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男性宇航員,爲何女宇航員特別少?她們在太空上如何生活?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載着湯洪波、唐勝傑、江新林3人,在外太空與我國的太空站成功對接。

這是自我國空間站建造任務啓動以來,平均年齡最小的航天員乘組。

隨着我國航天事業的不斷髮展,宇航員在太空中的日常生活,也逐漸成爲了我國普通民衆關注的熱點。

尤其是女性航天員在太空中,該如何克服自身的生活需求,男女宇航員同時執行太空任務時,又該如何保證各自的隱私呢?

王亞平在太空上工作

今天通過了解各國宇航員在太空中的真實經歷,來爲大家一一解惑。

極其寶貴的女性宇航員

劉洋

在2012年,劉洋執行神舟九號載人飛行任務時,大衆纔對我國的第一位女航天員有所瞭解。

但截至今日,我國目前女性航天員的人數也才僅有2位,這和多達兩位數的男性宇航員相比,確實有些稀少。

其實這種情況在世界上別的國家同樣存在,而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則是國家對女性航天員的要求,要比男性宇航員還要嚴格。

而在1963年之前,人們更是刻板的將宇航員與男性劃上了等號,一方面是因爲太空的條件確實太過惡劣。

還有就是當時的科學家認爲,女性特有的“經期”會對太空任務造成影響。

但是隨着“女權”意識的覺醒,世界各界人士都呼籲必須要培養女性航天員,彼時的科學家意識到要想真正探索宇宙,女性航天員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位宇航員加加林

畢竟如果想要在未來實現移民外星,那麼對於女性在太空環境適應能力的相關數據,也是不可或缺的。

第一位女性宇航員捷列什科娃

因此在此背景下,世界第一位女性航天員,前蘇聯的空軍少將捷列什科娃,在1963年乘坐宇宙飛船“東方6號”順利升空。

捷列什科娃在太空中一共飛行了70多個小時,共繞地球48圈,雖然她並未在太空經歷自己的“經期”,但是她無疑是後續許多女性航天員的精神榜樣。

而航天事業發展到如今,我國已經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空間站,這令執行太空任務的航天員們,得以在太空停留更長的時間。

比如我國的首位女性航天員劉洋,就分別在兩次太空任務中,進行了歷時13天和6個月的太空生活。

我國的第二位女性航天員王亞平,更是在上一次的太空任務中,經歷了從2021年10月~2022年4月,共計183天的太空生活。

與第一位女性航天員捷列什科娃歷時3天不同的是,我國的劉洋和王亞平都曾經歷過長達半年之久的太空生活。

作爲女性她們在這半年裡,是如何度過自己的“經期”的呢?她們的其他生活需求又是如何解決的呢?

女航天員的生理期

其實早在很多年前,女性航天員“生理期”的問題,便是各國航天科研者們重點研究的問題。

在航天事業剛起步時,各國都還沒有進行長時間航空飛行的能力,當時會特意避開女性航天員的“經期”。

但到了必須要進行長期飛行任務,無法避開經期時,爲了保證航空任務的順利進行,最開始的女航天員只能通過注射激素的方法,推遲自己的經期。

但是經常採用這個方法,無疑會對女航天員的身體造成不小的影響,並且這也不是長久之道。

女宇航員與男宇航員在太空中的生理差異

畢竟如果女航天員要是需要在太空執行6個月的任務,難道真的要讓她半年都不來例假嗎,這未免有些不太妥當。

隨着航空事業的不斷髮展,科學家們也意識到,他們對待女航員“月經”的態度過於謹慎了。

其實女性的例假屬於人體的正常生理現象,和人體的血液循環一樣,並不會因爲重力的變化而受到太大的影響。

唯一需要特別注意的就是,女航天員在月經期間的衛生問題,只要這個問題解決了,月經便不再是女航天員太空生活中的“洪水猛獸”。

而我們的科研人員爲了幫助女航天員,順利度過經期,可謂是花費了巨大的心思。

要知道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航天員的用品都是以滿足男性航天員爲目標的。

隨着越來越多女航天員的出現,科研人員意識到必須要研製出,專門服務於女性航天員的生活用品,其中便包括女航天員專用的衛生用品。

這種衛生用品的舒適度、吸附力以及密封性,都遠超市面上所流通的那些,能夠令女航天員順利的在太空度過自己的生理期。

女航天員生理期的問題解決了,但是她們的其他生活需求又是如何解決的呢?

還有男女航天員相互之間的隱私,又是如何保證的呢?

宇航員的太空生活

衆所周知,宇航員在太空中是處於失重狀態的,工作的時候還好,需要休息的話他們該怎麼睡覺呢?

關於這一點其實不少人都有所瞭解,宇航員睡覺時必須要固定好身體,不然睡着的時候就會飄來飄去的。

具體怎麼固定則有很多種方法,有的是“躺着睡”,有的則喜歡“站着睡”。

就比如中國的“天宮一號”空間站,每個宇航員都有獨立的睡眠區,睡覺的地方則是與其他國家不同的“牆體牀”。

這些“牆體牀”固定在艙壁上,並且還能收回到牆裡面,可以節省一部分空間。

“牆體牀”

就這樣宇航員們的睡覺問題便解決了,接下來就是十分“麻煩”的洗漱問題。

要知道有的宇航員需要在太空待上大半年之久,所以必須要保證他們洗漱的相對方便。

爲此科研人員可謂是絞盡腦汁,他們發明了一種免洗的洗髮水,這樣既清理頭髮,可以做到節約用水。

至於洗澡則是隻能用毛巾沾水或是特製的溼巾擦拭身體。

在刷牙方面,宇航員則是使用的可食用牙膏,他們在刷完牙齒後,需要將牙膏嚥到肚子裡。

之所以這麼謹慎,全是因爲太空站隨處都是十分精密的儀器,任何一滴水滴都有可能造成系統的故障。

宇航員使用的超強吸水褲

還有一個極爲重要的問題便是——宇航員的如廁該如何解決?

宇航員的衛生間

人有三急,如廁問題是不容忽略的,在空間站上又會一個特製的衛生間,裡面配備了很多輔助工具,來保障宇航員能夠在失重條件下順利如廁。

就小便而言,男性宇航員屬於是相對比較好處理的,衛生間配備了專門的排尿儀器,這個儀器連接着回收裝置,通過強大的吸力對管道內的尿液進行集中收集。

相對的女性宇航員也有特製的小便處理器,通過人性化的設計,能夠很好的解決宇航員的如廁難題。

相比於小便,宇航員需要大便時則顯得更爲麻煩,因爲糞便中含有大量的氨氣,如果不能有效的處理,將會對宇航員的日常生活帶來許多的不便。

阿波羅袋子

爲此科研人員發明了阿波羅袋子,爲了防止泄露科學家還特意安裝了一個具有微型攝像頭的顯示器,可以方便宇航員用來觀察情況。

宇航員每次如廁結束後,會將阿波羅袋子密封好集中保存起來,留待之後統一處理。

從以上宇航員的種種日常可以看出,我們在地球一個十分平常的舉動,到了處於太空的宇航員那裡,便要付出比平常多百倍的努力才能順利完成。

王亞平

宇航員們爲了探索宇宙可以說付出了太多太多的代價,但是相信隨着科技的不斷髮展,未來宇航員在太空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便利。

致敬每一位航天工作者

同時無論是男女宇航員他們都值得被銘記,他們爲人類的航天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未來人類的引路者。

中國首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楊利偉

希望每一位執行太空任務的宇航員都能平安歸來。

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