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智能音箱廠商

作者 | 金旺

出品 | 鋅產業

相較2018年170%、2019年109.7%的成倍增速,這被視爲智能音箱增長乏力的一個佐證。

更何況,市場分析機構給出的2021年市場預期也僅僅是4200萬臺,同比增長只有14%。

作爲智能音箱第二大消費市場,經過兩年爆發式增長,智能音箱增速開始放緩,尤其在基於智能音箱的各種“創新”經歷了曇花一現後,智能音箱開始被唱衰。

實際上,智能音箱已經很難成爲一個“完美的產品”。

提起智能音箱,不得不提的是遠在大洋彼岸的亞馬遜。

2014年11月6日,Echo作爲一款全新產品在亞馬遜官網上線,在這之前,Echo和Alexa一直都是亞馬遜的保密項目。

後來Alexa引擎軟件副總裁Allan Lindsay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透露,“在產品研發期間,當我將Echo早期模型帶回家測試時,我的妻子都需要簽署一份保密協議,而當家裡有保潔人員來打掃衛生或有客人來時,我們還得把它藏起來。”

其實早期的智能音箱僅僅是在傳統音箱中加入了一個語音助手,站在產業鏈頂端的科技巨頭們對毫無技術含量的傳統音箱自然提不起什麼興趣,問題的關鍵在於後者。

2010年4月,蘋果花2億美元收購了一家做語音助理服務的公司,這家公司名爲Siri。時隔一年後,隨着蘋果經典力作iPhone 4S的發佈,這款名爲Siri的語音助手出現在智能手機上,智能語音助手自此開始成爲智能手機的標配。

早年間,智能手機除了有蘋果主導的iOS陣營,谷歌主導的安卓陣營外,還有諾基亞死死堅守的塞班陣營,以及微軟曾主導的Windows Phone。這些陣營中的巨無霸們無一例外,在隨後幾年裡紛紛給自己的智能手機加入了語音助手。

因爲當時一個主流觀念是:語音交互將是下一代人機交互模式。

以微軟爲例,2014年4月3日,在微軟年度開發者大會上,微軟發佈了智能手機操作系統Windows Phone 8.1,在這款操作系統上,微軟智能語音助手Cortana也首次亮相。

衆所周知,微軟未能很好地抓住移動互聯網的風口,在早年間智能手機慘烈的市場競爭中,微軟的Windows Phone沒經歷幾個回合就敗下陣來,以至於當時信誓旦旦表示“不會考慮爲iOS和Android的深度整合而開發底層訪問功能”的Cortana,最終還是出現在了iOS、Android系統的手機中。

然而,就在科技巨頭積極佈局智能語音技術時,似乎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這項技術在手機上能否禁得起考驗?

現在回過頭來看,我們會發現,當年智能語音技術的成熟度還遠未達到支撐起智能手機這樣高頻應用場景的地步,蘋果、微軟等的技術團隊當時自然也發現了這個問題,在之後幾年裡,幾家巨頭公司都不惜重金買下了多家優秀的語音技術創業團隊以彌補各自的不足。

儘管如此,Siri還是一直因爲“智障”備受詬病,Cortana也在一年前(2020年)退出了手機市場。

不過,這並不影響其讓智能語音技術開始進入大衆視野,至於推廣應用,就是智能音箱的事兒了。

2014年11月,Echo在亞馬遜官網上線實際上僅僅是一次新品內測,當時亞馬遜的團隊也吃不準有多少人會爲這樣一款產品買單,以至於連一場像樣的發佈會都沒有辦,只是通過在線商城向會員推送了一條消息,告訴他們大概有這樣一款新產品上線了,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買來體驗一下。

2015年6月,亞馬遜智能音箱Echo一經發布,全年拿下了250萬的銷量,次年銷量翻倍(520萬臺),而這僅僅是這場大戰的開端。

在隨後幾年裡,蘋果、谷歌、BAT等國內外巨頭紛紛涌入這一賽道,中國智能音箱大戰也在2017年拉開帷幕。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音箱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產品,它並不是由某個名不見經傳的創業團隊造出來的新品類,而是由美國科技巨頭亞馬遜研發,Lindsay在研發Echo時甚至還拉來了“曾在微軟研究院工作了20年的科學家”助陣,最終也是由亞馬遜率先賣爆的一款產品。

因此,這場遊戲並沒有給創業團隊留有空窗期,從一開始就註定是一場科技巨頭之間的遊戲。

隨後國內智能音箱大戰用一個詞來形容的話,應該是“慘烈”。

相關數據顯示,在智能音箱創業高峰期,國內智能音箱廠商有上百家之多,就連本站這樣當時看似與硬件完全不沾邊的互聯網廠商也曾下場做過智能音箱。

然而,經過大浪淘沙後(更準確地說應該是經過價格戰後,直至今天,智能音箱仍在持續補貼),最終桌面上只留下了阿里、百度、小米三個頭部玩家,從2019年國內智能音箱市場出貨量來看,三家瓜分了9成以上的市場份額。

贏者通吃,大多商戰皆是如此。

中間競爭過程這裡就不再贅述,這裡我們說一下智能音箱這幾年快速發展對整個行業帶來的影響。

鋅產業認爲,智能音箱的快速上量、進入家庭,對整個行業的發展帶來了至少三方面的影響:

首先是對技術本身的影響,語音技術迅速成長。搭載在智能音箱上的語音技術在這幾年迅速商用,完成了逐漸優化的過程,不僅語音識別準確率迅速提升到了95%以上,語音理解精準度不斷攀升,人機交互模式也從單輪問答模式走向了多輪交互、全雙工(支持實時雙向對話)模式。

