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遊記|12天7000公里自駕新疆,暑期純電出行何以成爲可能?

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 焦文娟 廣州報道

“在京新高速上,我們在無人區邊緣的服務區都能充上180千瓦(的充電樁),但加油站卻是關閉的。”在毗鄰沙漠和戈壁的賽漢陶來服務區,這是智己LS6車主顧霄關於補能的體驗。

過去的12天,他自駕從瀋陽一路向西,途經張家口到巴彥淖爾,再從哈密進疆繼續向西駛向伊犁、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最後北上到達阿勒泰地區,一共7000公里路程。

自駕遊正成爲更多人出遊的選擇。8月28日,飛豬發佈了《2024暑期出遊快報》。報告顯示,自駕遊需求在今年暑期尤爲旺盛,其國內租車預訂量同比增60%,橫穿新疆打卡阿勒泰、探索小興安嶺森林景觀、自駕青甘大環線成爲熱門選擇。

在出行交通工具的選擇上,顧霄發現,開新能源車去自駕遊的車主越來越多,其中,增程式動力、插電混動車很常見,純電車比較少。但讓他意外的是,“純電出行一路沒有補能焦慮”,顧霄說,他計劃繼續完成全程將近12000公里的純電自駕旅行。

在荒漠戈壁中補能

純電出行總伴隨着充電難、充電慢的顧慮,因此續航里程和補能效率仍是大部分消費者購車的主要考慮因素。

搭載800V高壓平臺的快充車型可以解決車主們的煩惱,這些車也越來越便宜,已在2023年下探至20萬元級車型,包括極氪007、新款問界M5、星紀元ET等。

補能網絡在加速完善。據國家能源局,截至7月31日,高速公路服務區(含停車區)已累計建成2.72萬臺充電樁,基本覆蓋全國所有省份。另據中國充電聯盟數據,目前樁車增量比爲1:3,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能夠基本滿足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

即便途徑荒漠無人區裡的服務區,純電動汽車都能有充電樁充電。出發新疆旅遊前做攻略,顧霄發現,社交媒體上對“自駕進疆必經之地”的哈密市星星峽服務區的評價是“充電樁不好找”,但他實際的體驗是,從星星峽到哈密,一路上也遇見很多充電站,有幾個大站充電速率都很快。“無人區有充電樁,但卻沒有加油站。”

“從內蒙到新疆(的充電樁)基本上全是 180千瓦,我的車從20%衝到70%的電也就半個小時。”顧霄稱。大功率充電樁的增長正成爲充電樁行業的新亮點。

但縣城的充電體驗仍趕不上高速、旅遊地區。一位蔚來ET5車主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享了他在縣城的充電體驗,“我們縣城老家只有一個比較大的(充電站),但功率只有60千瓦,所以我會選擇儘量去蔚來換電站。”

“你可以通過 APP 提前查詢到換電站的位置、電池狀態,因此,換電車鮮少會出現排隊的問題。”上述車主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在8月20日的2024蔚來加電日發佈會上,蔚來CEO李斌表示,截至8月20日,蔚來已經在全國佈局換電站2480座、充電樁23009根。

今年以來,蔚來的換電站開始深入縣城。蔚來汽車發佈“加電縣縣通計劃”。按照計劃,2025年6月30日前,將實現充電縣縣通,同時完成北京、上海、廣東、江蘇等14個省級行政區,超過1200個縣級行政區的換電縣縣通。除了蔚來,換電模式的玩家還包括昊鉑、寧德時代等。

“換電的體驗(在續航上)基本上和增程差不多,但成本會更低。”上述蔚來車主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

以補能費用爲例,根據蔚來汽車官方公佈的信息, 2023年,蔚來已針對換電價格進行普遍調整,新的收費模式爲換電費用=換電度數×(電費+服務費),其中夜間電費最低不到0.3元/度,高峰電費則在1-2元區間內,普遍低於當地超充電費水平。在同等駕駛里程下,增程式電動汽車則需要支付電力和燃油兩方面的成本。

這是多位純電車的共同體驗。顧霄同記者算了一筆賬,行駛7000公里後,“我基本都在高速(公路的服務區)充,一度電的價格範圍在一塊到兩塊之間,充電一共可能才花了不到 2000 塊錢。如果是油車開過來,按一公里8毛錢(油費)算也得四五千塊。”

新能源車更聰明更安全

與燃油車相比,純電動汽車的智能化技術正成爲消費者選擇購入電動汽車的主要因素之一。麥肯錫中國曾在一則調研中指出,與歐美主要國家消費者相比,中國消費者對於自動駕駛持更加開放的態度,購買時的關注度和支付意願也更高。

信達證券最新研報顯示,2023年第四季度中國市場L2級智駕滲透率突破40%,高階智駕整車正進一步下探至10萬元級市場。

當智能駕駛應用到日常駕駛生活,“自駕遊開長途高速時,智能駕駛非常省力,我再也沒有出現過腳痠的感覺。”顧霄對記者稱。不過,這種體驗也因人而異。“其實開智駕有點‘費司機’,因爲太省力司機能一直開,長途下來還是會感覺有點累。但長途開油車,司機累了就必須得中途休息。”極氪007車主楊一帆表示。

對很多車主來說,智能駕駛還意味着安全。

“有一次我自己開車溜號(開小差)了,車機遇到前面高速公路上修路的路障,智能駕駛幫我打了把(方向)輪打過來。”在顧霄看來,在長途駕駛中,人可能會因爲疲憊出現交通事故,但搭載智能駕駛車機的純電車不會。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聯合同濟大學、百度Apollo編制的《自動駕駛汽車交通安全白皮書》曾指出,自動駕駛比人類駕駛更安全,但並非“零”事故。

不過,智能駕駛也有不靈敏的時候。上述ET5車主向記者分享了一次他的經歷。“有一次我從河南迴北京,路過一個換電站,但就是因爲當時智能駕駛還不能夠自動下匝道,錯過了最近的換電站,我當時就有點慌了,開始擔心可能在路上沒電。”

目前,各主機廠正競逐端到端以推動更高階的智能駕駛落地。去年5月,特斯拉率先宣佈FSD Beta v12 將採用端到端方案。今年7月,小鵬也成爲全球繼特斯拉FSD之後第二個實現端到端大模型量產落地的車企。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些技術落到日常駕駛體驗中,端到端的量產上車意味着更安全和更智能。

充電基礎設施的完善和智能駕駛技術的升級,讓公衆對純電動汽車的接受度提升。據公安部最新數據,2024年上半年,新註冊登記新能源汽車439.7 萬輛,同比增長 39.41%,創歷史新高。今年7月,我國新能源車的零售滲透率突破50%,首次超過燃油車。

當新能源車開始取代燃油車,駕駛純電動車開長途也成爲新的出遊方式。據汽車之家最新研究報告,2023年,純電新能源車輛的總行駛里程已突破1600億公里,標誌着純電動車型已經深度融入消費者的日常生活。

“(家裡的)油車買了兩年纔開6000公里,我的電車半年已經開了17000公里。”上述極氪007車主對記者表示。當自駕路上出現越來越多的純電動汽車,純電出行或將一場出行方式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