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獲“三好學生”獎狀,全家拉條幅、放禮炮慶祝,儀式感拉滿
對於小學生而言,學期結束能夠獲得一張獎狀,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雖然現在的獎狀五花八門,有優秀班幹部、環保小衛士、勞動實踐小能手等等,但“含金量”最高的還得是“三好學生”獎。
但是,想拿到“三好學生”獎不是那麼容易,需成績優異、品德好,身體素質好,而且,三好學生獎狀數量有限,全班三四十個人,可能也就只有十多位同學能夠拿到“三好學生”獎。
因此,能夠拿到這樣一張獎狀,說明綜合能力和綜合素養得到了老師的一致認可,家長看在眼裡,心裡也會樂開花。
一位來自山東的一年級小學生,期末得了一張“三好學生”獎狀,全家人就給了他一份特別的驚喜。
通過媽媽分享的視頻可以看到,孩子獲得一張獎狀之後,全家人爲了給孩子慶祝,在家裡拉起了一張“祖孫三輩首張獎狀”的條幅,當孩子拿着獎狀站在橫幅下面時,家裡人還放了禮炮,代表着喜悅和幸福的禮花,灑滿了客廳。
條幅上寫的“祖孫三輩首張獎狀”,確實有點依據,媽媽說,孩子的爺爺沒有上過學,爸爸只讀到初中,屬於學渣,從來沒有獲得過獎狀。
媽媽還表示,“條幅”和“禮炮”早就買好了,不管孩子考得什麼成績,都打算給他慶祝一下,他這幾個月起早貪黑,努力得來的結果。不管考得怎麼樣,每個孩子都值得被鼓勵和表揚。
有的網友調侃說,祖墳冒青煙了,不擺幾桌嗎?還有的網友則表示,有多少考99分的孩子還被罵,這個孩子有個幸福的家庭。
個人認爲,網友普遍支持家長鼓勵孩子的做法。雖然拉條幅、放禮炮慶祝,看似有點誇張,實際上達到了鼓勵孩子的效果。
正在讀一年級的孩子獲得了“三好學生”獎狀,在成年人眼裡,可能會認爲這樣的獎狀沒有太大的實際用處,但在孩子的眼裡,是自己努力換來的結果,是一種成就和榮耀。他希望獲得父母的認可,渴望獲得大人的誇獎。
顯然,這位山東小學生的父母,用一種較爲“高調”的方式,滿足了孩子的願望。
別覺得拉條幅、放禮炮是“小題大做”,實際上就是一種滿滿的儀式感,讓孩子獲得正向激勵,願意繼續在學業上努力、付出,這可能比很多說教都更加管用。
大家試想一下,有的孩子,每一年過生日,家長都會給孩子進行慶祝,有的孩子從小到大,一次生日都沒慶祝過。
兩種不同家庭氛圍下長大的孩子,今後的性格都可能不一樣,前者樂觀、開朗,懂得關心家人或朋友,後者很容易變得性格孤僻,對很多值得慶祝的節日都會缺乏興趣。
孩子的成長和學業也是一樣的,每次孩子取得好成績,家長願意花時間、精力給孩子創造驚喜,孩子就會知道,父母愛自己,他也能從父母的表揚中獲得更多前進的動力,形成良好的正循環。
如果在他發揮失常時,給予適當的鼓勵和安慰,孩子也能快速走出考試失利的陰影,重新振作起來,投入到下一階段的學業中。
客觀地說,當孩子取得好成績時,或許不必像山東這家人給孩子這樣拉條幅、放禮炮,也不一定要在物質上攀比,但進行適當的表揚、鼓勵還是很有必要的。
當孩子獲得獎狀,成績有明顯進步時,說幾句誇獎的話,同樣可以達到鼓勵孩子的效果。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這些儀式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培養孩子的愛心、責任感、榮譽感,也能拉近自己與孩子的距離,創造出更好的親子關係,降低大人與孩子的溝通成本,大家認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