海外衆籌平臺Kickstarter上收穫了一千多臺訂單,衆籌金額接近62萬美元。由此,越疆科技正式宣告成立,並於2024年12月23日在港交所上市,被業內稱爲中國“協作機器人第一股”。
據其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各期期末,越疆科技營收分別爲1.74億元、2.41億元、2.87億元及1.2億元。不過,2021年至2023年,越疆科技的淨虧損分別爲4175.6萬元、5247.7萬元、1.03億元,加之2024年上半年淨虧損5988.3萬元。計算下來,最近三年半時間,越疆科技累計虧損超2.5億元。
產品方面,截至招股書披露日,越疆科技已推出4個系列共27款協作機器人型號,負載能力介於0.25千克至20千克不等,客戶包括富士康、比亞迪、豐田汽車、三星、寧德時代等。
六軸、四軸協作機器人及複合機器人是越疆科技的主要營收板塊。其中,四軸協作機器人更多地應用於教育和輕工業領域;六軸協作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則更加廣泛,涵蓋了零售、醫療、化工等行業。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近年來,越疆科技營收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六軸協作機器人逐漸取代四軸協作機器人成爲營收主力,其在2024年上半年佔比超過50%。而其四軸協作機器人的營收規模則在明顯縮減,營收佔比由2021年的68.8%大幅縮減至2024年上半年的30.5%。
越疆科技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目前該公司規劃配置10條自動化生產線,最大年產能達10萬臺。
目前,越疆科技在汽車、新能源、3C電子等15大行業部署超過8萬臺,覆蓋80多個國家和地區。越疆科技相關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目前該公司產品應用量最大的行業爲工業製造,尤其在汽車、3C電子和鋰電領域;增速最快的行業爲醫療健康(手術輔助機器人)和新能源(電池拆解),年需求增速超50%。“2024年,我們的機械臂已在全球200多臺手術中應用,並在寧德時代的電池模組柔性產線大量使用。”
在具身智能方面,上述人士介紹稱,目前越疆具身智能機器人產品規劃及佈局涵蓋AI技術的四種最佳載體,包含AI+雙臂機器人(X-Trainer),AI+單臂機器人(便攜式通用數據採集平臺PocketGo)、AI+輪式+雙臂(Mobile X-Trainer),AI+雙足+雙臂(人形機器人Atom)四個系列的具身智能機器人產品。
其中,2024年4月該公司推出具身智能機器人X-Trainer。越疆科技相關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目前該產品已在比亞迪、立訊精密、創元等多家制造業龍頭企業落地應用。
海外市場方面,其提到,“現在我們的海外收入佔比是59%,目前已在北美、歐洲、東南亞設立本地化團隊,結合區域需求定製產品(如針對德國汽車業的力控機械臂),與當地集成商共建生態。”
天眼查顯示,越疆科技上市前共獲得8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中金資本、深創投、前海母基金、中網投、道生資本、鬆禾資本、溫氏資本、招商局資本、雲暉資本、勢能資本、農銀國際、君溢創投、寧波梅山、珠海同道、中車資本、卓源亞洲、十維資本、玖菲特投資、國盈君和、米拓投資、海聯中正、華融天澤等數十家機構,投後估值達35億元。
▍協作機器人廠商加碼人形機器人賽道
協作機器人,指具有可操作性機械臂的機器人,用於在共享空間或人類與機器人近距離操作時進行直接的人機交互或協作,具有安全標準、便於使用、更靈活以及與工作人員合作的固有能力的特點,廣泛應用工業、商業、醫療健康及科研教育領域等行業。
按2023年的出貨量計,越疆科技在全球協作機器人行業中排名前二,並在中國所有協作機器人公司中排名第一,全球市場份額爲13%。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由於協作機器人毛利率遠高於工業機器人,吸引更多企業佈局該賽道,全球工業機器人巨頭也已進入協作機器人領域,不過亦導致同質化競爭嚴重,各大廠商打起了激烈的“價格戰”。
以越疆科技爲例,2021年至2023年,該公司六軸協作機器人的平均售價由6.59萬元/臺一路下滑至5.66萬元/臺,降幅高達14.11%,而到了2024年上半年,平均售價更是進一步下探至4.71萬元/臺。與之對應下,2021年至2023年,該公司的毛利率分別爲50.5%、40.8%和43.5%。
當前,不少廠商正開拓業務邊界,下場具身智能賽道。業內人士認爲,隨着政策紅利釋放及供應鏈成熟,協作機器人企業或將在人形賽道率先打開規模化應用缺口。
2024年工博會上,節卡機器人首次發佈了人形機器人JAKA K-1,JAKA K-1採用擬人型構造,全身有29個關節(不含靈巧手),擁有±0.1mm重複定位精度,搭載高精度、更高剛性的7軸雙臂,單臂負載約3-5kg。
2023年,遨博智能曾表示,將在深耕協作機器人領域的基礎上,進軍人形機器人賽道。同年年底,人形機器人(上海)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其股東包括上海電氣控股集團、上海張江集團、遨博智能和鋼鐵俠科技。2024年,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該公司發佈了中國首個全尺寸開源通用人形機器人“青龍”。
2024年4月 ,完成新一輪融資後,珞石機器人方面表示,珞石在機器人運動規劃、動力學控制、一體化關節及核心零部件、智能視覺+力覺技術等方面已經具備了人形機器人全棧技術能力,同時珞石將與更多人工智能頭部研究機構和企業進一步深化合作,加速實現人形機器人真正的產業化落地。
在這其中,不少新起之秀處於IPO遞表階段。其中,2023年,節卡機器人遞表科創板,並於今年1月15日在上交所更新上市申請審覈動態。另有媒體報道稱,遨博智能也已啓動上市計劃,輔導機構爲華泰聯合證券。
這兩家企業均成立於2015年前後,時值協作機器人概念推出之際,飽受資本青睞。
節卡股份在IPO前有過6輪融資,投後估值約35億元。投資陣容包括淡馬錫、軟銀、賽富投資基金、中信產業基金等機構,最後一輪融資是2022年獲得近10億的大額D輪。
遨博智能也完成了7輪融資,背後投資方包括復星、國開製造業轉型升級基金、鼎盛合創、東方證券等十多家機構,最後一輪融資也是D輪,定格在2023年6月。
據高工機器人不完全統計,目前超過10家協作機器人本體廠商入局人形機器人賽道,成熟的協作機器人企業在關節零部件、控制器等領域技術成熟,協作機械臂產品經過市場化驗證,更有望推動人形機器人的應用落地和市場化發展。
不過亦有業內人士表示,行業仍面臨衆多挑戰,以“靈巧操作+直膝行走”人形機器人來看,其研發需突破生物力學仿生、高精度控制、算力瓶頸及成本限制等多重難關。儘管越疆等企業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但行業仍處於技術攻堅期,未來競爭將聚焦於系統集成效率與商業化落地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