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颯〈給前夫的一封信〉 愛恨15年
第22屆金馬獎,張毅以「我這樣過了一生」奪得最佳導演獎(中)、楊惠姍(左)拿下最佳女主角獎,蕭颯(右)則獲得最佳改編劇本獎。(時報週刊資料照片)
張毅、楊惠姍、蕭颯,原本是電影圈的鐵三角,但1986年,作家蕭颯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發表〈給前夫的一封信〉,道出楊如何介入自己與張毅的婚姻,震撼影壇及文壇,兩人2000年離婚,獨生女張源也在結婚時,改口稱楊惠姍「媽咪」。
蕭颯本名爲蕭慶餘,自17歲開始寫作,著作《霞飛之家》及《唯良的愛》,分別經張毅改編爲電影《我這樣過了一生》及《我的愛》,由楊惠姍擔任女主角。
時任人間副刊主編的作家季季表示,3人在電影合作上本就受外界矚目,文章刊出後,迴響很大。當時民風保守,蕭颯揭露遭到婚變,更凸顯叛逆性格,「其他女作家遭遇外遇,也不會有人在離婚前就寫出來,從沒有一位女作家發表過這樣的作品。」
季季透露,〈給前夫的一封信〉刊登2日,首日刊出上篇後就十分轟動,第2日報社還在做版面時,不少報社同事就擠到辦公室搶着先睹爲快,「在人間副刊工作那麼多年,第一次碰到這樣的狀況。」
文章中,蕭颯透露,十多歲時結識張毅,一起成長,婚後也「一心一意只想做個賢慧的妻子,甘願過沒有自己的日子。」直到得知楊惠姍介入婚姻,纔開始混亂的日子,幸有年幼的女兒,帶給她活下去的力量。
在〈給前夫的一封信〉發表後,張毅與楊惠姍消跡於影壇,另起琉璃工藝的爐竈,讓臺灣知名度走進世界。蕭颯則投入於教職與寫作。最新作品爲2015年發表的《逆光的臺北》。
蕭颯曾受訪表示,和張毅多年前早已化解恩怨,並非外界認爲水火不容,這也是歲月輾轉,不再執着的結果,《逆光的臺北》本還預計請張毅作序,但因他當時住院而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