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星大法加身 美軍蝙蝠無人機開發ing

加州理工學院研製出的Bat Bot(B2)蝙蝠無人機。(加州理工學院)

科技愈進步,人類就愈發現大自然的奧妙。美軍在研發下一代軍武上,也日益效法大自然之路邁進。

美國國防企業科學計劃(Defense Enterprise Science Initiative,DESI)宣佈,將邀各方高手競爭,打造機動性高,並具決策運算力的自動飛行平臺軍方最高將提供600萬美元(近1.8億臺幣)的研發經費。而連帶發佈的跨部門聲明更具體指出,他們所要開發的,是能靠定向能量射束驅動的蝙蝠型無人機。

據美國軍事網防務一號》(Defense One)報導,聲明指出,對諸如蝙蝠與飛行昆蟲等敏捷生物研究,已然產生洞見,對能隨心所欲飛行的複雜動力學系統,還有運用功能飛行表面材料,都有嶄新的見解。

美國空軍認爲,愈來愈趨近大自然的設計,加上功能更強,體型更小,更能掌握外界感測器,應該能大幅提升傳統旋翼飛行器,或是固定翼飛機的機動性,生存力與隱形性能

儘管多年來麻省裡工學院(MIT)、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與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還有中國日本都在研究各式能爬、能潛行,甚至能游水的仿生機器人

但要讓飛行器模仿大自然生物,遠比讓機器人爬行或游水更困難,也更復雜。

其中一個大難關就是配電,儘管如今已有鳥型的RobotSwift,還有蝙蝠型的RoboBat等仿生飛行器,但通常只能飛幾分鐘,頂多只能趁午休時,拿到公園玩玩。至於要深入敵區發揮戰力,那就甭提了。

而無線電力傳輸可以爲現有技術加分,也可以讓無人或自動偵察與武器系統在阻絕環境下發揮新戰力。

電力要從哪兒來呢?雖然提案者可以自行決定,但五角大廈的聲明透露,可以從地面,或是高空平臺傳輸。換句話說,上空的軍機可以在神不知,鬼不覺的狀況下,向蝙蝠無人機傳輸電力。

另一項挑戰則在於,競標者必須爲蒙皮開發金屬以外的材質,讓它能感測環境,甚至傳輸相關資料