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銀華/OpenAI事件與永續發展目標

個性內向、靦腆,還有點社交恐懼症的OpenAI執行長奧特曼,卻能對國會議員侃侃而談,讓他們瞭解什麼是AI。法新社

葉銀華

大家普遍誤解企業經營只追求股東權益或只在意利潤。從實務運作,當公司滿足客戶的需求而有營業收入時,要先支付人工成本、原料成本、製造費用、管銷費用,也就是員工、供應商,以及公司有業務往來者皆先獲得報償。其次,要支付利息費用、員工教育訓練費用與投入環境保護費用,亦即債權人拿到償付、提升員工人力資本,以及維護公司所在之社區大衆的權益。再者,有獲利須繳納公司所得稅,政府也拿到稅收,此乃公司對公益的貢獻。

因此,在收入分配給上述「非股東利害關係人」後,如果有剩下的才屬於股東的,當然若剩得非常多也全都屬於股東,所以股東是公司風險的最終承擔者,也讓其擁有公司所有權,如此公司纔有意願承擔風險,方能增加規模與價值,進一步促進經濟成長。

亦即,企業經營不是僅爲了股東或一味地追求利潤。股東是公司擁有者的先決條件是「非股東利害關係人」的合理權益有受到保障。因此,我將公司經營目標,從極大公司價值,轉換成至少先確保「非股東之利益關係人」的合理權益下,再追求股東價值最大。

接着,公司的利害關係人日益重視永續發展的議題,例如:供應鏈的國際大型企業,要求代工廠或供應商必須減碳排放與提高永續發展績效、債權銀行或債券投資人將永續發展納入授信審查及投資標準、政府將淨零排放列入長期目標、股市機構人將永續發展納入投資標準。因此,公司必須與利害關係人溝通,調查各利害關係人對於相關議題的關切度,以及各議題對公司衝擊的顯著性,進而鑑別出公司在永續發展應該注意的重大要議題,並且釐定各議題的具體目標,藉以落實執行(利害關係人的議合程序)。

綜合而言,在永續發展趨勢下,我對企業經營目標是先確保「非股東之利害關係人」的合理權益下,追求股東價值最大(公司治理的目標);同時,在利害關係人議合下,從事環境、社會、治理面向重要議題的活動,藉以促進永續發展。如此一來,公司的利害關係人,因其所承擔的風險,皆受到合理對待;而且公司亦投入利害關係人所要求的永續發展活動。因此,上述經營目標可引導公司進行決策,同時可明確、有序地衡量公司的表現,避免治理目標衝突的問題,以及追求永續發展。

(作者爲陽明交通大學資管與財金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