其次是對技術應用的影響,語音技術有了成爲下一代交互技術的樣子。智能語音技術逐漸被大衆接受後,迅速延伸到諸多領域,空冰洗、電視、檯燈、控制面板,家庭環境下可見的家電或硬件產品的交互模式快速被語音化,甚至耳機、手錶、車機這類出行場景也迅速被語音化。

最後是對產業的影響,巨頭推動下的智能音箱的迅速鋪量和技術普惠,催熟了智能家居產業。

至此,智能音箱實際上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五年前,各類廠商都在爲誰的產品是智能家居入口爭論不休,電視廠商認爲電視是家庭入口,音箱廠商認爲音箱是家庭入口,也有不少創企認爲家庭攝像頭、開關面板等是智能家居的入口。

時至今日,大家仍然沒有爭出個高下,倒是形成了一個行業共識:智能家居將擁有不只一個入口設備,或者是說智能家居的的入口將是「分佈式入口」。

在這一過程中,智能家居的中心戰場經歷了一次轉移——從傳統家電廠商、IT硬件廠商轉向科技巨頭生態圈的轉移。

早年間,國內家電廠商在智能家居領域佈局最具代表性的是海爾,鋅產業此前在《海爾造“腦”十五年》一文中對此有過詳細分析,這裡不再贅述。

科技巨頭在智能家居領域的生態佈局典型代表則是阿里和百度,他們各自圍繞IoT平臺和智能音箱(或者說是AI助手)展開了自己的智能家居版圖,本文主要圍繞後者展開故事。

2018年3月,百度進行架構調整,百度度秘事業部、硬件生態渠道部、Raven Studio工作室共同組成了新的智能生活事業羣組(Smart Living Group,SLG),這實際上也是“度秘”在一年多時間裡完成由一個團隊向一個事業羣組的“三級跳”,當時出任SLG總經理的還不是現在的少將景鯤,而是互聯網一代傳奇人物陸奇。

之所以有這樣的調整,其實是陸奇看到了“自然語言和其他智能交互方式有可能出現在從手機到家居的每一個設備中”的趨勢。

也是在這一背景下,百度迅速拿下了當時國內智能音箱領域兩個還不錯的團隊——渡鴉科技和小魚在家。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百度推出的第一款智能音箱其實不是小度智能音箱,而是被百度收購後的渡鴉團隊在2017年11月推出的渡鴉音箱Raven H,不過這款產品市場表現並不是很成功。

尤其是Raven H將發售價定在了1699元,遠高於同期阿里與小米發售的智能音箱。

當時天貓精靈X1的發售價還不及渡鴉Raven H的零頭,僅爲499元,阿里官方數據顯示,憑藉這款產品,阿里智能音箱在雙十一期間拿到了百萬銷量。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第一款智能音箱發售或許是借鑑了亞馬遜的玩法,當時這一百萬銷量大部分是由淘寶、天貓的超級會員進行的“內部”消化,雙十一當天,這部分用戶拿到400元優惠券後,相當於只花了99元就買到了一臺智能音箱。

第二年,百度發佈了“適配”當時國內市場打法的智能音箱——小度智能音箱,這款產品嚐鮮價爲89元,剛好比阿里的定價低了10元,智能音箱價格戰就此拉開帷幕。

在中國互聯網發展史上,諸多互聯網頭部企業爲了一款硬件開戰的場面並不多見,這算得上是最精彩的一次。

在這場音箱大戰中,一方面,大廠在智能音箱硬件補貼上從未間斷,另一方面,針對家庭場景的技術優化有了一定成效,國內智能音箱銷量迅速破千萬。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國內智能音箱銷量爲2190萬臺,全球智能音箱銷量更是超過8000萬臺。

隨後幾年裡,阿里、百度,甚至小米,都花了大力氣研發出鬧鐘、電視盒子、大屏、小屏、摺疊屏等各種形態的智能音箱,試圖找到一個能讓智能音箱穩坐家庭中心地位的產品形態。

遺憾的是,除了一些智能家居解決方案將智能音箱作爲家庭中心外,智能語音技術開始滲透到各類家居硬件中,分佈式入口開始成爲共識。

與此同時,包括阿里、百度這些曾經甚是看好智能音箱的廠商,也開始尋找新的方向。

不久前,小冰公司發佈了全球首個人與AI混居的社交App——小冰島。

小冰CEO李笛在發佈會上解釋稱:

「小冰島」就是小冰搭建的一個人類與人工智能融合的社交網絡。

其實,小冰曾經也有希望成就一個主流智能音箱品牌一個AI助手,關於後來爲什麼沒有做智能音箱,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智能音箱需要高額補貼”,最終,小冰選擇了一條和微軟小娜(Cortana)一樣的道路——被集成。

實際上,小冰只比微軟小娜晚發佈了一個月,不過二者的命運完全不同。2020年7月13日,微軟官宣分拆人工智能小冰業務爲獨立公司運營,小冰成爲微軟歷史上爲數不多獨立運營的公司。

同樣是在這一年,百度智能生活事業羣組業務完成獨立融資(2020年11月、2021年8月又分別完成了A輪、B輪融資),成爲百度控股的小度科技,阿里天貓精靈業務則升級爲獨立事業部,天貓精靈負責人淺雪迴歸阿里雲。

回過頭來看這兩年兩家廠商的發展歷路,會發現:

經過三年高速發展後,儘管智能音箱全球銷量迅速突破了1億臺,但勝出的寡頭開始摘掉智能音箱的帽子,通過AI助手(例如DuerOS、AliGenie)尋找智能語音技術真正的商業價值。

也是在這兩年裡,大洋彼岸的亞馬遜也推出了家用巡邏無人機、Astro家用機器人在內的多款硬件產品……

這時的智能音箱已經很難成爲一個“完美的產品”,不過,它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